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清远市供应链物流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2023-02-24高美荷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清远市粤港澳大湾

高美荷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物流产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储存、装卸和流通加工的重要服务产业,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清远市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随着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传统支柱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然而,清远市物流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缺乏整体规划,物流资源分散[1],无法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良好的服务。特别是在国家推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清远市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但因当地物流产业缺乏足够的支撑能力,阻碍了清远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清远市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关部门须重视当地物流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夯实基础[3]。为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情况与需求,清远市物流业的发展应从供应链角度入手,精准定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为当地物流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清远市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可能性。

1 清远市产业布局及发展情况

2021年7月30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中将省内战略性产业集群划分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类,并按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进行了三级排序。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清远市的现代农业与食品、先进材料、绿色石化、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五大产业集群均榜上有名;同时,清远市的前沿新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三大产业集群也入围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见表1)。

表1 清远市产业集群布局

清远市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将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划分为南部融湾发展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两大区域。南部融湾发展区主要依托各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前沿新材料等第二产业;北部生态发展区资源优势明显,不仅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生态旅游等第一、第三产业,并提出建设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陆续延伸出“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和“水缸子”等项目[4],以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需求和消费需求。

由此可见,清远市当前的产业布局和发展侧重点有南北之分,南部主要发展工业,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原材料、零部件等用料需求,物流产业需保证第二产业材料的正常分销运输,属于清远市“走出去”的部分;北部主要发展农业和服务业,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农产品和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既包含了农产品“走出去”的分销运输需求,又包含了旅客“引进来”的运输需求。综合南北两大区域发展需求,清远市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建设既保证当地产业生产物料的实物输出,又保证来清人员的输入,同时满足“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运输需求。

2 清远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2.1 清远市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情况

物流产业的发展和货物与旅客的运输都离不开海陆空三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现有的物流运输设施、仓储设施是否能满足其他产业的基本运作和发展需求,为其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以及是否能带来相应的增值赋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都是衡量清远市物流产业发展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2.1.1 清远市水路运输网络建设情况

水运方面,目前清远港仍是清远市内唯一的口岸港,该水运口岸可直通港澳地区,完成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清远新港项目于2021年展开,清远港将从现在北江中下游位置迁移到清城区石角镇,清远新港邻近清远国家高新区、广清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占地面积也将扩大到92万m2。清远新港将建设成为北江内河枢纽港,不仅可推进清远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凸显北江航道水运发展潜力,更有利于推进清远市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广清一体化”发展。

2022年9月,“清远港-深圳蛇口”的组合港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的顺利开航。清远作为内河布局中货源充足的喂给港、支线港,与作为枢纽港并拥有丰富航线资源的蛇口港组合起来实现了港口物流一体化运作,进出口企业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港口周转效率将大幅提高,通关周期也将大幅缩短,相关企业预计可节约30%以上的物流运输成本。同月,清远港飞来峡公用码头项目也正式动工,该项目定位为综合港区,完工后会成为清远港区的重要枢纽港之一。

航道建设方面,2020年11月,北江黄金水道千吨级高级航道全线贯通,全长258 km,并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的船闸联合调度系统。北江航道扩容升级后,航道通航能力和过闸效率大幅提高,综合货运功能将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港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清远市大宗货物水路运输成本降低,通航效率提高。同时,北江清远段拥有丰饶的生态农业资源和多样化的休闲旅游资源,推进北江航道高质量升级改造,有利于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发展,北江航道的生态绿色旅游功能也将得到优化与提升。然而,目前清远市仍有部分航道受水资源影响较大,航道等级整体偏低,通航能力较低,集疏运体系也较为薄弱,清远市还需不断完善其航运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港口布局,提升航道信息化和船舶标准化水平,推进智慧航道、绿色航道的建设。

2.1.2 清远市陆地运输网络建设情况

截至2021年底,清远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 045.5 km,公路通车里程2.1万km,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7 338 km,全面落成村道硬底化,实现100%路面铺装率,全市“六纵四横二联”高速公路网和大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但清远北部“三连一阳”地区(连州、连南、连山和阳山)受山形地势影响,尚未实现高速公路的直连直通,整体公路网络水平也低于南部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受限。

轨道建设方面,截至“十三五”期末,清远市铁路轨道营运总里程达291 km,作为推进“广清一体化”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的广清城际铁路,清远至花都段也建成开通运营。据2022年清远市政府工作报告可知,未来五年,清远市为加快推进“广清一体化”和“入珠融湾”,将全力构建南部通地铁、中部通城铁、北部通高铁的“三铁工程”建设新格局。然而,广清城轨开通运营近两年时间里,平均上座率不足20%,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希望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价运营,吸引更多旅客搭乘。据调查反馈,当前开通的线段无法直接到达广州市中心区,广清往返旅客仍需换乘地铁,出行便捷程度较低、时效水平低导致旅客更愿意选择搭乘大巴出行。在旅游业方面,广清两市旅客出行仍以道路交通为主,交通运输需求旺盛,往来用时均需1 h以上,且靠近广州市区交通路段经常发生道路严重堵塞等现象,路途耗时增加。随着广清城轨的开通,旅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比例虽有所提升,但随着广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两市间往来客流量会继续增加,而广清道路走廊不仅要满足两市间的出行需求,还要承担大量的过境需求,现有的道路和轨道交通不足以满足广清一体化的建设需求,也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需求、运输需求和消费需求,故需加紧道路和轨道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衔接,互联互通,提高换乘便捷度。广清两地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方案见表2。

表2 广清两地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方案

2.1.3 清远市航空运输网络建设情况

目前,清远市内没有建成可运营的机场,主要依靠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满足航空运输需求。根据《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连州通用机场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中,英德通用机场也力争在2025年前建成,佛冈通用机场、阳山通用机场则为2035年前规划新增布点,届时将完善清远市航运运输网络布局,补齐空运短板,满足往来货运和客运的需求。

2.2 清远市物流企业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清远市商务局《关于〈关于加快清远市农产品冷链加工产业链建设〉提案的办理意见》显示,截至2022年9月27日,清远市已登记设立的物流企业有800多家,其中冷链物流企业约占总数的30%。同时,据《清远统计年鉴2022》可知,按行业划分,清远市目前共5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中,主营道路运输业的企业39家,主营水上运输业的企业11家,主营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的企业5家,主营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与邮政业的企业各1家,暂无主营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可以看出,目前清远市主要依赖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但仓储是物流衔接的重要节点,主营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与多式联运的规模以上企业太少,不利于货物运输的高效运转,也不利于清远市的物流产业往规模化、集约化和智慧化发展。

另外,鉴于清远市划分了南北部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南部融湾发展区以工业为主,北部生态发展区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内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需求,清远市北部地区须更注重冷链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以降低货物损耗,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清远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27日,清远市供销系统内仅有农产品冷库33个,包括清城区源潭镇在建农产品冷库1个,其余已建成的农产品冷库分布在清城区(5个)、清新区(2个)、英德市(6个)、连州市(10个)、连南瑶族自治县(6个)、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个)和阳山县(1个),已建成的32个农产品冷库总库容量仅13 200 t,其中库容在1 000 t以上的农产品冷库仅有2个。显而易见,清远市目前的农产品冷库数量及库容量远不足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需求。田头冷库、农产品烘干仓储、加工流通设施和配送中心等配套设施都较为缺乏,农产品冷链运输成本高,货损率高,不利于清远市农业进一步的发展,也不利于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等工程的建设。

3 优化清远市供应链物流产业发展路径的建议

3.1 推进综合运输网络建设

近几年,清远市在综合运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便捷的通行方式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市际交通基建存在弊端,如南部融湾通道和北部出省通道处于相对拥堵状态,须加紧建设与升级改造。航道等级整体偏低,吞吐能力较低,通航能力未能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网络高效衔接,不利于广清一体化的推进和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运输需求。清远市的综合运输网络还须提速建设,补齐短板,在保证市内基本运输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给予三大产业足够的支撑与服务,以提高物流运输质量和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保障清远市产业发展,推进广清一体化,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运输网络的衔接,加快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使清远市物流体系更好更紧密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物流体系,促使其物流产业完成整体的优化与升级。

3.2 强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清远市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是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北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建设也相对薄弱,但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更好地发挥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先天优势,需要重视北部地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最先一公里”,从农产品源头入手,完善数字化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往数字化生产和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方向发展,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逐步形成“订单式”的生产和销售模式。还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消费者信息,反馈给农产品种植者和养殖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品控进行进一步优化,打造农产品品牌,将农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发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将信息技术手段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相结合,促进清远市农业向数字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更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际需求,使清远市优良的农产品成功“走出去”,既可以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又可以帮助农民增收,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3 建设智慧供应链物流

根据前述调研情况可知,清远市当下欠缺龙头物流企业来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物流资源较为落后,物流设施设备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为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增值赋能。为此,清远市政府可以招商引资,吸引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链企业和物流企业进驻当地,政企联手打造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投入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融入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5],如5G技术、RFID、物联网、大数据、AR和VR等,以此提高供应链物流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更好地支撑与服务三大产业,为其赋能增值。通过提高清远市物流产业整体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建设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促进清远市物流产业有效融入粤港澳供应链物流体系,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需求,以消费带动经济循环,助推清远市物流产业全方位转型升级。

3.4 发展绿色供应链物流

清远市在推进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还须注重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的优化与调整,促进生产方式向绿色化转型发展[6]。目前,清远市南部地区以工业为发展重心,整体较为依赖道路运输,而道路运输一般以柴油货车为主,绿色转型发展压力大,今后要注重向集约化、绿色低碳的供应链物流方向发展。反观清远市“三连一阳”地区,虽经济发展较落后,交通建设不足,却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民族文化杂糅,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有多元化的旅游资源。故要牢记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大力发展当地交通运输设施和物流仓储建设,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构建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和生态两手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发展绿色供应链和可持续供应链,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持续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结语

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给清远市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改变清远市物流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局面,解决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完善、仓储及冷链设施铺设不够全面等现存问题,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须确定清远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将供应链物流和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提升相结合,推进清远市物流产业的智慧化、集约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体系建设,提升清远市供应链物流能力,充分发挥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使命,为当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生产和运转提供充足的支持和服务,为其建设发展赋能增值,使清远市的物流产业既可以满足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和分销需求,又可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清远市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寂寞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