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元复始长宵夜明

2023-02-24阿斯特图片来源网络

餐饮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正月十五汤圆生菜

文/阿斯特 图片来源/网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开了元夕之夜的火树银花。从天而降的烟花,犹如星雨照亮了街巷人群。雕饰华美的马车在街道行过,留下馨香的气息,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天上的明月渐转向西,街上灯火闪烁转动,舞动鱼灯、龙灯不停,好一夜笑语喧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其节俗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演变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相传司马迁《太初历》中,便已经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但当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隋以后,多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也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灯节)而为人所知。然而不论名称如何变换,“元宵节”的传统和元宵之夜的热闹,可谓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所谓“元宵”,“元月”即一月,“宵”即夜晚,所以“元宵”指的就是一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个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在元宵节这天,很多地方都会有放花灯、赏花灯等民俗活动,不少地方还有游龙灯、舞狮、踩高跷、打太平鼓的习俗表演。正月十五的晚上吃汤圆赏月,也是现今大多数人记忆中的“年味”。但其实,“吃元宵”和“元宵节”这对固定搭配,受到历史、地理、人文等种种影响,在我国,乃至全球华人聚集之处,也逐渐演变出了不同的饮食习俗。

元宵

无论是因食得名,还是应节得名,“元宵”,是唯一一个节日与食物名称相同的“巧合”。“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过“元宵”实属是北方地区的美食。每到正月十五临近,走在北方的街上,总能看到街边店内摆着“大笸箩”,路过还能听到哗哗的,充满节奏感的声音——这便是元宵独特的做法了。不同于汤圆,元宵不耐储存,放置时间稍长、气温变化便容易开裂,因此总要现摇现做现吃才好。

元宵有实心和带馅两种,常见的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等,将做好的馅料切成方块,然后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不停滚动,让糯米粉一层一层粘上去,滚成一个个沉甸甸的元宵。在北方一些糯米稀缺的地区,也会用其他一些粘性较强的杂粮做面皮,比较常见的有黏高粱米、黏黄米和黏玉米。由于摇制的手法,煮熟后吃的时候口感也很独特,少了一些糯米常见的软糯粘牙,多了几分扎实的咀嚼感。

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现如今,一般认为“南汤圆,北元宵”。汤圆的馅料花样较多,除了传统的豆沙、花生、黑芝麻、桂花外,还有鲜花、水果、粗粮,甚至还有鲜肉、虾仁、梅干菜烧肉等,甜、咸、荤、素口味都有。其做法也较元宵简单,是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1 小时,揪一小团面捏成片,包入馅料搓圆即可。煮汤圆时候用温水下汤圆,加少许食盐可以防止粘锅,多次用清水点凉,可以让汤圆圆滑不破裂。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除了吃汤圆,还格外喜欢生菜,尤其在珠三角地区,曾经一度有过“生菜会”的习俗。“生菜会”流行于广州、南海、顺德一带,起源于明末清初,清末民初时,因为“生菜”和“生财”谐音,寓意富贵吉祥,生菜会盛极一时。谚云:“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可见,生菜会成了广州、南海一带民间的一个盛大的节日。1986年,南海县官窑、盐步两镇对传统生菜会作了彻底的改革,把会期改为元宵节,内容上摒弃了迷信陋习,以醒狮比赛为主要竞技项目,但仍然形成了以生菜会共叙乡情、联谊四方、开展贸易洽谈和物资交流的传统。

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区在元宵节有喝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而“霞浦元宵茶”是福建省的名茶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唯一用节日名称来命名的茶树品种。“霞浦元宵茶”所制绿茶外形优美,色泽银绿隐翠,内质汤色黄绿清明,香高味醇,鲜爽生津,叶底黄绿明亮,香气高爽似板栗香。

元宵节吃油茶则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侗族和瑶族。它并非是我们冲泡的“茶”,而是提前炒制好的“面茶”。“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炒好的油茶粉熬成糊状,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里面加了研磨成碎末的芝麻、花生等,寓意着来年的丰收与美满。

茶虽不同,但沉淀在其中的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却是相同的。

饺子

北方人有逢年过节必吃饺子的“习惯”。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春节后第一个传统节日,所以饺子也是不可少的美食。饺子形似元宝,而且有馅有皮,用的馅料也十分讲究,吃饺子除了是一种感情寄托,也是寓意招财进宝的一种象征。饺子作为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很多人心里可谓是“好吃不过饺子”——再适合不过在过节时候快慰肚肠和心灵了。

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据说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流传至今,据记载约有200 余年的历史。枣糕以面粉、枣泥、红糖为主料烤制而成,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和胃、益气生津,还有增加肌力的功效。元宵节吃枣糕也蕴含着年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也是陕西旬邑地区的特色小吃。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白梁米,味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与南方糯米年糕不同,当地粘糕用粘糜子面发酵蒸制而成。蒸前先将发酵好的面团加上一定比例的烫面和生面揉匀,用手搓成一尺多长的圆条状,并在上面捏出一道小梁后入锅蒸熟。食用时,切成约薄片用油煎炸,上面的小梁会变为小尖,状如桃形,也可佐以蜂蜜或白糖食之,口味更佳。

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面灯”。面灯,顾名思义就是用面做的灯。面灯也叫面盏、棉花灯,现多见于河北、黄淮、山东等地区。面灯是用面粉做的各种形式的灯盏,用食用油作燃料,用棉花做灯芯,因此也称棉花灯。

面灯形形色色,常见的包含十二生肖,多在龙或蛇嘴里嵌入硬币。上元节傍晚时分,即在日落星出之前,孩子们人手一只端着出去“闹元宵”,油尽而食。

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猜你喜欢

正月十五汤圆生菜
脆嫩爽口的生菜
正月十五夜
生菜怎么吃更健康
找不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生菜?你爱吃圆的还是散叶儿的?
生菜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