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园食单》英译本的传播及影响

2023-02-24中国社会科学报图片来源网络

餐饮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食单随园肖恩

文/中国社会科学报 图片来源/网络

清代学者袁枚撰写的《随园食单》代表了我国古代烹饪书籍的最高成就之一,其中涉及的饮食理论和三百多道菜肴点心皆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迄今为止,《随园食单》英译已有百年历史。1901 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著作《中国文学史》中翻译了《随园食单》的片段,首次将袁枚作为一名美食家介绍给西方受众。1956年,英国汉学家韦利在其专著《袁枚》中也部分介绍过《随园食单》。此外,英国当代作家邓扶霞等人也翻译过该书的一些零星片段。由美国宝库山出版集团于2018 年10 月发行的《满足之园食谱:袁枚的美食手册》是《随园食单》的首个英文全译本,译者为肖恩·陈(Sean Chen)。

翻译的缘起

肖恩是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出生于新加坡,在北美地区长大。出于对中国饮食史的好奇,肖恩翻阅了相关书籍,并认为只有阅读《随园食单》才有可能了解中国当代美食。然而他发现,现有的《随园食单》英译本都是片段翻译,远不足以让受众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为了让更多海外华人通过食物和烹饪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他决定将《随园食单》完整地译为英文。但是,肖恩的中文基础比较薄弱,无法顺利阅读文言文。因此,他通过查阅《康熙字典》和一些互联网资料重新学习中文。

自2013年起,肖恩开始苦练翻译技巧,并研读相关文献,翻译《随园食单》并将翻译成果发表在博客上。一年后,肖恩的翻译引起了美国宝库山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沈凯伦的注意。随后,在专业翻译人员的帮助下,肖恩将《随园食单》1792 年的源语文本作为底本重新翻译。另外,肖恩还扩大了术语表并修订注释,改用直译法处理源语文本中的修辞部分,使受众能体会到袁枚的文风和幽默。在不断打磨中,《随园食单》首次被完整地译为英文。

《随园食单》翻译的主要特色

《随园食单》源语文本主要包括一则序言、两章烹饪理论和十二章菜谱三大部分,而《随园食单》的翻译则包含三大主要特色。

首先,肖恩极为尊崇儒家传统文化,大多采用音译法来翻译四书五经的书名。例如,他把《易》译为“Yi-Jing”(易经)、将《书》译为“Shang-Shu”(尚书)、用“Zhong-Yong”来翻译《中庸》,还把《乡党》译作“Xiang-Dang”,将《礼记》等同于“Li-Ji”。而且,肖恩也把源语文本中的儒家名言忠实地译出。如袁枚在原文中指出,不能将各类食物置于一锅之中乱炖,因为这“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肖恩的译文为:As said by Confucius:“A student must be taught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not in a haphazard manner”。他将“圣人”改译为Confucius,突出了孔子的地位。类似的例子还有《礼记》中的“拟人必于其伦”(One should compare a person against those most similar to him);《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To do good work, one needs good tools);《诗经》中的“释之溲溲,蒸之浮浮”(When washing rice it rustles and rustles.When steamed it gurgles and gurgles)等。

其次,他还主要使用音译和音意兼具法来翻译《随园食单》中中国特有的食物原料及菜肴的名称,以此突出中国菜肴的特色。例如,他把“大头菜”音译为Datoucai,还在注释中说明大头菜的字面意义是big headed vegetable。受众可以根据图片和正文译文说明知道大头菜的产地是南京承恩寺,而且越是陈年口感越好,宜搭配荤菜食用。又如,“混套”这道菜肴指厨师将鸡蛋的外壳敲一个洞,把蛋清与浓鸡汤搅拌在一起,而后再将汤汁倒回鸡蛋壳,并把鸡蛋放置在饭锅里蒸熟。肖恩将其音译为Huntao并增加了注释,说明“混”和“套”的中文意义,并指出菜名意味着鸡蛋与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音意兼具法主要涉及茶、酒、饼、米、羹。具体说来,肖恩将“观音籼”译为Bodhisattva xian,还把“桃花籼”译作Peach blossum xian。他增加了注释,说明籼是专有名词,用来描述非糯性长粒米,比如茉莉花米或印度米。类似的例子有武夷茶(Wuyi Tea)、溧 阳 乌 饭 酒(Liyang Black Rice Wine)、薄饼(Thin Bing)、芋羹(Taro Geng)等。

最后,肖恩对原文进行了二度创作,在译文后增加了详细的注释。这些注释包括个人饮食体验、中国的风土民情、《红楼梦》中的饮食故事和中西饮食文化对比。有些注释的字数甚至是正文译文字数的几倍之多。譬如,在介绍“糖饼”这道点心时,肖恩在注释中认为该食谱过于简短,因为原文中并没有详细地说明要怎样才能用筷子把一整个面团夹到锅里,还要同时把面团塑造成饼的形状。也就是说,肖恩力图使受众明白某些菜谱其实并不实用。显然,肖恩并非简单地复制源语文本的信息,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力图使译文为目标语受众所接受。

英译本受到广泛关注

《随园食单》英译本风格独特,在西方国家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获得了众多美食评论家、作家、学者和编辑的关注和评介。作家鲁思·赖希指出,《随园食单》英译本不仅是一本烹饪书,读者还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食物的历史,看到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此外,还有许多普通读者通过阅读肖恩的博客感受到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博客上就烹饪、翻译和出版提出问题和建议,而肖恩也一一作出了回应,提高了文化认同度。《随园食单》还得到了美国、加拿大主流媒体的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加拿大多元文化电视台都对肖恩做了采访。此外,《南华早报》和《中国日报》也针对《随园食单》英译本作了报道,使《随园食单》英译本也引起了中国读者的关注。《随园食单》英译本和双语译本荣膺2019—2020年度美食美酒国际图书大奖(Gourmand International's Best in the World)和2018 年加拿大《国家邮报》最佳烹饪书籍(National Post's Best Cookbooks of 2018)奖项,影响逐渐扩大。

总体而言,《随园食单》的翻译和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就译者而言,并非只有海外汉学家或专业译者才能从事中国典籍翻译,海外华人也可以从事翻译。甚至,译者在从事翻译之前并非一定要熟练地掌握源语语言。只要译者对源语作品充满热爱,他也可以通过翻译活动提高自己的源语语言水平。从具体的翻译策略来看,译者使用异化策略更能符合当代西方受众的期待。可以说,《随园食单》对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为《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的进一步修订提供了参考。另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先发表在各类网络平台,引起海外受众的兴趣和出版社编辑的关注,增强自身的版本意识,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并且把握学术规范,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媒体、出版社的合作,进一步促进译著的传播。

袁枚,1716 年生于杭州,二十三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二十六岁被外放,先后在溧水、江宁等地任知县。他为官正直,很受百姓爱戴,但因厌恶官场,仕途不顺,产生隐退念头。三十三岁那年,他以需赡养母亲为由辞去官职,购入位于南京小苍山下的隋氏废园,修葺一新后取名“随园”,自号“随园老人”“随园主人”,自此过起“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的隐居生活。随园风景雅致,不设围墙,故而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参观拜访,交游酬唱。为方便慕名而来的客人游览,随园开始提供餐饮美食。袁枚将他四十多年来收集的饮食资料汇编成册,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出版了《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以随笔形式介绍饮食文化与烹饪方法,内容涉及元、明、清年间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名茶美酒,是我国著名的美食宝典。

猜你喜欢

食单随园肖恩
寻找肖恩
现在不远了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水墨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