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迹·笨小孩》的叙事美学及时代价值

2023-02-23奉丽群

视听 2023年1期
关键词:笨小孩现实主义奇迹

◎奉丽群

由文牧野执导,宁浩监制,易烊千玺、田雨等人主演的电影《奇迹·笨小孩》于2022年2月1日上映。影片放映13天累计综合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猫眼、淘票票评分达9.5分,仅低于同档期评分9.6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截至2022年10月6日,该片年票房为13.79亿元,位居2022年度票房第五名。作为一部传奇式的现实主义影片,《奇迹·笨小孩》将十八大以来新时代青年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共同成长这一宏大命题,通过对小人物景浩的奋斗成长进行生活化和类型化叙事,实现了艺术性、观赏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促进了主旋律与商业类型片的有效融合,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因影片具有传奇式现实主义类型片的奇异性、危机性、真实性、地缘性、理想性和娱乐性等美学范式特征,著名文艺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教授王一川认为:“该片为重点主题电影创作的大众化、为现实主义精神化身为商业类型片进行了持续的美学范式开拓,并将其推向定型之境。”①

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本身就极具竞争性和对比性。《奇迹·笨小孩》能获得如此好的口碑和票房,离不开摄制团队的精心打磨。该片是中宣部国家电影局2021年重点电影项目,也是2021年重点建党百年献礼片。影片讲述了因给妹妹治病到深圳打拼的20岁青年景浩,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毫不放弃,而是凭着“愚公移山”般的坚持不懈精神,最终逆袭成功的传奇故事。影片通过设立鲜明的叙事主题、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构建严密的叙事逻辑,呈现了小人物的悲喜,书写了历史大潮中平凡人的奋斗成长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勇做奋进者、开拓者的精神风貌,激发新时代青年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传递了主流价值观,凝聚了正能量。

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历程

有关现实主义,最早可追溯至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其首先被运用于文学创作中。随着现实主义运动的发展,至19世纪,现实主义所涉及的领域已扩展到美术、电影、戏剧等。受左翼文化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开始打破传统“影戏”观念,转向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结合外国电影理论和先进电影技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由此诞生。此后,我国相继拍摄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如《狂流》《神女》《渔光曲》《马路天使》《英雄儿女》等,其中《狂流》是我国第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电影。

进入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在内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形式上以“类型化”进行创作,在题材选择、叙事策略、人物塑造等方面呈现新变化、新特点,特别是通过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刻画小人物群像,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超越了电影本身的娱乐性,使其发挥了社会功能,凸显了社会价值意义。现实主义电影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因而获得了电影制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影工业的稳速发展,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已成为我国电影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现实主义电影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的政策扶持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电影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如2017年施行《电影产业促进法》,2021年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电影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此外,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加速发展也与电影技术、审美需求等相关。《江湖儿女》《亲爱的》《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少年的你》《我和我的家乡》《一出好戏》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国产优秀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其中,由文牧野执导,徐峥等人主演,于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可以说是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现象级作品,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推向了高峰。该片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人们对高价进口药的关注,促使业界思考医疗改革难题,并最终促进了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独特艺术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奇迹·笨小孩》的叙事美学

(一)紧扣时代:设立鲜明的叙事主题

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个好的叙事主题。“主题无疑非常重要,没有主题的电影是难以想象的电影,要保持电影的美感,不能为了宣扬主题就把电影的美感拒之门外。电影的美感是电影精神中浑然不觉的一部分,只有切实地用这种精神去打动观众,才能发挥其真实的效果。”②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奇迹·笨小孩》讲述的是20岁的景浩为了赚钱给妹妹治病而不懈奋斗,最终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创造奇迹的成长故事,体现的是“以爱之名”的幸福主题。诚如导演文牧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这个电影写的是幸福。”景浩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永远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追求到心中的幸福。③这种爱是景浩兄妹之间的亲情之爱,是梁叔对兄妹俩的热心关爱,是汪春梅与张龙豪从孤独到相伴的爱情,更是“奇迹小分队”成员间的团结友爱。

《奇迹·笨小孩》紧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时代话题展开主题叙事。为更好地展现“以爱之名”这一幸福主题,影片以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展开叙事。景浩的母亲早逝,父亲出走,只有年幼生病的妹妹与他相依为命。面对家庭的重担,景浩并没有抱怨和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并想尽办法赚钱给她治病。生活虽然拮据,但兄妹俩温馨相伴,互知冷暖。景浩给妹妹梳头、做饭,接送妹妹上下学。当妹妹担心病情时,景浩以“好多了”“会好的”“只要咱们努力,就没什么是不可能的”给妹妹安慰和鼓励。当景浩骑车受伤时,年幼懂事的妹妹关切地问着“疼吗?”,并叮嘱“下次不许骑那么快了”。看着景浩为了赚钱给自己治病而劳累奔波,妹妹稚嫩而坚定地说:“哥哥,我梦到妈妈了,她说我长大了,以后我来照顾哥哥。”看着景浩为了尽快凑齐钱给妹妹治病,梁叔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怜爱。得知景浩开办电子厂急需招人,年迈且失去一条腿的退伍军人钟伯热情地带上养老院的几位老人前来帮忙,这是老一辈对年少的景浩兄妹的关爱。正因为有兄妹亲情的温暖,有梁叔等“奇迹小分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整个故事才在艰辛的奋斗中充满了浓浓的爱和淡淡的幸福。景浩在爱与责任中前行,带领老弱病残的“奇迹小分队”朝着追求幸福的目标奋进,并最终靠着“笨小孩”的“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创造成功和收获幸福。

(二)真实立体: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电影中最关键的是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因此电影中人物创作是首要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银幕上的人也应该跟着时代一起改变,赋予他们时代的特点。”④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创作方法上倡导“典型论”。学者沈义贞认为:“所谓‘典型论’,即要求创作主体遵循典型化原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⑤“许多电影作品的成功,恰恰都是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为我们从电影作品所反映的各种人物生活着的具体环境中,看到了时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从典型人物的个人性化、概括化中能见到生活中的许多原型。”⑥

《奇迹·笨小孩》将故事发生地选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拍摄场景遍及深圳的城中村、华强北、文博大厦等地。为了更真实地呈现人物故事,整部影片实景拍摄镜头达95%,全景式呈现了2013年的深圳城市风貌。深圳本身就是一座创造奇迹和见证奇迹的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众多年轻人涌向这座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城市,追寻幸福和梦想。在深圳这一典型环境中,只有讲述一个多数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小人物奋斗成长的故事,才能更好地凸显出影片的真实性、故事性和时代性。导演文牧野擅长拍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在创作上更多地关注小人物的生活,通过刻画典型的小人物形象,引发社会反思。影片聚焦社会中的小人物,无论是年少奔赴大城市打拼的景浩,还是独立坚强的单亲妈妈汪春梅,抑或是常年混迹于网吧的“躺平青年”张超和刘恒志,都颇具典型性,观众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片人物的身影,人物形象塑造令人印象深刻。

景浩是一个“深漂”打工者,面对的是母亲患病离世,父亲出走,幼小患病且急需治疗的亲妹妹。在这个普通且濒临破碎的家庭里,20岁的景浩同时扮演着儿子、哥哥、父亲、母亲等多重角色。沉重的家庭负担,造就了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性格特点。他话不多,但每次都能简洁明了地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哪怕是面对相依为命的妹妹,也是如此。景浩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中国典型的含蓄式表达。片中,景浩多数时候身着泛旧的中年男士常穿的条纹T恤,这愈发显现出在刚刚20岁的景浩身上的沉重家庭负担。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他少年老成的人物形象。单亲妈妈汪春梅早年在工厂工作,因噪音太大导致听力出现障碍,但她依然乐观坚强地生活。当面临前工厂管理者威胁要求其撤诉时,她果断拒绝,并说“我要是签了,你们就更不拿工人当人了”,凸显了她虽身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但在面对自身利益受损时,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而现实社会中如汪春梅一样遭遇的人并不少。梁叔(梁永诚)人如其名,他真诚、善良、实在,是景浩最信赖的人。他和妻子在养老院做护工,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在打拼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总能在景浩兄妹遇到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照顾。

此外,还有外表冷酷、爱心满满的张龙豪,网吧“躺平”青年张超和刘恒志,老当益壮、精于修表的退伍军人钟伟等,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在年轻厂长景浩的带领下,他们团结协作,努力克服接踵而至的危机,不屈服不放弃,终于创造出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说,值得景浩信任的梁叔在剧中充当着“父亲”的角色,退伍军人钟表匠钟伟扮演着“爷爷”的角色,汪春梅、张龙豪、张超和刘恒志则是景浩的“哥哥姐姐”。

(三)双重叙事:构建严密的叙事逻辑

电影叙事也是电影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叙事手法是非常强调故事情节和故事的完整性的,商业片的走红,恰恰与此有关。”⑦《奇迹·笨小孩》以商业片的经典叙事模式,即采用双线性叙事展开故事讲述,并具体以“情节剧”的叙事逻辑进行。一条线是主线,讲述的是主人公景浩辍学到深圳打拼,赚钱给相依为命的妹妹治病;另一条线是艰辛的创业之路,讲述的是在普通打工者景浩的带领下,“奇迹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创业成功的故事。两条线最终在妹妹得到治疗,“奇迹小分队”成员创业成功时重叠。从早期拍摄的《金兰桂芹》《石头》《我不是药神》等作品中可知,双线性叙事也是文牧野拍摄电影时常用和善用的叙事方式。“双重叠加的叙事模式、对立化的镜头运用技巧以及温情与悲剧性相融合的美学色彩成为其系列作品之特色。”⑧

妹妹景彤是景浩唯一的亲人,也是支撑景浩努力奋斗的动力。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必须在8岁前做手术。为了凑足钱给妹妹做手术,景浩开启了拼命赚钱模式。起初,景浩无意间发现了翻新机的商机,原以为“捡了座金山”,后因政策变化而陷入困境。但为了救妹妹,景浩没有退路,于是他想到了拆机卖零部件的办法。为了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拆机任务,景浩集结一众老弱病残的“小伙伴”成立了“好景电子元件厂”,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在此过程中,景浩遭遇拖欠房租、资金链断裂、存货被盗抢等危机事件,但他毫不退缩,不顾危险,拼命将被盗的产品追回。因为他知道,这些堆积如山的手机是救妹妹的希望,也是他整个家的希望,妹妹在,家就在。想方设法赚钱救妹妹是影片的故事主线,整个影片都围绕着这一故事线展开。景浩在翻新手机遇阻,辗转至拆机卖零件时才开始了创业之路。可见,两条叙事线也有交集。例如,当因缺乏资金导致无法支付房租和给员工发工资时,既代表了景浩创业遇阻,也暗示了赚钱给妹妹治病的希望落空。当完成所有的拆机工作,并顺利通过质检,与赵振昌签订新合同时,既预示着“奇迹小分队”创业成功,也意味着妹妹的手术费终于有了着落。导演文牧野除了通过设置危机事件、空间移动等展开叙事,还善于运用视觉修辞策略展开故事叙述,通过语言、图像及音像综合符号等展开辅助性叙事。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蚂蚁”隐喻人物命运;对高楼俯拍、仰拍视角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当景浩的翻新机赚到钱,去接妹妹放学时,配乐是欢快的调性;兄妹间的对话也风趣幽默,展现了人物愉悦的心理状态,也推动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三、《奇迹·笨小孩》的时代价值

(一)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党的带领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诸多影视剧通过影像记忆建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如电影《中国合伙人2》《照相师》《黄大年》《天渠》《热土》等,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其中不乏从平民视角叙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作品。影片《奇迹·笨小孩》的故事发生于2013年的深圳。彼时的深圳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期,已从当初的小渔村蜕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主人公景浩创业的成功故事,可以说是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的一个缩影。影片讴歌的是在深圳打拼的普通小人物,展现了以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为精神内核的改革开放精神。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奇迹·笨小孩》中,90后创业者景浩靠着一股拼劲和干劲,带领“奇迹小分队”“愚公移山”,最终创业成功。景浩身上所具有的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锐意进取精神,也是一批批从零基础做起,一步步打拼,抓住时代机遇的创业者的真实写照。从景浩身上,观众能够看到自己打拼的影子,城中村、出租屋、小电驴、高楼大厦等都是许多打工者、创业者曾经经历或正置身其中的场景。正是有众多像景浩一样的人物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深圳和飞速发展的中国。影片通过刻画平凡人物的个人命运与改革开放这一大时代的脉动,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反思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更进一步明确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的是每个人的不懈奋斗。“新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坚定改革意志、增强改革信心,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奋力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⑨

(二)传播新时代主流价值观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作品呈现形式,通过影像叙事,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一部成功的影片,除了供人们娱乐休闲外,更重要的是应带给人们以思想启迪或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影片《奇迹·笨小孩》以叙述平凡人物的奋斗成长故事,彰显小人物逆袭的文化价值观,向人们传达出唯有艰苦奋斗、拼搏向上才能创造奇迹的价值理念。正如电影最后出现的字幕:“致敬新时代里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你,我们都是奇迹的创造者。”该片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深圳本身是一座带有“奇迹”特质的城市,它的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所创造的奇迹。与此同时,它本身就是“奇迹”的创造者。“社会环境是决定电影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任何一部电影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时代缩影。不同时代的电影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要满足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更要向社会传达正确的价值观。”⑩

深圳是一座充满激情、彰显向上力量的城市,亦是众多年轻人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和追求幸福而奔赴打拼的地方。“笨小孩”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众多从零开始打拼的“打工人”,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坚持和不服输的韧劲,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个人成长的奇迹。诚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蚂蚁一般,景浩的奋斗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实属不易的“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的道理。影片中“手”“蚂蚁”“手机”“高楼”等意象多次出现,这些特殊意象蕴含着以景浩为代表的小人物群体对成功的渴望,以及为此而奋勇拼搏的精神,这也正是千千万万的“打工人”的真实写照。影片讲述的是普通人对爱与责任的坚守以及对幸福的追求,而这也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生活的缩影。从以景浩为主体的“奇迹小分队”身上,人们似乎也看到了为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的自己。景浩的坚强、担当,触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永不放弃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任何想要取得成功,过上幸福生活的人应有的精神品质,而这种精神品质和价值理念也正是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所必备的精神力量。景浩的奋斗成长故事,是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幸福和谐共振,也是新时代中国最大的主旋律。从景浩为代表的小人物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人如蝼蚁,唯有敢于拼搏向前,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结语

《奇迹·笨小孩》聚焦小人物命运与大时代的变迁,通过设立紧扣时代的鲜明叙事主题、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构建严密的叙事逻辑,讲述小人物群像在历史大发展的洪流中与命运的抗争。影片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触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获得价值认同,激励新时代青年应像景浩一样,不负青春,勇于担当,敢于追求幸福,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中,在拼搏的青春中绘就幸福华章。

注释:

①王一川.《奇迹·笨小孩》:传奇式现实主义的定型之作[J].当代电影,2022(03):22-26+182.

②窦玥声.叙事·主题·色彩:动画电影的表达手法分析——以《白蛇2:青蛇劫起》为例[J].电影评介,2021(15):94-97.

③杜思梦.《奇迹·笨小孩》导演文牧野:奇迹,就是永不放弃[N].中国电影报,2022-02-09(003).

④叶任豪,陈海燕.论新主旋律电影在人物创作上的转变[J].电影文学,2022(07):31-35.

⑤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⑥⑦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171,307.

⑧望海军,刘景港.文牧野现实主义题材长短片的主题表达路径[J].电影评介,2021(13):67-70.

⑨燕连福,郭世平.论改革开放精神的形成渊源、基本内涵与弘扬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24-26.

⑩李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J].视听,2019(09):79-81.

猜你喜欢

笨小孩现实主义奇迹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什么构成了奇迹
“笨小孩”爱因斯坦
奇迹并不存在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上帝最爱笨小孩
奇迹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