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梅森:“无为”人生更从容

2023-02-28焦晓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2期
关键词:周梅森无为儿子

焦晓辉

周梅森说,他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无为而治,遵循自然为本,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无论夫妻相处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如此。

2023年元旦,大家都在休假时,周梅森仍在书房继续写作:“我除了出差在外,每天都在写,不管小说还是剧本,总是每天写3000字。我最近在写一部政法系统整顿题材的剧本,这部作品暂定名叫《刀刃向内》,《人民的名义》主创团队将在这部新剧中再次集结。”

周梅森是一位高产作家,从事专业文学创作40多年,出版过几十部现實题材小说,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突围》《大博弈》等剧的热播,让他备受大众关注。2022年11月5日,电视连续剧《大博弈》热播,播出仅3天便蝉联卫视黄金档冠军宝座。

顺其自然,成为专业作家

今年66岁的周梅森看起来精神矍铄,谈到近期热播的《大博弈》,他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比较厚重的题材。” 《大博弈》书写了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围绕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展开,讲述了孙和平等一批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勇于拼搏亮剑的故事。

周梅森一般不会为演员改剧本,但在《大博弈》中却接受了演员万茜的意见。万茜饰演女主角钱萍,她觉得一个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知识女性,不应该只是贤内助,还应该有事业心,有自己的追求。周梅森觉得这个建议很合理,用了一周时间重新塑造钱萍这个人物,让她变得更加立体。剧中,钱萍帮助、陪伴孙和平走过了一次次艰难险境,也在与孙和平的并肩战斗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周梅森很擅长用小人物记录大时代,在他的作品里,有不少小人物的原型都来自现实生活。早年间,他的弟弟下岗,晚上帮人看小超市,加上退休金,一个月收入才2000元;他的一个老同学,30岁开始摆早餐摊,30多年来不管雨天晴天都要出摊,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20岁……这些和生活博弈的小人物身影,都出现在他不同的作品里。

其实,周梅森也曾经历过人生低谷,与艰难的生活博弈。14岁那年,他爱上了文学,于是开始写小说,但耕耘整整8年,一个字不曾发表。直到1978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家庭新话》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刚创刊的青春杂志社一纸借调令,将原本在徐州煤矿工作的他请去做编辑。

但周梅森回煤矿办调离手续时,书记和父亲都力劝他“不要走”,因为在那个年代,当工人不仅体面,而且待遇好。但周梅森还是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煤矿。他拎着一个柳条箱奔赴青春杂志社,从此一头扎进书海,一边研读名著,一边笔耕不辍,开启了精彩的文学事业。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耕耘,他的中篇小说《沉沦的土地》《崛起的群山》等11部作品陆续发表。1985年,《军歌》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周梅森进入江苏省作协做了专业作家,首批评上高级职称,并成为省作协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

在那个文学大爆炸的时代,能一举获得全国性的文学大奖绝非易事;没有大学文凭被评上高级职称,也绝非一般作家能获得的殊荣,由此引发了“周梅森现象”的大讨论。周梅森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苏军”的领军人物之一。

40多年来,周梅森创作的作品不仅获奖无数,多部作品如《人间正道》《人民的名义》《突围》《大博弈》等作品还陆续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备受观众的追捧和好评。

“成绩的背后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造化的成分。我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无为而治—不刻意追求结果,只遵循自然为本,让事物去自然发展。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写好每一部作品,自己总会进步,总会出成绩的。”周梅森真诚地说。

顺势而为,形成夫妻默契

在周梅森改编的热播剧里,主人公爱恨交织的情感戏被写得入木三分、真实又接地气。他坦言,剧里的情感戏,有的是出自妻子孙馨岳的手笔,有的则是在她的建议下添加的。

孙馨岳是一位记者,与周梅森在工作中相识。因为对文学的共同热爱,两人走到了一起。因为职业特点,她得以与很多不同年龄、地域、性格、阶层的人打交道,生活阅历丰富,观察力敏锐。根据不同人的神态、举止和语言,她会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性格。她是周梅森每部作品的第一位读者,在阅读或夫妻俩交流时,会及时指出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行为逻辑问题。她也会给周梅森提供自己在采访中遇见的一些故事作为写作素材。周梅森虚心地采纳妻子的合理意见,对作品反反复复修改,一丝不苟。

“我和他最大的分歧,主要是剧本里要不要写家庭戏。”孙馨岳笑着说。周梅森的作品聚焦于工业制造和反腐等话题。他认为这些大气磅礴的题材无需加入小感情,“我很讨厌家庭戏”。孙馨岳则认为,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后就要考虑到受众面。要想把观众留在电视剧里,不仅需要好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还要接地气。因为再厉害的人也不能脱离家庭,通过对他处理事业和家庭的描述,这个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更立体丰满,更具看点。经过一番讨论,周梅森觉得妻子的话也有道理,于是接受了她的建议,并正式邀请妻子做创作搭档。

作为工作搭档,孙馨岳对周梅森钦佩有加:“成功的人都非常专注,他做事情也很专注、执着。”但作为伴侣,她对周梅森颇有微词:“他太专注自己的工作,所以对家事基本不操心,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都由我安排、打理。”家里装修时,周梅森一门心思沉浸在写作中,孙馨岳只能一个人忙前忙后,她其实很希望他能多提提建议,多参与一些,“所有事情从来都是我怎么办,而不是我们怎么想”。周梅森还是一个没有浪漫细胞的人,从来没送过她鲜花和礼物,甚至很少给她过生日。

有时候,孙馨岳会生气地向周梅森抗议。但无论她如何怼他,周梅森始终沉默,好像听不见。他小时候得过两次肺结核,因为打多了抗生素,听力渐渐减退。所以,丈夫是否听见她的吐槽,孙馨岳不得而知。时间一长,她也懒得说了。在经典电影《茜茜公主》中,茜茜公主的公公每次听见妻子的抱怨和抗议总是一副听不见的样子。后来,这位狡黠的老人悄悄告诉茜茜公主:“这里面有一个诀窍,我喜欢的就听得见,我不喜欢的就听不见了。顶多问我一次、两次、三次,第四次人家就不会再问了,我也用不着回答了。”孙馨岳有时候怀疑,周梅森是不是也抱着这种心理在装聋。只是她注定得不到答案了,因为他“听不见”这个问题。

后来,孙馨岳索性把夫妻俩的生活状态植入到剧本中,“欧阳菁的身上,就有我对他的控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李达康和欧阳菁是一对结婚26年的怨偶。李达康是一个工作狂,对家庭漠不关心。妻子欧阳菁经常埋怨他为了事业对自己和儿女付出得太少,为了工作没了生活。后来,欧阳菁因为受贿被庭审,她说李达康官做得越大,就越不关心家庭。在外人看来,她嫁了一个高官丈夫,是个成功的女人,可是她心中的苦恼只有自己知道。结婚20多年,他没给她庆祝过几次生日,从没给她送过花,都是她买来送给自己……

没想到,这种用文字发泄的方式竟然缓解了她的情绪。孙馨岳主动对周梅森说:“我对你的愤怒,已经在剧里控诉过了,再控诉你也没多大意思。”她找到了夫妻俩在家庭中的定位:他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当家做主。并和周梅森达成了一种默契:倘若一方主导某件事情,另一方可以提建议;对方如果不采纳,另一方就不要管了。

其实,周梅森也有自己的婚姻经营之道。他始终觉得,夫妻过日子也要讲求无为而治,就是要遵循生活规律,让家庭生活顺势而为地发展,达成夫妻俩都喜欢、适应的生活状态。一件事情两个人都管肯定会发生矛盾,因为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不如让有能力的一方去管理好。他虽然在家里不管事,但对妻子做的事情不挑剔、不抱怨。后来,孙馨岳也赞同这个观点:“甘蔗没有两头甜,一个人管事虽然很累,但他都听你的也行。”

比如周梅森很少主动给自己买衣服,孙馨岳便会把他拉到商场,替他挑选衣服。他从不挑剔,她给他挑什么样式都喜欢。有时,周梅森会对孙馨岳说:“多帮我挑几件,这样我就可以两年不用买衣服了。”

周梅森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写作,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孙馨岳把他拉到家门口的秦淮河畔,陪着他散一会儿步,活动下筋骨。周梅森总是乖乖听从妻子的安排。

房子装修好,周梅森说“挺满意”,孙馨岳很开心。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夫妻俩的喜好大同小异,对事物的判断也不会差太多。周梅森说:“多年并肩前行,让我们对家庭幸福也有了相同的认知。其实现实生活也如《大博弈》一样,矛盾无处不在,博弈无处不在。世界上所有东西都在博弈,包括夫妻之间的相处实际上也是在博弈。关键是要理解、认清平淡生活中的不完美,然后带着对家庭的责任感,努力为家庭创造最大的价值,让彼此更踏实、安心、幸福一点儿。”

无为而治,给予孩子自由

“我的教育观点也是无为而治。我给两个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自由,让他们尽量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成长。”周梅森说。

周梅森认为,自己的成功和自由分不开。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并没过多限制他的自由。反对他辞去煤矿工作,是父亲唯一一次干涉他的自由。而在周梅森的堅持下,父亲后来也尊重了他的选择。他选择文学,完全是因为自己热爱。后来,文学成就了他的一生。

有了女儿和儿子,周梅森没有强迫他们上课外辅导班或者一定要学文学,而是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发展。女儿从小喜爱画画,他鼎力支持。长大后,女儿成为一名设计专业人士,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事业成功,人格独立。他给予的自由成就了女儿。

刚开始,孙馨岳不认同丈夫的教育观点:“时代不同了,现在大学文凭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如果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好好学习没考上大学,就等于害了他。”

儿子读初中时,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很差。有一个星期,孙馨岳曾经被学校老师请到学校4次。因为儿子的成绩影响了班级的整体成绩,老师希望她能好好督促儿子学习。

那时,儿子忽然迷上了打游戏,对学习不上心。她好言告诫儿子,希望他以学业为重,别再打游戏,但儿子放学回来依旧偷偷打。发现儿子屡教不改,孙馨岳一气之下把儿子的游戏机砸了。没想到,儿子当即用零花钱又买了一台游戏机,而且理直气壮地问她:“我们班的同学都玩儿,为什么我不能玩儿?”孙馨岳这才明白,这是孩子的通病:你越禁止,他越逆反。

当时,孙馨岳同事的女儿高考落榜,父母说了她几句,女孩竟然跳楼自杀了。孙馨岳越想越害怕,对儿子说:“你自己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我以后不会过多干预你。”

周梅森则对儿子说:“我不反对你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你得要意识到社会环境变了,你也要变。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强迫你。”

因为父母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儿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但因生病休学一年,他没能参加2022年高考。看到同学们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心理压力很大,孙馨岳能清楚感觉到儿子的焦虑。也因为儿子生病的缘故,孙馨岳越来越认同周梅森的教育观,“我不强求儿子这一生有多骄人的成绩,或者有多厉害的成就,只希望他健康、平安、快乐”。

孙馨岳的教育理念变得越来越开明。有一次在饭桌上,儿子说有个女同学喜欢他,要做他的女朋友。孙馨岳说:“你带女孩到家里玩儿吧,给我们看看她长啥样儿。”儿子乐了:“妈妈,你真开明,我还担心你说我早恋呢!”孙馨岳笑道:“早恋没啥不好啊,还能促进两人共同进步呢!”他琢磨了一会儿,摸摸脑袋说:“算了,还是等我考上大学再谈恋爱吧。”

周梅森很赞同妻子的做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奇的阶段。孩子把秘密告诉父母,是在考验父母的处事应变能力。顺应孩子的心意,与他达成共识,反而会激发他更理智地思考。”

一天天长大的儿子特别会关心周梅森。周梅森比较能凑合,鼠标性能不好还坚持用,儿子对孙馨岳说:“爸爸真傻,好鼠标用起来省时省力。”他悄悄给爸爸买来一款最好的鼠标。周梅森整理如山的书籍时,儿子自告奋勇,帮他一趟趟地拎书,做些力所能及的重活儿。父母过生日,儿子总是用心准备好礼物……虽然这些事都很平常,但一想到这些温馨的瞬间,周梅森还是会忍不住满心欢喜和感动。正是家庭的和谐幸福让他得以安心创作,一次次突破自己。

生活对一些人来说,是诗与远方;对周梅森来说,就是写出一部又一部作品。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再凭着坚强意志和才智,坚持不懈地跑,不断地跑,永不停歇。“因为只有不停创造,才是真正的享有,才是从容的生活。”

猜你喜欢

周梅森无为儿子
周梅森:妻子是我生活中的最佳搭档
打儿子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周梅森:三本书影响三段人生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