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

2023-02-24李天满

绿色天府 2023年1期
关键词:木本油料粮库天府

○文/李天满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必须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发挥森林的特色和优势,主动在维护粮食安全中站好台、补好位,使林地与耕地一道共同担负起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国家使命,共同擦亮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

新时代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意义重大

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2021年,我省粮食产量3582.1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2%,主要依赖于耕地生产,然而我省耕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且持续减少。全省现有耕地7840.8万亩,全国排名第10 位,适宜开发的后备资源有限,与总人口全国排名第4位不相适应。与此同时,全省现有林地3.81亿亩,是耕地的4.8倍。其中人工商品林1.27亿亩,比耕地多4860万亩。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能够有效发挥我省林地优势,藏粮于林、藏粮于山,减轻耕地生产粮食的压力,增强我省粮食供给能力。

李天满调研自贡市荣县油茶产业园区

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是彰显森林多重效益的应有之义。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除具有显著的固碳保水等生态功能外,还是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能够提供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森林蔬菜等大量物质产品。油橄榄在盛果期可亩产鲜果400~600 千克,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必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促进森林利用,有利于统筹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同时,森林是全球四大可再生资源之一,只要合理开发,就能够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是促进乡村发展振兴的现实路径。我省林地90%以上分布在乡村特别是山区,原有88个脱贫县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7.7%、50 个乡村振兴重点县林地面积占全省的61.6%。我省森林资源和农村人口分布的同构性,既形成了资源富集与经济落后的巨大反差,也为消除这种反差提供了实现路径。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有助于挖掘乡村林地资源潜力,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将巨大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有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是满足社会多元需求的有效举措。随着人们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多元化的绿色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我国200多种木本油料树种中,种仁含油量超过50%的有50多种。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板栗种仁含蛋白质10.7%、脂肪7.4%、糖及淀粉70.1%。我国素来注重“药食同源”,森林药用植物高达5000余种。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必将深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树牢大食物观,有助于丰富食物种类、改善膳食结构,有力促进我省建设中医药大省。

新时代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条件优越

从自然环境来看,我省位于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东西差异显著,垂直变化明显,水热条件较好,蕴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我省成为全球36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也为差异化发展森林粮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省有高等植物1.4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裸子植物种类居全国第1位,被子植物种类居全国第2位。其中,可供开发为“林粮”的有6000 余种,目前总体利用不到10%。

从林地资源来看,全省林地面积3.81亿亩,占全省幅员面积的52.38%,居全国第1位,人均占有林地4亩。全省森林面积2.93亿亩,占全国的8.89%,居全国第4位;森林覆盖率40.23%,高于全国平均16 个百分点。全省林地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和高山峡谷区,43%位于海拔2500米以下,47%的坡度小于25度,生态环境自然天成。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政策限制等因素,全省可有效利用林地高达1.74 亿亩。

从发展基础来看,油茶、核桃、竹笋、松籽等乡土品种,油橄榄、澳洲坚果等引进品种,以及200 余种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种类,已发展成为部分县域特色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省林下种植、养殖、采集面积扩展到1700余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502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85公斤,产品总量达到1018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32.3%、25.9%和66.2%;经济林产品种植与加工产值1288亿元,由2012年的全国排名第7位上升到第4位。

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扎实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天府森林粮库”是“天府粮仓”建设的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生产绿色化、产品特色化、经营融合化、装备现代化、全程科技化、服务便利化为取向,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天府森林粮库123工程”。即力争到2030年,盘活林地1亿亩、生产“林粮”2000万吨、实现产值3000 亿元,打造全国“森林粮库”建设示范省。

把握四项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森林粮库不是毁林种粮,必须摈弃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老路,构建起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态产品有机化、产业链接循环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在全省统一规划布局下,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宜油则油、宜经则经、宜果则果、宜蔬则蔬,推进“一县一品”甚至“一乡一品”。三是坚持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统筹用好经济效益和行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经营方式,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四是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全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广泛应用信息化、智能化,促进相关产业由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优化四区布局。一是平原丘陵区(高端发展区),包括成都等16 个市,重点推进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一体化生产,稳定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特色林果规模,扩大油茶和林下种养规模。二是盆周山地区(重点发展区),包括绵阳等11个市,重点推进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提高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林果饮料等现代产业基地比例,扩大“林粮”和林下种养规模。三是西南山区(加快发展区),包括凉山、攀枝花等4市(州),重点推进林区水利设施建设和集约化、组织化、一体化生产,稳定木本粮食面积,扩大木本油料、林果饮品、林下种养规模。四是川西高山峡谷区(潜力发展区),包括阿坝等3个州,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稳定木本油料、林果饮料规模,适度扩大森林药材和林下种养规模。

聚焦七大领域。一是加快发展木本粮食。重点发展以橡籽、板栗为主的淀粉类和以松籽为主的蛋白质类品种,适度发展大枣、柿等糖类品种。二是优化发展木本油料。重点调整优化核桃种植布局、改造提升效益,扩大油茶、油橄榄种植规模,稳步扩种山桐子、青刺果等特色木本油料树种。三是积极发展森林蔬菜。提升现有竹林的竹笋产量、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椿芽、木耳、刺龙苞、树花菜和采集林下食用菌类、山野菜、魔芋等森林蔬菜。四是稳步发展森林药材。调整优化和提升改造杜仲、黄柏、厚朴、乌梅等木本药材基地,适度扩大林下种植黄连、石斛、当归等道地药材和林下采集贝母、虫草、羌活等野生药材规模。五是适度发展林果饮料。重点发展沙棘、刺梨、俄色茶、老鹰茶,适度开发山野猕猴桃、余甘子和果桑、火棘等,支持在林地上科学发展苹果、柑橘、梨等水果和花椒等调味品。六是有序开展森林养殖。除传统的禽、畜、蜂等林下养殖外,可依规开展林麝、梅花鹿、蛇、蛙等特种养殖,增加高档动物蛋白、油脂、药材等供给。七是支持发展林下套粮。在不改变地类、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支持人工商品林地综合开发,因地制宜推进“经济林+豆类、花生、荞麦、青稞、马铃薯等矮干非藤本作物”“用材林+山药、葛根、黄精等耐阴作物”等,增加传统粮食作物生产空间。

实施七大行动。一是实施绿色生产推进行动。制定完善从产地环境、种养殖、采集到加工储运的“森林粮库”建设全域技术标准,实行“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二是实施良种良法普及行动。加强重要食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保存,加强良种审(认)定、培育、应用,创新种植生产、经营利用、深度开发的技术。三是实施示范基地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以现代林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林下经济示范区为主的示范基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树立一批“万亩林亿元钱”典型。四是实施设施装备提升行动。推动林区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等“四网”建设,加快补齐装备短板,推进机械化生产。五是实施新型主体培育行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支持创办领办“森林粮库”新型经营主体,着重打造年产值超亿元、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六是实施特色品牌塑造行动。推动“林粮”初级产品提档升级,提高深加工转化率及附加值。实施“天府森林粮库”标志工程,培育壮大“川字号”“林粮”品牌。七是实施资源保护提质行动。统筹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注重“林粮”生产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坚决防止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木本油料粮库天府
衢江区成立木本油料产业协会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湖南省林科院“南方木本油料利用科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通过审批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
我国木本油料家族再添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