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

2023-02-24苑丹丹吴红军袁瑞霞朱凌岳聂春红纪德强刘战剑王冠中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应

苑丹丹,吴红军,袁瑞霞,朱凌岳,聂春红,纪德强,刘战剑,王冠中

(东北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是相互独立的,未实现协同开展、协同育人。对此,高校应意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进而从顶层设计、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生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筑牢知识基础,提升理论水平[1]。因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职业精神,使学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推动二者的融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推进课程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可以丰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例如,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创新创业案例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可以推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作为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并推动新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督促教师主动优化课程评价方式,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体现[2]。

1.3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意味着专业教师需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并采用完善的课程评价方式,这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是专业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3]。此外,推动“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能够助力“双创”教育全面融入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促进“双创”教育的全面开展。

2 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

2.1 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教学目标

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具体思路,并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二者的融合能够有序推进。学校还应协调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教师等主体协同开展教学活动,并调动校内各类资源,推动教学实践的有序开展[4]。此外,完善的顶层设计可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权责,将责任落实到位,以责任督促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切实履行职责,提升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效果[5]。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在专业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现实需求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可以采用情景模拟、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效果[6]。例如,在讲解某一专业知识点时,教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但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创设与专业内容、创新创业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模拟情景需要教师整合专业内容、创新创业内容,并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应钻研推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7]。

除了情景模拟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互动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开展互动,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实践加以引导[8]。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针对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互动交流,以此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

2.3 开发课程内容,充分发掘创新元素

教师应做好课程内容的开发和优化,专业课程中有许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元素,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元素,进而引入创新创业内容,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衔接。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需要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协同备课,共同编写教案,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支撑。教师应立足专业特点,突出课程内容之间的差异性,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9]。此外,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创新创业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推动其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2.4 协同推进第一、二、三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高校应推动第一、二、三课堂教学有序开展,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创新经验[10]。具体来讲,教师要在专业教学期间夯实第一课堂,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校要丰富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或者通过创新创业社团参与实践,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等赛事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11]。此外,学校需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借助社会这个第三课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或者主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并助力学生由理论学习迈向实践活动。

2.5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不足[12]。对此,学校应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组建互助帮扶小组,充分发挥“传帮带”机制的重要作用,实现双方相互学习,增强专业教师的“双创”教育授课能力,并提升“双创”教师的教学水平[13];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参与学习培训,重点学习新形势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推动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帮助专业教师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其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内容结合。此外,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当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双创”教育授课水平,进而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保障。

2.6 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主动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具体来讲,教师需要给出全面的课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情况[14]。例如,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由于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未能及时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适当予以肯定,并给出较高的评价,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继续保持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15]。同时,教师应给出精准性和发展性评价,例如,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主动创新,但是缺乏经验,教师需要准确指出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取得学习成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教师职业发展和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实需求,高校需要主动完善顶层设计,明确二者融合的整体思路和具体目标,优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与优化,并积极推进第一、二、三课堂协同授课,促进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经验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此外,高校应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点,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教师也应主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应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