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树州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2023-02-23

江苏商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玉树州玉树旅游

王 辉

(青海民族大学 旅游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一、导言

玉树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遗址”,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遥远神秘的民族生活及其宗教信仰以及重要的生态地位,这些形成其社会意识中特殊的、极具差异性的地区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大城市社会空间形态为增长点的旅游发展方式逐渐发生转变,旅游需求更趋向于追求个性化满足。玉树独特的、差异性的地区形象正迎合旅游需求转型中的内在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向往的远方。

从经济发展方式上看,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是玉树州经济的主体,受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制约,第二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导致玉树州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城市生活差异较大,同时在发展水平上相对落后,但也使得更具有传统和民族文化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被保留和呈现,为玉树州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业提供先天条件。

二、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类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由于所表现出来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虽然对其含义的提法较多,但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概念。究其本质,乡村旅游以乡村独特的自然及社会文化资源为基础形成特殊社会空间环境,对旅游者构成吸引,进而产生旅游行为,是游览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及现。

(二)乡村旅游的类型

不同的乡村具有不同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口特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呈现出的风貌千差万别。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乡村具有的资源条件也不尽相同,开发方式和开发力度不一,最终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不同类型。在功能上,一般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生态人居型乡村旅游。资源主导型乡村旅游是指自然或人文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借助资源优势形成核心吸引力,获得游客并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旅游接待型乡村旅游是指在不具有突出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和提升,以不断优化和丰富旅游体验为目的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生态人居型是展现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打造更为生态化的居住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帮助人实现生态、生存、生活的最佳状态,以迎合游客康体目的。从旅游发展实践来看,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玉树州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玉树州旅游资源丰富

玉树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名山耸立:北有昆仑,南有唐古拉,昆仑山主峰玉珠峰位于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藏族四大神山之一的尕朵觉悟吸引众多游客。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在2017年获得批准。此外,素有“黑颈鹤之乡”的隆宝滩自然保护区,囊括雪山、森林、草原、丹霞地貌、澜沧江大峡谷等不同景观,优质的自然资源数量丰富,如有被称为中国地貌形态最齐全的国家地质公园巴艾涌地质公园等。玉树是康巴藏族的主要分布区。藏族作为一个以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古老民族,逐水草而居,民风淳朴,民族性格粗犷、豪放,独具特色的藏式建筑、古老神奇的藏医藏药、蜚声雪域的康巴歌舞、表演形式独特的藏戏、色味俱佳的藏族美食、热烈欢腾的赛马盛会、精致奇特的传统工艺、精美绝伦的藏族服饰、传唱千年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等共同勾画出了玉树独有的康巴民俗文化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玉树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主要途经地,文化受到中原文化、藏地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多重影响,遗存厚重,特色鲜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30处,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2项,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0项,民族特色节庆54个。

藏族全民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影响深远。玉树境内的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四大教派齐全,和谐共存。全州共有245座寺院,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吸引众多的虔诚信徒来玉树朝觐,这一特殊群体已成为玉树旅游兴起的潜力所在。在玉树,生活中到处都有信仰的力量,岩画、石刻、经幡随处可见。藏族聚居区的玉树新寨是由27亿块刻有甘珠尔、丹珠尔六字真言的嘉那玛尼石组成的石经城所在地,它开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让人震撼。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玉树州结古镇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造成了2698人遇难,上万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地震给玉树带来的是彻头彻尾的灾难与毁坏。震后,社会各界给予玉树大量救援及重建支持,很快规划合理、布局整齐、同时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结古镇拔地而起,新建立的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展览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和地震遗址纪念馆完整地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成为中国国力昌盛、民心凝聚、民族团结的最好写照。

(二)玉树州旅游发展方式

玉树州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没有进行景点式开发,而是作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景要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总体呈现出极其和谐自然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情境的展示。形成的浓厚的乡村旅游氛围和真实的生活场景体验对游客具有极强吸引力。在旅游接待方面,形成了结构较为完善的商业住宿接待体系,满足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住宿要求。同时,住宿设施的建筑风格和陈设均能在不同角度上体现当地民族文化及审美特色,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感受。餐饮方面,既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餐饮,也有符合大众口味的普通餐饮作为补充,可以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就餐选择。作为专门面向游憩行为的餐饮接待,在玉树州游客相对聚集、环境较好的热点草原地区搭建富有民族特色的黑白帐篷。帐篷根据游客规模有大小不同的差别,主要以自助餐作为经营项目。餐点以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茶桌和阿卡床作为就餐区域,工作人员以当地藏族为主,着民族服饰,在就餐游客数量较多时,还提供民族歌舞表演及游客可参与的草原锅庄舞活动,但这些活动安排及服务都属于随机安排的非收费项目。

四、玉树州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

由玉树州旅游发展现状来看,总体表现为资源主导型,以观光功能为主,是发展方式较为简单粗放的乡村旅游,存在诸多问题。

(一)自然环境限制旅游发展

玉树深处青藏高原腹地,高寒缺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玉树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州府所在地的结古镇海拔3681米,所辖各县除囊谦海拔3600米以外,最高达到4500米的海拔高度,含氧量较低。境内结古、囊谦,年平均气温在零上4度左右,西部的杂多、治多、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则在零下2度左右。因此,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局限性,对游客身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旅游季节短,也限制了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的开发。玉树州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海拔较高,气候条件恶劣,成为当地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发展层次较低

玉树州旅游产业发展表现为资源主导型,依赖景观及文化的自然呈现,景观类型单一。旅游者旅游行为以观光为主,可参与性项目较少,旅游产品比较单调。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设施简单粗陋,消费项目设置不足,种类较少,游客消费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对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保护不到位,部分地区出现了水体污染及固体垃圾废弃物污染的现象。旅游商品销售以社会零售体系为主要途径,现阶段缺乏特色商品的集中展示与销售区域。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三)规划管理欠缺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服务水平偏低,甚至存在服务人员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无法与游客直接沟通的情况,服务“短腿”日渐凸显。缺乏对乡村旅游规范化的发展认识和规划,发展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缺位这些都使得当地乡村旅游停留在粗放式发展状态。致使旅游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特别是距离城镇较远、海拔较高、交通条件较差的民族村寨,无法满足乡村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一般需求。

五、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总体规划与宏观调控,出台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政策并进行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为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注重环境保护,进行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乡村环境既包括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乡村生活方式及乡土文化。因此,要保护好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和丰富细腻的体验满足,以良好的旅游发展为乡村环境的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帮助当地缓解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有效调动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公平有效地分配产业利益,有助于激发他们维护乡村环境,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加快旅游产品升级,发展民间工艺作坊、民俗文化体验、农牧事参与等乡村体验旅游活动,有效提升旅游者的参与性和选择性。

(二)加强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玉树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成旅游季节较短的发展困境,乡村旅游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现较强的季节性。针对这个问题,要鼓励农牧民在非旅游季节继续农牧业生产,发展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并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成果进行深度加工,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增加农牧业生产附加值,创新当地农民收入,实现农旅结合、亦牧亦旅。因此,要发挥玉树州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藏族歌舞、传统游艺、藏戏、藏族服饰、藏族文学艺术、传统工艺品、藏医藏药、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的魅力,结合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心理需求及审美要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整合旅游产品,展示独具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市场发展空间,为与之相关的产业提供发展的机会。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相互促动与融合发展既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又为玉树建设开辟了获取资金的新途径,让经济收益来源变得多元化,让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通过产业之间的互利合作、融合共赢,不仅能使乡村旅游的档次得到提升,也使产业素质得到了提高。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两个行业的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乡村旅游营销推介

现有的乡村旅游由于缺乏规划、组织与管理,在营销方面,主要依赖从事旅游经营的农牧户个体或企业自身力量完成。由于资金实力薄弱,营销辐射面小,方式简单,内容笼统,营销缺乏策略和规划,效果有限。随着玉树州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政府或行业协会应承担起地区整体乡村旅游形象的推广责任,加强现有网站的建设。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游客自驾车等自助游方式的需求,借助营销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玉树州玉树旅游
玉树留芳
玉树州囊谦县贡觉洞壁画的调查报告
旅游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玉树依然美丽
玉树,我为你祈福,我为你加油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