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初探

2023-02-22李悦丁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儿科规范化

李悦 丁蓉

按照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和规定[1],住院医师培训期间临床轮转学习需达33个月,且每个轮转科室都会不同程度地安排临床技能训练[2-3],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但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4-5]。“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6],以四个意识为政治引领,如何引导新时期的住院医师守正理想,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是对医学实践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1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实践课程的特点

在理论授课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儿科亚专业较多,每个亚专业见习、实习课时较少。导致很多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空有理论,但很难将各亚专业知识相融合。

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中,儿科面对的是口不能言的孩子和焦虑易怒的家长,是容错率非常低的专业,这也导致了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对年轻医生的理性决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医疗活动又是非常注重经验积累的,医学生或年轻医生的临床能力是其基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认同、医患共情的共同表现。如何将“理性决策”这一客观思考内化到儿科医生的“经验”这一主观资源中是医学实践课程需要解决的实际需求,比如:如何有效地和孩子相处进行体格检查;如何和家长沟通,更好地提高儿童医疗的效率;如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思政教育融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的实施

2.1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儿科专业素养的培养上: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独立且规范从事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工作的儿科医师。而思政教育体现了教育内隐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教育对象的人格培养,因此,只有将思政元素与原有专业课程的匹配协调才能达到这样内化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外,还包括思政目标,在住院医师培养目标中,要体现出本专业对人才的核心素养要求。主要包含培养住院医师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躬行实践、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群策群力、同心协力的协作精神,引导住院医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儿科最基本的“儿科基础、病历书写”课程和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加入了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见表1。

表1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部分章节思政目标

2.2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思政元素提炼

实践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需要结合专业内涵和特点,应当避免“为思政而思政”的生搬硬套。因此,如何“依据专业课程特质,融入和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实现课程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型塑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7]是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课程的难点。从儿科服务对象看,儿童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因此,年龄、性别、体质量等等个体化差异都非常显著,即使同一疾病的诊断都不宜采用单一的标准,这本身就体现了个体动态生长发育、时空统一的辩证思想。从教学内容看,儿科学本身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和案例。从中国儿科学发展史、卓越儿科人物的介绍,体现中国医生的民族使命感、学科自豪感,引导住院医师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家国情怀。从采集病史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关爱小患者,培养住院医师换位思考、共情沟通的能力。举办“小丑天使”志愿者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养同理心以及志愿服务精神;介绍儿童辅助呼吸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树立住院医师的学科自信、职业认同感、科技强国的使命感。从不同年龄、不同病原所致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特点分析既对立又统一、既独立又依存的唯物辩证观。

本文通过儿科实践课程特点,探讨课程思政内核,从价值观引领、事物发展规律、专业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遴选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思政知识点,将单个课程思政知识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儿科基础、病历书写为基础载体,构建儿科实践课程的思政网络,并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和整合,见图1。

图1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思政元素提炼与整合

2.3 思政教育融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的路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 年11 月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强调,教育的宗旨不仅关系到收获技能,形成完整人格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推动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有的课程知识、技能都无法完全覆盖教育的精神内涵和人格塑造的核心本质,而思政教育正是将这两者连接的桥梁,因此,思政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新课,而是需要“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8-9]。

思政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首先对教师提出的是转变教学思维的挑战。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0]。教师面临不仅是个人能力提升的挑战,更需要整个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1)教师团队人人参与到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强化团队的协同发展。(2)推进思政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能仅将目光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融合多种优质资源,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融合互补,如依托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等。

本文在深入挖掘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交集,依托“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将思政内涵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思政教育融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的路径,见图2。

图2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课程思政路径

2.3.1 案例教学式课程思政

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核心[11],这与案例教学的主体不谋而合,都是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12]。“德国教育之父”第斯多惠强调[13]:“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发现,知识的高效传承应通过引领学生去发现而非直接授予”。教师通过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领学习者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儿科临床问题,比如儿童肺炎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教师还应引导住院医师体会小患者紧张、家长焦虑的心情,这样才能从入院接诊开始换位思考,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过程的效率。而住院医师基于这些案例的分组讨论、调研、分析,不仅积极参与了整个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侧重于住院医师的思辨思维的锻炼和情感内核的体验。

2.3.2 实践教学式课程思政

从实践形式来看,可以以实践基地为载体,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相结合,把住院医师带到院内名医、患者、基层社区面前,分别以名家访谈、病例采集、基层调研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不同于简单的病案书写,住院医师可以逐渐掌握叙事医学的技能,提升共情沟通能力,加深了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行为模式的理解。另外,也可以结合教师的临床科研项目,设计问题驱动下的技术训练专题,采用“技术训练”新模式,促使学生掌握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这样的方式增强了住院医师的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专业热爱。分组实践的形式也可以激发集体主义情感。另外也可以和社工办联合举办志愿者活动,本文的“小丑天使”志愿者活动吸引了本科室的住院医师以及广大社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和儿童血液肿瘤小患者的互动,在活动中树立住院医师生命至上、医者有爱的内在情怀,同时引导住院医师聚焦生命文化价值、分析优化医护方案,全方位提高住院医师认知、观察、关怀等核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3.3 讨论教学式课程思政

新时期的住院医师培养除了模式的革新,内容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以往理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不完全适合讨论教学的模式。在课堂形式上,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和互动,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成知识的内化与共生。分组专题讨论可以融合交叉性学科,把握最新科研动态。比如新时期的住院医师对于AI 人工智能以及网络平台构建兴趣浓厚,可以提出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新生儿进行家庭随访?比如,随着早产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越来越常见,如何科学监测眼功能?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是否需要监测骨龄及生长激素水平?这些开放性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前完成相关文献的查询和阅读、课程中自主学习及讨论、课后进行知识的总结、文献的整理。启发式的讨论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力途径[14-16],通过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住院医师可以真切感受到医学的严谨性、踏实性、规范性,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探索创造的科学精神。

思政教育需要朝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向优化[17]。教师应紧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的热点问题,将课程内容有重点、有取舍、有条理地与思政元素结合。除了系统理论知识外,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住院医师常有职业认同感的困惑,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由教师结合自身成长引导学生成才。如引导学生留学深造过程中海外学习的注意事项以及学成报国的必要性和发展路径等。解决学生真实的困惑,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计划、生涯规划和科研方向,由学生自主完成成长规划目标和实现路径。

2.3.4 拓展思政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住院医师平常的工作繁忙,大部分都是零碎的时间,教师可以结合各个轮转亚专科的排班情况,主动占领网络阵地[18-19],适时拓宽思政教育的空间、延长思政教育的时间。南京医科大学利用“学习通”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及科室之外,教师在线上提出问题,住院医师课前进行查阅相关文献,课后师生进行线上讨论,教师也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另外,通过“学习通”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了解每位住院医师的在线学习时长、互动次数、答题正确率等相关信息,也能够分析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知识难点和兴趣点。教师也能够通过“学习通”了解学生喜欢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课堂内外、科室内外、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

3 总结与展望

思政内容的融入,既不体现浓重的说教痕迹,又达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培养住院医师时空统一的辩证思维和诚实守信等具有时代使命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住院医师潜心钻研、持之以恒的务实精神,提高职业素养。本文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部分实践课程为例,探讨了新时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实施路径,但在强调思政育人的同时,不能片面、过度地重视课程思政部分,仍然需要认识到专业技术才是规范化培训的本质内容。思政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互相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实施网络。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儿科规范化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