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后服务的小学场馆课程建设探索*

2023-02-27倪思春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场馆评价活动

倪思春

课后服务是贯彻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但要避免成为“文化课补习”,应以读书、科技、体艺实践等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运动、艺术、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兴趣。学校作为落实课后服务的主体,要依托校园场馆丰富的课程资源、专业的服务人员、多样的学习环境、共享的学习空间以及深刻的学习体验等[1],为课后服务提供很好的条件保障,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丰富多彩的场馆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有效发挥了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引领作用。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从2020 年开始实施课后服务,以场馆课程建设为立足点,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服务路径,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场馆课程的开发

场馆课程发挥了校园里现有的图书馆、体育馆、科学室、艺术专用教室等功能性场所场馆的功用,根据课程需求配备相应的学习资源,开展以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性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技能形成,同时发展学生的身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场馆课程的特点

场馆课程首先是“人在场”,场馆里要有学生的活动,场馆才有存在的价值,方能彰显育人功能;学生在场馆里实践,学习才真实发生。其次是“场有物”,物是学习的资源,是体验、实践的媒介。有了物,学习探索才有发现的凭借,学习才更有趣味。最后是“物融境”,资源融入学习场境,使得学习有情境、活动有意境,实现愉快学习、深度学习。场馆课程中“人”与“物”相互联系,互为支撑,是课程的基石。

(二)场馆课程群开发

场馆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因需而定。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已有青衿书院(图书馆)、创想中心(科技馆)、彩韵艺馆(艺术馆)、时光故事馆、三余馆(体育馆)、六艺轩(戏剧馆、烘焙坊、陶艺坊、劳动实践室)等场馆,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见表1)。

表1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场馆课程

场馆课程的开发首先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学生需要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对学生、家长进行课程需求调查,了解他们对于课程的需求情况,以此为依据统筹安排要开发的课程类别与数量。学生与家长对于课程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如前些年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科学方面的课程需求特别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进行一些科技方面的实践体验;国家出台加强体育、美育的意见后,大家对于体育和艺术方面的课程需求又多了起来,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方面,器乐类、绘画类、舞蹈等艺术方面需求特别大。这些调查发现,成为学校课程开发、课程设置的依据。

场馆课程的开发还要结合现有教师的技能特长,因为师资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对教师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了解教师的技能特长情况,以“人尽其才”的宗旨安排教师到相应的课后服务班承担课后服务。对于校内教师无法承担的课程,则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承担课程教学,如京剧课程就是从地方剧团聘请专业人员承担服务指导。

(三)场馆课程空间重构

场馆要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场所,就必须科学规划场馆的内部空间,把学习资源与实践探究融为一体,方便开展学习活动。如图书馆在满足基本藏书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四个读书活动的空间,每个空间能够容纳四十多人进行集体读书活动,有读书交流的桌子,有进行阅读展示的T 台,有小组读书的围桌。在烘焙坊里不仅设有糕点制作区、糕点烘烤室,还有糕点展示区、糕点品尝区,形成集制作、欣赏、品尝于一体的劳动体验场所。戏剧馆的面积200 平方米,设有服装道具室、表演区、讨论区、观看区等,既可以进行戏剧教学,也可以进行戏剧表演观赏。

二、场馆课程的实施

场馆课程以项目学习为实施的形式,一般是通过一个个项目进行推进。课后服务虽然是在教学之外的拓展性学习服务,但已然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场馆课程实施体系,以保障课后服务的质量。

(一)跨龄组合班级

课后服务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场馆课程要科学组班。泗阳双语实验学校采取了“跨龄组合、混合编班”的形式,让“大学生”带“小学生”,实现互帮互学。学校在开学初把计划开设的课后服务场馆课程以海报的形式发布在校园里,全校学生通过阅读海报了解课程内容,或者到课程活动地点去体验感受课程,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后服务场馆课程。这种通过“课程招募”方式组织起来的课后服务班级往往会有几个年级的学生,这就形成了“跨龄组合”。

一些热度较高的课程选择的学生会比较多,学校会根据师资与活动场地的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扩班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比如教育戏剧课程参与的学生比较多,学校就在已有8 个戏剧班的基础上又进行扩充,把校内能够承担教育戏剧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增加一些教育戏剧课程班,但采取的依然是“跨龄组合”,以此保障课后服务的实效。

跨龄组合班级把不同水平的学生聚在一起,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关爱。比如乒乓球课程,水平不同、年龄不同的学生在一起,既可以是同水平同年龄学生一起进行训练,也可以是水平高的学生带着水平低的学生训练,大的学生帮助小的学生,互学互进,共同提高。

(二)交叉任务项目

课后服务在政策设计上包含双重目标,一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解决家长接送学生困难、辅导作业困难等问题,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一个目标属于教育自身的育人目标,后一个目标则属于教育的社会服务目标[2]。在这样的目标下,每一个课后服务班都要立足于完成作业和发展身心。一般情况下,教师采取的是写作业与项目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与“玩”之间协调进行。

1.先“写”后“玩”。这种形式是学生到了课后服务场地后,先写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作业方面的帮助,如讲解、检查、批阅等。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开始进行场馆课程活动。课程活动按照计划进行的,严格执行“两定”:定内容,明确课程活动的任务;定时间,每次活动不少于30 分钟。

2.先“玩”后“学”。有时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文化学习的时间比较长,身心有些疲惫,就让学生先进行场馆课程活动。这些发展能力的拓展性课程活动,更加有利于放松身心,而后再留出一定的时间写家庭作业。课后服务的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每次要核查人数,有缺席须及时与学生班主任联系,明确学生去向;结束时负责把学生送到各自班级,由班级统一组织放学。

(三)展示促进发展

场馆课程立足学生能力发展、素养提升。学校搭建多项展示平台,展示学生才艺,呈现实践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如四月的阅读节展示读书方面的,有书签制作、阅读海报设计、读后感交流等;六月的艺术节展示书画作品,表演歌舞、戏剧等;十月的体育节学生在运动场上相互一较高下;十二月科技节进行科技比赛,展出创意设计、科技模型等。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举行的各类竞赛,如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团体操比赛,以及经典诵读比赛、书画大赛、智力竞技比赛等,学生通过比赛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了自信。

这些展示与比赛,让学生有成功感,让家长看到课后服务的成绩,为学校场馆课程建设增加了动力。

三、场馆课程的评价

课后服务场馆课程的评价纳入教育教学评价之中。一方面要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开展评价,反馈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得到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场馆课程的实施者)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课程评价主要从学生业绩、技能展示、过程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一)学生业绩评价

学生业绩是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活动展示等取得的成绩,如比赛获奖等。将学生业绩作为评价的积分点,以积分制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展示活动,给了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比赛成绩、参与活动的证书等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显性材料,也是成长的见证。教师把这些业绩按照统一的积分标准进行量化积分,就可以作为学生发展评价的一个依据,同时也能作为评价课后服务教师的依据。

(二)技能展示评价

场馆课程突出学生技能发展、素质发展。学校通过专项的素质展示来呈现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也是考核课后服务教师的方式之一。技能展示活动一般安排在学期最后,由考核小组对所有课后服务班级进行分类、分场地、分时段考核。如适合表演的可以放在舞台上考核,静态的在专用教室里现场考核,运动类的在体育馆考核。考核人员现场观看学生展示情况,依据标准进行打分。课后服务班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技能展示,如此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发展情况。

(三)过程材料评价

课后服务场馆课程有一整套的服务规范,如开学初要制定好场馆课程计划,每次要有课程实施方案,平时要把学生的活动资料(作品、活动视频、图片等)进行积累,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还有学期场馆课程的总结。学期结束后这些材料全部上交学校进行评比,以此反馈教师课后服务的成效。

“业绩”“展示”“材料”三个方面既是学校对于课后服务班级的考核评价依据,也用于教师考核评价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价,动态反馈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基于课后服务的小学场馆课程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各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场馆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以场馆课程满足学生课后服务的需求,是一项极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场馆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场馆风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