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述评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3-02-22陈晓刚杜春兰

园林 2023年2期
关键词:遗产文化遗产红色

陈晓刚 陈 韩 杜春兰

(1.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南昌 330022;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4)

红色文化遗产是国内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对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建设具有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当前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处在探索阶段,未形成固定的学术流派、学术成果少、作者与机构合作交流少。(2)关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挖掘研究、保护方式研究、开发利用研究、教育传承研究4方面。(3)未来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可从促进学科交流,强化利用策略综合性;整合遗产资源,设立遗产专项保护规划;促进价值转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三方面进行。通过总结分析国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程与不足,提出未来重点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为后续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前沿展望;计量分析;文献分析软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指明方向。红色文化遗产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文化继承、发扬的重要内容,其物质载体也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1]。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迈向新高度。政府政策层面,国务院202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影响力,支持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2]。实践操作层面,园林设计师在对名人故居、机关旧址等革命遗址的设计中,通过运用“红色”小品来搭建“红色”场景或打造纪念性公园。另外,在福建、上海等地,部分居住小区内的景观建设也开始运用“红色”小品、标语等进行住区景观塑造。学术研究层面,自红色文化遗产概念提出以来,就吸引了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类型研究、保护与利用研究等[3-6]。

本研究回顾2005-2021年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演变与实践历程,探究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短板,为红色文化遗产融入地方生产生活提出合理的策略,为未来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指明方向。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自红色文化遗产概念提出至今(2005 - 2021年)学术界发表的相关文章,了解目前红色文化遗产研究的整体情况。检索方式为以红色文化遗产的同义词汇(如“红色遗产”“红色物质文化遗产”“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具体类别(如“红色工业遗产”“红色建筑遗址”“红色戏曲”“红色文物”)为关键词依次组合进行检索,具体检索式如“红色文化遗产or红色工业遗产”。将检索时间区间设置为2005年1月1日 - 2021年10月31日,再将检索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

经由上述方式,对检索文献无效信息和与本研究内容相关性较低的报道类、会议综述、非学术性文章等进行剔除,最终获得278篇文献用于研究分析,其中期刊论文228篇,硕士论文20篇,会议论文30篇。

1.2 研究方法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据运算的结果展开内容研究,该软件是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一款适用于分析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文献的可视化软件[7],具有图和谱的双重特征,能使用户快速且准确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情况。因此自引入到现在,吸引大量用户使用,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8]。

利用CiteSpace 5.8.R3版对所获取的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突现词4类分析运算,以4类运算结果为依据,进行红色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探究。CiteSpace软件参数设置为:时间跨度(TimeSpan)=2005 - 2021,时间切片(TimeSlice)为YearsPerslice=1,节点类型(NodeTypes)选择“Keyword”,节点阈值TopN=25,即数据抽取每个时间切片排名前25的数据生成最终网络,网络节点关联强度选择使用寻径(Pathfinder)算法。

2 红色文化遗产文献发文量与合作网络分析

红色文化遗产概念自2005年提出至今,吸引着学者不断对其研究,在CNKI数据库检索“红色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文章,显示最早出版发表的学术论文是2006年刘建平等撰写的《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9]。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进行解读与类比,提出各类概念的明确释义,与政府文件中所明确的红色文化遗产的定义相一致。近年来,红色文化遗产特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期间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10]。本研究通过分析红色文化遗产论文发文情况,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度以及影响研究热度的因素,通过分析作者合作及机构合作情况,了解该领域是否形成领头学者与专业机构。

2.1 红色文化遗产文献发文量分析

将检索获得的文献按照年发文数量绘制总体趋势图,如图1可见,2005 - 2021年,关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发文量较少。其中,在2005 - 2016年,年均发文量低至个位数,2017 - 2021年,关于红色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数量逐渐增加。从发文量上看,学术界对红色文化遗产研究经历了萌芽与发展两个阶段。

图1 红色文化遗产发文数量总体趋势图Fig. 1 Overall trend of the number of red cultural heritage documents

萌芽阶段(2005 - 2016年)发文数量少、研究内容单一。原因有二:一是红色文化遗产的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国务院2005年印发的《2004 - 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政策性文件中,因红色文化遗产仅是构建红色旅游众多要素之一,且文件并未对该名词作出明确释义,导致未被学者重点关注;二是红色文化遗产的概念没有普及,在政策上也没有相关保护与资金支持力度。

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发文数量逐渐增多,研究内容趋于丰富。原因有二:一是在政策上引起了关注,特别是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 - 2022年)的意见》之后,学术界开始对革命文物研究细化到了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二是红色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红色旅游逐渐成为热门主题之一,逐渐进入文旅产业的蓝海,因此,有关红色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开始增多。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文章分别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表1,图2)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表2,图3)。其中,图2、图3中显示的曲线表示作者(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曲线的颜色代表合作的起始年份,曲线的粗细代表合作数量,曲线越粗代表合作数量越多。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Fig. 2 Analysis diagram of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图Fig. 3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表1 作者发文数量及最早发文年份表Tab. 1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author and the earliest year of issuance

表2 机构发文数量与合作关系表Tab. 2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by institutions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在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中,显示的节点与连线极少,说明学者间合作程度低,发文数量少。其中,刘建平在2006 - 2012年,累计发表8篇文章,他的名字等级最高、显示最大,但其名字并未与其他学者之间产生连线,说明他与其他学者合作程度低,未形成研究团队。在2021年,吕宁、傅柒生、傅慧婷、何依、刘曙光、叶蓉、刘禄山7位学者相互合作较为紧密,但产生的学术成果较少。此外,大部分学者在该领域独自或与别人合作发表1篇文章,作者合作关系整体呈分散状态,并未出现该领域的领头学者。从机构合作关系表来看,除上述7位学者所代表的机构在2021年进行交流合作外,其他机构间并未产生连线,说明机构间合作与交流不足。整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关注不足,研究深度不够,产生的学术成果数量少,影响小。

3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热点

将检索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图4,表3),目前学术界关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集中于保护、价值分析、利用探究、红色旅游、旅游开发、协同发展、党史教育、数字化等方面。具体而言,含保护、价值分析、数字化等关键词的文章是对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含红色旅游、旅游开发、党史教育、协同发展等关键词的文章是对遗产利用方面的研究。

图4 关键词共现分析Fig.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analysis

3.1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热点

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目的是维护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同时更好地完成红色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通过分析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类的文章内容,并结合表3,发现目前对遗产保护研究可归类为对其价值挖掘与保护方式两方面。

表3 关键词词频与首次出现年份表Tab. 3 Keywords frequency and year of first appearance table

3.1.1 遗产价值挖掘研究

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具有历史文化、时代、社会、教育、经济等价值。苏卉[11]、段建强[12]认为红色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包含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张泰城等[13]认为红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资政、兴党和育人三个方面;刘建平[14]、王浩[15]等认为红色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教育、经济和艺术等多重价值。

认识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于弘扬革命精神和发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现有文献对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挖掘较为全面,但研究零散,且以宏观分析、定性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红色文化遗产价值展示也存在不足。因此,建立系统的遗产价值挖掘指标体系,强化遗产价值展示,提高遗产价值转化率,是目前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挖掘研究的重点。

3.1.2 遗产保护方式研究

分析关键词词频表(表3)可知,学术界对遗产保护方式的研究主要包含保护策略研究、数字化保护以及立法保护三方面。其中,保护策略研究方面,多集中在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等。曾喜云[6]、阮晓菁[4]认为遗产保护存在资源滥用、资金投入少、管理观念落后、内涵挖掘不全面不充分等问题。针对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秦丽荣[16]、曹文斌[17]等提出解决策略:(1)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重视多方合作公众参与;(2)加大资金投入与整合;(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建立长效监督体系。数字化保护研究方面,崔雪梅[18]、孙波[19]等提出利用GIS软件建立红色文化遗产数据库,从而对遗产资源进行评定;王爱军[20]、俞冠伊[21]等提出用虚拟现实技术(VR)将遗产进行搭建还原,将已经破坏的遗产景观进行修复与原貌展示,达到对遗产形态的保护。立法保护研究方面,部分地区如龙岩市、吴忠市已经颁布针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石东坡[22]、邓凌月[23]、罗芳香[24]、李晓蓉[25]等分析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遗产进行立法保护的具体措施;姚建涛[5]则提出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双重保护,即法律保护与非法律保护结合的模式。

对遗产保护方式的研究,可为遗产保护实操提供指导,从而避免对遗产的盲目保护以及破坏性保护。但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对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及立法保护研究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角度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同质化且指导性不够。因此,在之后关于遗产保护方式的研究中,应针对不同的红色文化遗产类型来提出不同的策略,避免毫无针对性的泛泛而谈,导致研究成果不具有应用价值。

3.2 红色文化遗产利用研究热点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利用是实现《意见》要求的途径之一,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遗产利用类文章的内容,并结合表3,发现目前对遗产利用的研究可归类为遗产开发利用与教育传承研究两方面。

3.2.1 遗产开发利用研究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利用是指凭借遗产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胜地,实现地区经济增长与遗产活化双重目的。时代政策与革命运动事件是激发相关学者研究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利用的两项重要因素。时代政策方面,崔林[26]对西安红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进行整理,提出将遗产景观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带发展的观点;王浩[15]结合美丽乡村背景对常州的红色文化遗产旅游进行研究。革命运动事件方面,钟思文[27]将湖南农民运动时所留下的红色遗址结合革命运动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叙事性旅游开发研究。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利用,这与国务院颁发的《2004 - 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文件精神高度吻合[28]。然而,该部分的研究深度不足,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成果缺乏落地性,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旅游景点打造中,由于文化内涵、历史渊源挖掘欠缺,以及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导致部分遗产精神与形态遭到变质或破坏。因此,未来在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应着重考虑研究成果的系统性与落地性,在保护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遗产的旅游价值,使其与地方生产生活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3.2.2 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展开党性教育,同时传承遗产精神是对遗产非物质层面的有效利用。目前井冈山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设立了相应的红色教育研究机构,推进高校德育工作;杨中华[29]、张嘉友[30]、黄滢[31]等提出要将红色文化遗产融入党校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此发挥遗产资政育人功能;李渌[32]、高建洁[33]、闫奇峰[34]等提出要将红色文化遗产打造成学生研学旅游的场所;张红蕾[35]、朱晓进[36]等提出借助网络视频、影视创作、文学创作等形式使红色教育生动化;唐培等[37]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遗产承载着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因此,学习与传承遗产精神有利于培养广大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的意识、爱国主义情怀与拼搏精神。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遗产教育传承的研究角度较为全面,形式较为多样。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针对如何使学生、党员这两类人群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较多,缺乏针对其他人群,如:农民、工人、社会青年等如何接受红色教育的研究。未来,关于依托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教育传承的研究应紧跟数字化、大数据发展趋势,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打造更为有趣、生动的教育形式,使接受教育的对象全面化、大众化。

4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趋势

突现词分析是使用CiteSpace软件的Burst detection功能,在某一时段内探测主题词、关键词引用量变化较大的情形,用以发现某一个主题词、关键词衰落或者兴起。对本次检索文献进行近5年突现词分析(图5),发现文化传承、价值研究、资源整合、保护规划、展示这5类研究是近5年关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热点方向,且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前文分析的目前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间的不足以及本章的突现词分析,综合提出以下三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趋势。

图5 突现词分析Fig. 5 Analysis of emergent words

4.1 促进学科交流,强化利用策略综合性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主要在建筑、旅游管理、历史、政治、法学、城乡规划等学科领域中开展,且由机构合作分析可知,各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由于不同学科不同机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从单一学科视角所提出的策略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与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促进各学科与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加深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解与研究,从而使利用策略具有综合性与应用性,同时提升学术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与影响力。

4.2 整合遗产资源,设立遗产专项保护规划

整合遗产资源是指由于红色文化遗产大多分布在边远乡村地区,受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往往同时拥有好的生态景观、原始古朴的风俗习惯、极具特色的传统建筑等[38]。将这些资源与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红绿古”综合旅游发展模式,可在目前红色旅游开发模式较为同质化的情况下,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另外,关于设立遗产专项保护规划,已有学者提出将红色文化遗产融入区域规划的构想,近两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设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同时江西等地已经陆续评审公布了三批红色名村名单。因此,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显露出有设立红色文化遗产专项保护规划的趋势。

4.3 促进价值转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目前红色文化遗产价值转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物质遗产,主要是依托物质遗产进行地区红色旅游开发或是将文物存于博物馆向大众展示,即将物质遗产的观赏价值、教育价值等转化成经济价值。由于旅游观光或博物馆展览对遗产的展示不够生动,难以达到遗产与人的互动,所以此举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但并未充分发挥遗产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属于效率较低的价值转化。近年来,针对遗产价值转化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开始进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转化,如编排红色题材的话剧、创作以红色事迹为背景的文艺作品等。因此,在未来针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中,充分挖掘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红色基因,尽量将其原地保护,原址重现,这不仅能促进遗产价值的高效率转化,还能吸引游客,促进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业态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5 评述与展望

国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时间脉络与中央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及红色旅游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说明经济、政策的发展是推动科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内在动力。在17年的研究进程中,发文数量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但研究成果不够丰富,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交流少,尚未形成固定的学术流派,学术影响力小,整体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中,目前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价值挖掘研究、旅游开发研究与教育传承研究4方面,与国内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及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客观上促进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研究学科领域涉及风景园林、建筑、旅游管理、历史、政治、法学、城乡规划等学科,这说明对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已受到众多学科的普遍关注和认可。整体而言,国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在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突破。

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积极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因此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迎来关键发展时期。依托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强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利用及传承,是当前红色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使命。未来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应着重规范其学术框架,有意识地把理论深化与实践操作并重。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层面,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传承发展仍是该领域的重要内容,如何权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仍是需要重点攻克的问题;技术方法层面,不仅要促进多种学科融合与丰富技术手段,同时还要了解不同方法的使用前提和适用范围,强调方法的规范性、科学性;实践操作层面,将红色文化遗产元素融入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实践中,强化红色文化遗产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总体上,依托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来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传承、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红色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方向。

注: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遗产文化遗产红色
红色是什么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红色在哪里?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千万遗产
追忆红色浪漫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