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策略

2023-02-2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课育人

梁 倩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不仅是精神谱系之源,更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和宝贵的育人价值。高校思政课作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需要在百年奋斗的历史关头汲取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育人成分,把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提炼并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从而激励青年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胸怀爱国之情,坚定理想信念,担负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统一性

(一)内在属性相吻合

伟大建党精神能够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内在政治属性相吻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的鲜明属性,关系到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思政课的全方位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指导思政课教学实践,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在精神领域的集中彰显,政治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属性。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起着先进的、引领作用的思想意识,在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时代精神养分的同时也指引高校思政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作为践行党的教育初心、担当党的教育使命的课程体系,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政治属性,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二)外在内容相契合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体现,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内容,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是高度契合的。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同,厚植爱国情怀,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在学习与实践中自觉践行使命与担当,从而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构成来看,分别蕴含着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社会责任、使命担当等教育内容,是“世界观、政治观、革命观、价值观、群众观等在精神形态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反映”[2],这些“真理的力量”都是高校思政课“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的思想之基和内容之源。

(三)育人目标相耦合

伟大建党精神同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相耦合的,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在塑造党员高尚人格、增强党员向心力、增进党员政治认同、激励全党为民族复兴奋斗方面发挥着引领、凝聚、认同、激励等作用。高校思政课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旨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专门性课程,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激发学生努力奋斗方面同样发挥了引领、凝聚、认同、激励等作用,二者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是成就中华民族历史伟业的关键力量之一。高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的目的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力量,这就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遵循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但可以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是由相对应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

(一)理论逻辑: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伟大建党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最为突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与道德规范是一种政治性和阶级性鲜明的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高校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集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凸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观念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而存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4]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生成和发展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使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体现,“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有诉诸社会实践,思想便拥有巨大的威力,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5]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极大地发挥了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积蓄的育人力量的同时,也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全方位领导,在高校思政课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从而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高校思政课。

(二)实践逻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高校思政课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主力军,新时代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息息相关。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伟力,同时也具备巨大的育人潜力,支撑并促进了新时代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正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所需和实践探索,以最直接、最贴切的史实案例和红色资源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兴党、强党过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着与坚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无畏与勇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豪情与胸怀[6]。这恰恰也符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

(三)现实需要: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迫切需求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当前种种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着广大青年的思想阵地,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等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涌入给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广泛而持久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到,“躺平”“躺赢”“网红文化”等泛娱乐化思想容易消解着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致使部分大学生拒斥主流意识形态,迷失奋斗方向,盲目追求过度消费,不肯再下功夫勤学苦练,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造成了消极影响。由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正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必然选择。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策略

(一)融入原则

第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坚持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一方面,在政治性基础上增强理论性。思政课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时,除了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意蕴外还要厘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在清晰明了的历史脉络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规律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在理论性中坚持政治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引导功能,除了履行教书职责外还要牢记育人使命,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奋斗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刻解读,用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

第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7]。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体现。首先,把价值引导放到知识传授之中,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百年历史密不可分,思政课教师在讲授伟大建党精神时可以结合党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其次,将知识传授融于价值引导之中,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引导为高校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命担当教育奠定认同基础,思政课教师在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引导,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认知。

第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要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和理论研究,不失时机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进行解读,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育人功能,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提出了“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7]的方法指导,要求教师在利用好思政课这一教学阵地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爱党爱国情怀教育引申至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或红色主题教育基地,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魅力和真理力量。

(二)融入路径

第一,强化理论阐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最行之有效的出发点就是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这同样也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原则的实践。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运用唯物史观积极开展理论教学,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厚底蕴,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进而增强理论阐释力。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当地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利用现实党史教育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过程的艰辛与不易,“沉浸式”地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底蕴和历史自信,进而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论奥义。

第二,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双主体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学实践活动固然离不开传统的“教师主导”“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但也要注意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大学生同为课堂“主体”,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将教师与学生共同带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境,发挥双方合力作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理论讲解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转变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中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洗礼。另一方面,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接受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最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理解形成“深刻领悟—自觉认同—坚定信仰”的逻辑闭环。

第三,扩大教学阵地: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落实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落实伟大建党精神不仅需要高校思政课发挥主阵地作用,也同样离不开各类专业课程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该将伟大建党精神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在讲授第二章和第三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的典型事迹,结合“中国精神”的生成逻辑和时代特征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特质。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的显性基础上还要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作用。其他学科教师要站稳政治立场,不但要学通弄懂伟大建党精神,还要重视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本课程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结合“科学家精神”讲述老一辈共产党员科学家的救国、强国事迹,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在做到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最终真正使伟大建党精神沁润大学生心灵。

四、结语

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是其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对高校思政课起到了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群体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深入挖掘二者的内在统一性,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系,把握融入的三种原则,在融入的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最终更好地实现融入效果。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