APP下载

吉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3-03-04来则鸣刘小溪胡璐璐周立娟

河南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吉林省指标体系中心

杨 华 王 欣 来则鸣 刘小溪 胡璐璐 张 慧 李 颖 周立娟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5 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本研究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8〕25 号)的要求,探索采用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方法,对科技活动和相关责任主体开展科技评估评价,建立吉林省临床医学中心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后续学科建设项目的选择提供参考。

国际科技项目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同行评议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灰色系统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医院机构评审的国家,其研究也较为成熟,在世界范围具有先进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构建了多个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包括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医院机构评审标准、国际医疗质量体系(IQIP)、美国最佳医院评价体系和美国百强医院评价体系等(Solucient 100 Top HoBpitals),其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中国科技评价研究始于1981年,李强等[1]通过对1981 年以来发表的中国学术论文进行关键词分析,总结出中国科技评价研究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曹诗嘉等[2]通过比较美国、日本的科技评价体系,总结了突出问题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建议。刘志强等[3]对一般的科技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分析。2021 年5 月,《科技评估通则》(GB/T 40147—2021)[4]和《科技评估基本术语》(GB/T 40148—2021)[5]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两项基本标准对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获得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指标,分析临床医学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结合医学研究特点和目前的指标体系,总结出适合本研究的评价体系,即专家咨询表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见图1)。

图1 专家咨询表评价体系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研究团队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并选择了包括基础条件、工作实施和效益实现在内的三个指标,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一级指标3 个、二级指标9 个和三级指标22 个及各指标权重。

1.3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首届专家咨询评选和招聘专家包括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科研项目的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专家,以及在医院科研管理人员从事科研管理工作5 年以上的科研管理人员。专家咨询表内容主要包括前言、专家基本信息、指标描述和主要部分(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让专家对指标熟悉度和判断依据进行自我评价,作为权威系数的计算依据。

1.4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本研究是在通过德尔菲法获得数据的基础上,一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统计学处理,采取多因素分级处理,使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做出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W和最大特征根λmax,同时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例CR,当CR<0.10 时,表明各位专家思想逻辑的一致性较高。公式为:CI=λmax-n/(n-1),CR=CI/RI,此式中,RI是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n是判断矩阵的阶数。

2 研究结果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立,基于第一轮专家协商的结果以及评价指标纳入评价标准。其中这里删除的评价指标有:中心专用办公空间、特色项目数量、主办的学术期刊、平均住院天数、病危患者抢救成功率、药物占比、住院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医患关系纠纷数等。修改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将“建设水平”修改为“基本条件”,将“科研成果”改为“落实工作”,将“国内项目合作数量”和“海外项目合作数量”整合为“国内外项目合作数量”,“诊疗水平”改为“提高本地区基本诊疗水平”。

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按照公式计算出初始权重系数以及归一化权重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吉林省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指标权重

3 吉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评价方法的完善

3.1 指标体系的应用

吉林省临床医学中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相同指标体系与不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有一定差异,首先学科基础不同,资金支持也不同。其次,使用相同的评价指标可以对指标体系起指导性作用,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

3.1.2 评价体系的动态管理机制。可以评价建设较好的临床医学中心评价体系,确保评价机制的持续性和学科流动性,并为后期各个学科的建设提供基础。

3.1.3 监督作用。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中期评价,可以对临床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指标进行评价,在确认成果的同时发现问题,尽快调整,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3.1.4 诊断功能。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运用该指标体系评价临床医疗中心,可以从各种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中获得大量的中心建设相关信息,及时、动态地掌握情况,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建设中心来说,各中心可根据该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得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3.2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2.1 科学性。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采用的科学方法上。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中,运用系统评价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使评价体系严格、合理、有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的科学合理性已从评价过程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验证,符合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实际需要。

3.2.2 可靠性。在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时,该指标体系是按照系统科学和统计学原则设计实施的。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基本一致,更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评价结果可靠。

4 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实际,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建设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可改善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以及人才培养,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临床医学中心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和医学工作方面,增强了吉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确保了吉林省医学的领先地位。

鉴于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建议下一步继续推动吉林省医疗领域整体发展。而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的平衡、发展方向,以及医疗机构的服务、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的平衡[6-8]。同时,还需要建立临床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评价的管理机制。对于中心建设发展预期延后的临床医学中心,取消建设资质,选择临床上重点学科项目效果较好的加入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中。同时建议成立数据库管理体系,科学管理单位的数据库,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重点资助与目标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猜你喜欢

吉林省指标体系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