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

2023-02-24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2期
关键词:老龄中国式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不是一个新发生的时代议题,而是一个蕴含在百余年现代化进程与未来现代化发展期待中的,在当代形成适合其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后而显现出来的深远议题。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體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基本国情。作为一种将长期持续并不断演化的人口现象,人口老龄化本身并非洪水猛兽,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将给人类追求发展与进步的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必然不断提高,从而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现代化是人类为增进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用而奋斗的历程,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是这场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内驱力的宏伟社会变革的维度之一,其建设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尺。从建筑与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的适老化,到观念、策略与制度的适老化,再到整体性的老龄社会治理,推动老年人需求与社会发展的不断精准匹配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着力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任务。我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经济快速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其本质是要推动一场多维度、深层次、全面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消弭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适应,营造包容、共享、和谐的老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智能与温情相连、科技与关怀相通,构建技术与老年群体之间的良性匹配关系,让老年人真正享受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并最终建成全龄友好型社会。

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是一场审视老年人与社会秩序关系的理念变革。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更加包容、开放的视角审视人口老龄化和适老化转型,打破人口老龄化局限于老年人问题及“衰老化”或“年轻化”二元对立的狭隘认知,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关涉全龄人口利益。应立足包容、共享、为老年人赋能及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在既不“偏老”、也不“弱老”的前提下,构建社会资源与权利共享、社会责任与义务共担的和谐社会氛围。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塑造“正面衰老”的积极老龄观,树立老年人是“养老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老年群体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今天及明天的老年人过上有尊严、有保障、有追求的晚年生活。

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是弥合老年人与社会发展之间鸿沟的实践行动。将无障碍理念全面应用到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建筑环境与居家环境建设中,以外部条件的适老化延缓身体机能衰老带来的不便,为老龄生活“增添幸福底色”。推动政策、制度、公共服务、数字技术使用的适老化转型,保障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和社会参与的权益,让老年群体能够平等利用数字化资源、享有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全龄人口共享数字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老年安则国安,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在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高峰的进程中,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大势所趋。如何有效推进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化大国养老之难为新的发展之机,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期特别策划聚焦“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老龄中国式经济社会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中国式民主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式失败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