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3-02-23高曦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8期
关键词:习俗审题德育

高曦

文字承载着人的思想情感,因而作文是人们品德、性格、情感的外露。教师要看到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积极作用,带领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让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把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契机,积极安排实践活动,在作文与德育之间建立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实现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综合发展。

一、阅读经典,精神洗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历史气息以及蕴含的深刻哲理,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何为仁爱,何为正义,在作文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受到了德育教育。

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心愿”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心愿”,学生可能会说“我想当一名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我想成为一名消防员,保卫人民的安全”等答案,此时,教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写作情绪,为之后德育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萧红的《呼兰河传》、鲁迅的《故乡》、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心愿”,并总结作者表达“心愿”的方法。如阅读《呼兰河传》时,从作者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中,看到了她对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了解作者的心愿应该是自由、平等。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向更深处挖掘,一是了解其语言特色,掌握写作技巧;二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如作者在文中反复叙述了自己年龄与祖父年龄的变化,“‘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了……”作者用散文化的叙述语言,表现出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叹惋。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作文教学中。

二、感悟生活,发现德育

生活是作文的灵感来源,也是落实德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当然,对生活的观察不是心血来潮,也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选择,有重点,才能在生活中有所得。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寒假期间注意观察家乡的春节风俗,并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春节期间,我们家会在三十晚上包好初一早上要吃的饺子,妈妈说这是因为初一不动刀,我想这就是一种习俗吧。”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春节习俗背后的故事,一是让学生的作文更加饱满,更加充实;二是让学生从习俗中产生对生活的感悟,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乡村和社区,深入生活,了解更多春节习俗和习俗背后的故事,或者借助互联网了解更多地方的春节习俗。如有学生在实践调查中得知,“初一不动刀,是因为动刀不吉利,这蕴含了劳动人民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通过互联网得知,“杭州人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吃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如此,学生便在对生活的观察与调查中得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感悟到藏在春节习俗里的“团圆、关爱、希望、幸福”等德育内容。在引导学生感悟春节习俗中德育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观察和思考,分享自己对春节习俗、传统文化的看法,初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精神。最后,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春节习俗和个人感悟,写成面向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家乡的习俗”作文。总之,生活中蕴含大量的素材,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实现学生德育水平的自主提升。

三、正确审题,渗透德育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指导为什么写、写什么,是单纯地记录生活,还是向读者传达道理。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我学会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审题方式勾勒出作文的基本结构。有的学生说:“可以将题目补充为‘我学会了运动,写自己从不爱运动到热爱运动的变化。”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在不打击学生信心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该单元课文中各主人公都学会了什么,如小英雄雨来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我们家的男子汉”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等等。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共同点,即“某种品质”。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再次审题,发现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是以某种品质、某种精神为主题写作。学生将“我学会了运动”改为“我学会了坚持”,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除了叙述对运动由厌恶到热爱的变化外,还要重点描述自己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等,由一开始的容易放弃,到后来的变得坚持;由一开始为了应付体育课而运动,到后来发自内心地热爱等。此时,教师便可以将德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态度,实现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最后,在写作完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反思在审题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文章的深度,以不断提升正确审题的能力。

四、真实选材,把握契机

文章的灵魂是中心思想,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真实选材,从而把握渗透德育的契机。具体来说,材料的选择要真实可信,有感染力,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真实世界融入作文中,从对材料的梳理、分析中找到德育渗透的契机。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生活中的美好,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学生分享如下:1.我有一个非常善良、无私的邻居,她长年照顾一位独居老人,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2.2023年2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推广生态种养、保护越冬候鸟、创建生态农场,湖北黄冈武穴市一家农场——天鹅翩翩飞,稻田别样美》。教师可以把握德育渗透契机,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事例中的团结、尊重等德育元素,以及第二个事例中的尊重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德育元素,以此完成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材料与作文题目结合,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连接,让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更具实践价值。如可以將题目补充为“尊重让生活更美好”,用第一个事例导入,引出“尊重”这一关键词,然后用日常生活中和长辈打招呼、对流浪者伸出援助之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一步步深化对“尊重”的理解。这种写作方法一是能让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二是能将德育贯穿文章始终,增强德育效果。

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融入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达到育人的效果。实践活动本身就具备劳动教育意义,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渗透德育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师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调查问卷设计如下:1.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2.你更喜欢室内活动还是室外活动?3.你更喜欢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综合学生的回答,能得出“集体室外”活动的答案,之后便可以设计活动方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该单元主题——美好品质,播放一些契合该主题的动画视频、影视片段,如《小兵张嘎》《林海雪原》《宝莲灯》等,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自主进行角色的分配和台词的优化,待排练成熟,在校园内进行舞台表演。这种实践活动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更加浓厚的德育氛围;二来可以借助活动过程的丰富性,为德育的渗透、落实提供更多机会。以《小兵张嘎》舞台表演为例,在学生进行角色的分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挖掘其美好品质,如张嘎的聪慧勇敢、佟乐的讲义气、英子的善良等。在设计台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主人公的美好品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来?如可以在第一场戏中设计一个冲突,让各主人公之间出现矛盾,用各自的选择承载各自的美好品质?或者用旁白直接介绍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使观众自主感受和明确主人公的美好品质。表演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表演小组为单位,梳理整个表演过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既包括舞台上的合作、互助,也包括舞台下的认真、负责等,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最后,学生可以用该表演活动作为写作“那次玩得真开心”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可以明确学生在该活动过程中德育素质的成长情况,再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完善育人过程。

六、注重评改,强化德育

要想实现德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还要发挥评改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动提升。

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评。当然,为确保互评的效率,教师可以列出几个主要评价方向,包括作文結构是否完整、遣词造句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情感流露或表达感悟等。如某学生在对《小兵张嘎》中主人公的美好品质进行分析时,将其认定为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这种观点失之偏颇。对此,其他学生给出如下评价: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是随着成长经历而被激发出来的,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被激发得更及时,更彻底,更明显。互评结束,学生还可以根据他人的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提升写作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提升,还可以让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具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习俗审题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三招”学会审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