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风景园林工程中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建造

2023-02-28张寅春

四川水泥 2023年11期

张寅春

(安徽省明光市园林绿化管理所,安徽 滁州 239400)

0 引言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良好休憩环境空间的需求,应充分结合当地发展规划与自然条件,建造出具有人文历史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的风景园林工程[1-2]。风景园林景观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通常是非人工材料或主要以非人工材料创造的景观,硬质景观主要是用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3]。两种景观建造的方式不同,需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施工技术[4]。基于此,本文针对风景园林工程中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建造技术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确保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和施工质量。

1 风景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概述

景观,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结合呈现。在生态学上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在《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景观是指能够产生良好视觉感受的场景。园林景观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1.1 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是指通过人工进行装饰和处理的步行环境、景观设施、活动场所等,本身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硬质景观构建可以丰富风景园林的空间环境,在为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也会带来更为人性化、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

1.2 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是相对于硬质景观而言的,是指在景观构成中有生命体,比如植物、水体、水设计工程等,其特点是自然、柔和、绿化率高、分布广,本身带有一定的自然属性。

2 风景园林工程中景观的建造问题

2.1 软质景观建造问题

软质景观建造问题主要涉及水体景观和绿植景观两方面。

2.1.1 水体景观建造问题

(1)水资源问题。在水体景观建造过程中,首先面临着水源匮乏的情况。一方面这会导致水体景观水源质量差,另一方面还无法保障水体景观水源的有效补充,长此以往会使得水循环不畅通,内部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紊乱,水体植物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也会由此降低,进而严重影响景观的观赏性。

(2)水景地形问题。水体景观的良好运行与所选地形有直接关系,但当前水体景观建造前的选址与环境勘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水体景观与地形难以适应,不仅会给水体景观的建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建造完成后水体景观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1.2 绿植景观建造问题

(1)绿植景观规划问题。在绿植景观建造中,常常在绿植的规划方面过于注重设计效果的整体性,使用的绿植种类过于单一,当植物受到病害时则会使景观遭到整体破坏。

(2)绿植品种选择问题。实际建造过程中,在植物的选择方面经常会出现喜阳的植物被种植在了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是将两种甚至多种习性不同的或是习性相反的植物种植在了一起,严重影响绿植的生长。

(3)绿植养护问题。风景园林工程建造完成后,对绿植的养护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绿植水分缺失、修剪和除虫不及时等,植物虫害的传播范围广且传播速度快,这不利于园林景观品质的长久性保持。

2.2 硬质景观建造问题

硬质景观建造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道路铺装施工和小品设施建造两个方面。

2.2.1 道路铺装施工问题

(1)场地规划问题。目前,进行园林景观建造时,缺乏对道路铺装工作的重视,很多风景园林工程的地点较为特殊,需要设计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与规划,如果道路施工规划与地形地貌不相符,不仅会加大施工难度,还会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且无法发挥道路的使用功能。

(2)材料选择问题。在进行道路铺设材料的选择时,与实际工程需求的结合相对缺乏,导致道路铺装施工与整体景观协调性以及美观度降低,另外有些工程过于注重经济效益,选择的道路铺装材料价低却没有质量保障,很大程度会影响景观的质量和效果。

2.2.2 小品设施建造问题

小品设施建造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设计创意欠缺,并与园林整体设施不相匹配两个方面,这使得园林景观难以形成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景观的观赏效果。

3 风景园林工程中景观的建造原则

3.1 自然融合原则

自然融合原则又称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对其加以改造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使其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值得强调的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景观则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实现,如将原有的树木种植到园林绿化的建设中,使得园林的整体效果更加突出。

3.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建造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以经济性为前提,尽量做到合理地利用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使用一些高性价比的材料来代替昂贵的设备和技术,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

3.3 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是指风景园林的建造要实现与自然有机统一。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要想将生态保护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就需要在建造过程中做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还要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一方面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效益,另一方面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对自然的开发与改造。

3.4 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特色是由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所决定的特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历史、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域的特色,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加以利用,从而使整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具有本土气息。如,以江南水乡的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韵味,能够给人带来深刻的印象。

4 风景园林工程中景观的建造策略

4.1 软质景观建造策略

4.1.1 水体景观的建造策略

(1)设计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水体景观的位置选择,要确保后期能够获取充足的水源,即便是在旱季也能够保障水体景观的正常运行以景观的质量和效果。

(2)施工方面。进行水体景观施工的时候,要在尊重自然地形的基础上进行施工,避免大范围地对原有地形进行改造,以防止对此地形原本生态系统的破坏,要使水体景观及水体环境更好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3)养护方面。在园林景观投入使用后要根据季节等条件的变化,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而保障水源质量以及水体景观的整体质量和观赏效果。

4.1.2 绿植景观的建造策略

(1)设计方面。在绿植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的特性,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优选,在保障植物能够适应四季以及不同植物间生长习性不相克的基础上提高植物品种的丰富性,也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分区,以保证景观建成后植物的成活率。

(2)施工方面。植物栽种后,一方面要定期做好植物施肥、除草等工作,结合不同植物养分需求,科学合理地控制肥料使用量,给予植物充足的养分供应,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以及枝条的修剪工作,尤其是针对反季节栽种植物,除了要落实日常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应尽量避免出现植物枯萎、死亡等问题。

4.2 硬质景观建造策略

4.2.1 道路铺装的建造策略

(1)设计方面。应优化道路铺装施工设计方案,不应将道路铺装与整体园林的设计相割裂,而是应将二者融为一体,保障道路铺装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2)施工方面。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地形地貌情况,合理选择道路铺装材料,结合道路以及园林景观的特点,充分考虑颜色、透水性、防滑性等因素,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4.2.2 小品设施的建造策略

(1)设计方面。小品设施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应根据园林景观的风格将其融入到整体景观之中。

(2)施工方面。对园林小品施工材料及工艺的选取,应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建设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小品设施,打造更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体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建造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二者的搭配协调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中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建造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景园林景观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体质量和效果,需要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建造策略,以更好地保障风景园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