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究
——“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综述

2023-02-24霍菲菲赵宇晴李家豪

科普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公众

高 闯 霍菲菲 赵宇晴 李家豪

(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 100101)

2023 年9 月20 日,“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此次论坛作为2023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活动内容,由中国科技馆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共同承办。论坛紧扣大会“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繁荣世界——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主题,邀请到泰国国家科技馆副馆长陈嘉妮(Ganigar Chen),文莱诗里亚能源实验室负责人努尔·卡妮娜·卡里姆(Nur Karnina Karim),南非Sci-Bono 探索中心首席执行官米法内洛·帕·特索比(Mfanelo Pat Ntsobi),比利时弗兰芒科学中心馆长斯蒂芬·伯格曼(Stephane Berghmans),德国曼海姆技术博物馆沟通、营销和公共事务主管克劳迪亚·保罗(Claudia Paul)等12 位国外科技馆专家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等业界学者,以及近30 位国内省级科技馆负责人,主要围绕新时代科技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交流探讨科技场馆如何在理念、管理、实践等方面有效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实现守正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梳理相关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案例经验,结合中外科技馆发展共同面对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提炼了三个方面的议题,以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作为支撑,旨在为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科技馆要以新的理念与范式应对机遇和挑战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不断加速,公众对科技馆的要求与期待也与日俱增。科技馆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变革、采用什么样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和时代需要,是目前科技馆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伯格曼认为,科技馆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迭代、数字化大潮三大挑战。实体科技馆的重要性在于无与伦比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感,科技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不断保持并加强这一优势。在注重实体科技馆建设和线下体验的同时,要拥抱新技术、新媒体,善于运用数字化技术延长展品寿命、加快展品内容更新,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通过直播、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深入人们的生活,拓展服务方式、开辟数字化的传播阵地,以贴合时代的方式建设科学中心、吸引公众参与。

邱志杰指出,从科学艺术的视野来看,科学与艺术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更是相辅相成的。科学艺术作为一个学科,必须包含面向青少年、儿童的科学艺术教育,而科技馆正是开展科学艺术教育最为理想的场所,要将艺术融入科技馆的策展过程,在科普活动中融入美育目标和艺术手段,让科技馆成为有趣的、好玩的、有人文精神的、有感染力的科普殿堂,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不仅能够追求科学真理,同时也能够欣赏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之美,培养其理性、健康、开放和创造性的心灵。

保罗表示,现在科技馆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公众需求的变化,公众希望能够更好地与科技进行互动,为此,德国曼海姆技术博物馆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它规划了一个从历史的维度展示科技的全新视角,旨在将每一个科技趋势的根源展现给观众。同时,它正在全力和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进行深入合作,将一些前沿科技发展成果、正在开展的科学研究搬到科技馆,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近距离观察、体验,引发他们的思考与讨论,让他们参与到对未来科技的探索之中,从而通过科技馆的科学普及影响和塑造未来,并将之作为科技馆转型的重要方向。

2 系统协作是推动科技馆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馆的发展实践表明,场馆之间的密切协作、协同共进为科技馆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科技馆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推进科普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拓展科技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借助社会力量促进科技馆发展并发挥作用。

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表示,为解决中国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中东西部、省市县等区域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科技馆界同仁借鉴运用系统论、协同学理论建立了科技馆协同发展的不同模式,有效推进了科技馆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中国从2012 年起构建了涵盖实体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的现代科技馆体系。这个体系以连接、共享、服务为理念,以资源连接、活动连接、智慧连接为核心内容构建协同机制,推动资源均衡共享、活动融通共链、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改善了中国科技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推进了科普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体系协同机制的带动下,中国还探索衍生出了省域协同、区域协同、跨领域协同等不同模式,有效激发科技馆自身潜能,优化科普资源配置,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各地各级科技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京科学中心主任何素兴认为,以城市发展目标为导向构建社会化协同大科普格局是科技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北京科学中心紧紧把握北京市科技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资源富集、人才充沛的优势,在推动科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等开展科技资源科普化,动员超过10 万名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支持科技馆数字化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塑造社会协同科普的基础力量。除此之外,北京科学中心还联动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和市属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出了20 条主题科学游路线,打造社会协同科普的品牌活动。通过构建社会化协同大科普格局,北京科学中心将科普工作融入城市发展与建设大局之中,为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陈嘉妮建议,科技馆要建立起一个协作的模型,成为公众和其他科学机构的桥梁,通过其他机构来汇聚资源并为公众做好传播和服务。泰国国家科技馆通过举办国家科学和技术集市,与多个国家的众多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收集分享科普资源。泰国国家科技馆与泰国政府卫生部等七个政府部门及其他一些非政府机构保持合作,在合作项目中注重发现和培养年轻的科普者,不断壮大科学普及的力量。把科技馆打造为一个平台,吸引各方齐聚一堂,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推动科普迈向新高度。

3 科技馆提供高质量展览是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方式

科技馆的展览是提供科普服务的核心内容,高质量展览是科技馆吸引、服务公众的基础保障。科技馆要树立用户思维,注重公众需求的提升与科普内涵的转变,从价值引领、内容创新、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精心设计高质量的展览,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邱松主张,科技馆展览要紧跟观众需求的变化趋势。现在观众群体更加多元化、观众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未来的展览要有更好的包容性,随着技术条件的提升,要考虑提供定制化需求的服务。除此之外,展览的形式并非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如何深入人心才最为关键,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好地通过展览变成一个容易理解的科学道理才是展览的真谛。

阿妮尔·戴维斯(Anele Davids)表示,展览能够为参观者带来什么帮助最为重要。比如对于孩子来说,要通过展览让他们缓解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体验一些设计创造的过程,去激发他们创新的潜能和活力。另外,展览一定要有艺术或者文化层面的设计和考量,要在科学体验中融入艺术与文化,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科学、艺术与文化相互关联。

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邱银忠认为,科技馆的展览要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现在是一个视觉化的社会,好的展览要在视觉效果、环境渲染上下功夫,让观众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产生共鸣;要更好地挖掘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潜能,赋能于展览;同时积极与医药、汽车等行业合作,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展览内容创新,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4 结语

本次“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专题论坛高效务实、成果丰硕,推动了中外科技馆业界的理论、实践全方位交流;促进了中外科技馆领域工作者的交心畅谈、互鉴合作,为探寻全球科技馆未来发展方向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推动中外科技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共识。通过本次专题论坛,中外科技馆同仁对于科技馆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加强交流互鉴和务实合作,推动科技馆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共识,为在后疫情时代全面恢复、加强中外科技馆的共享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外提供了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中国方案。本次论坛邀请多家颇具特色的科技馆作交流分享,受到国外科技馆同仁的关注。特别是中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凝聚中国各地科技馆的优势资源和地区特色,引领带动场馆间的深度合作与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了科技馆发展的中国方案,获得了中外科技馆同仁的赞誉并引发热烈讨论。三是促进了中外科技馆之间的务实合作。截至目前,中外科技馆已达成多项合作意向。论坛为积极搭建科技馆国际交流共享合作平台、推动全球科技馆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馆科普公众
科技馆一日游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