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绩效机制下的接力教学模式在护士急救仪器培训中的应用

2023-02-22周冬娜陶品月柯斓廖意芬王玲冯永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仪器护士

周冬娜 陶品月 柯斓 廖意芬 王玲 冯永彪

以Allworth 等[1]的三维绩效结构为理论基础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即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和适应性绩效,能够体现员工的综合素质。护理绩效考核是实现组织目标、提升护士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2]。三维绩效机制将主动学习与成长指标纳入考核指标,可促进护士自主参与培训,已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3]。急救仪器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安全,若操作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抢救效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相关调查发现[5-7],护士在使用急救仪器时的压力,主要来自仪器不常用及操作的复杂性。由于急救仪器操作不属于基础护理范畴,导致这些操作的培训质量及考核成绩均不理想[8]。传统教学模式的急救仪器培训因流程繁琐、模式单一枯燥、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护士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达不到急救仪器培训和管理要求。故现在急需一种有效、适合临床护理工作特点的急救仪器培训模式。接力教学是一种主动式学习模式,其主要方法是教师先教授部分学员,然后由这部分学员再传授给其他学员,直至全部学员完成培训的教学模式[9]。在实施三维绩效考核机制下,本研究尝试运用接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士进行急救仪器培训和考核,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分别为急诊科、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共8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三维绩效机制下,2020 年3—8 月为传统教学模式培训阶段,2021 年3—8 月为接力教学模式培训阶段。年龄24~45 岁,平均(31.31±4.03)岁;其中男性12 名(15%),女性68名(85%)。学历:专科10名(12.5%),本科67名(83.75%),硕士3 名(3.75%)。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独立上岗,研究周期内均在岗。排除标准:研究周期内缺勤累计≥3 次者。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根据护士岗位能力需求以及护理专家咨询意见,将本研究的急救仪器种类培训项目定为以下5 种:呼吸机、心肺复苏仪、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静脉注射微量泵,每年3—8 月护士进行以上急救仪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仪器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报警排除。

传统教学模式培训阶段,2020 年3—8 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80 名研究对象进行急救仪器培训。使用教师讲授、视频学习、模型演练等常规的课堂教授方式,每个内容的授课时间共40 min:教师讲授或视频10 min、操作演示10 min、受训者自主练习20 min,每个项目集中培训1 次并考核。

接力教学模式培训阶段,2021 年3—8 月采用接力教学模式对80 名研究对象进行急救仪器培训。通过“一传多”及“多传多”,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知识接力教学,注重护士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0]。具体实施如下:(1)培训师资:成立接力教学的急救仪器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及具有≥5 年带教经验的培训师资组成。培训师资负责收集仪器培训相关资料,通过访谈了解护士以往在培训中所遇到的困惑、对急救仪器的认知及操作水平,结合护士的排班特点,制定培训计划。(2)培训方法:每天在晨会时进行10~20 min 的接力小讲课,可单独授课,也可合作授课。每个内容的培训及考核周期为2周,使用接力教学方法,培训与考核同步进行,不占用护士的其他时间,教学实施流程见图1。护士学习包括4 个环节:①学习新知识,强调对新事物的认知;②掌握新知识,强化记忆,为下一环节做准备;③讲授,强调使用通俗的语言,将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述,如存在讲述不清或理解错误的情况,必须回到上一环节;④类比拓展,强调知识的临床运用,能举一反三。(3)培训质量控制:在培训过程中,因为是护士与护士之间的接力学习,难免出现部分护士对知识掌握不全面,和/或讲授的逻辑存在缺陷[11]。一些专业的医学名词可能变成了口语化,这对“接力教学”中接棒的护士来说不公平。因此,每次教学过程需要护士长或培训师资在现场进行培训质量监控,及时纠正、补充存在缺陷的内容,以保证教学的同质化。

图1 接力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以上两种培训模式均在实施三维绩效机制下进行,依据医院发展战略方向,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目标建立、分解、业绩评价,拟定护理绩效考核指标。是通过选取8 所广西区内外省级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的13 名护理专家进行Delphi 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三维绩效考核一级指标3 个,二级指标7 个,三级指标42 个[3]。其中纳入教学培训相关的二级指标2 个,三级指标12 个,且均为激励性绩效加分项目,占绩效总分的35.6%。培训小组组长以月为单位,统计护士参与授课与培训的次数、授课后评价的效果、考核合格一次通过率等,核算护士在三维绩效教学培训项目的得分,汇入个人绩效总分,公示1 周无异议后按总分分配当月绩效。

1.3 观察指标

按照三级甲等医院仪器设备管理要求,对急救仪器设备须有培训及考核制度,本研究前后两种模式的培训间隔超过半年,操作成绩不受上一次学习的影响。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模式、接力教学模式培训后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操作时长,接力教学模式培训后对进行护士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1)操作考核:操作考核评分参照文献[12-13]以及仪器说明书,结合临床进行情景案例分析设计,由5 个部分组成:操作前介绍5 分、评估5 分、准备15 分、操作流程65 分、人文关怀10 分,总分100分。每种仪器考核单独计分,每个条目操作正确得满分,漏项或操作错误得0 分;仪器操作时长为操作仪器开始至结束的时间,以分钟为计时单位。(2)满意度评价:接力教学模式培训后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培训自主性、培训便利性、内容实用性、操作实践性、培训有效性5个条目,每个条目设有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 个选项。于全部内容培训结束后集中发放问卷,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共发出80 份调查问卷,当场收回80 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原始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0,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统教学模式、接力教学模式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接力教学模式后,5 种培训项目的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模式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种教学模式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s)

2.2 传统教学模式、接力教学模式的考核操作用时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接力教学模式后,5 种仪器的操作用时均少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教学模式的仪器考核操作用时比较(min,±s)

表2 两种教学模式的仪器考核操作用时比较(min,±s)

2.3 护士对两种教学模式急救仪器培训的满意度比较

由研究对象对两种教学模式培训的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及授课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培训自主性、培训便利性、内容实用性、实践操作性以及培训有效性的满意度分别为92.5%、96.3%、91.3%、95.0%及92.5%,总体满意度达93.5%,见表3。

表3 两种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调查比较 [名(%)]

3 讨论

接力教学模式培训可提升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操作水平。美国学者Edgar Dale 于1946 年最先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学习方法对应不同学习效果,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实践及教授他人,作为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近年来被推广应用于护理教育和培训中[14-15]。研究显示[16],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接力教学模式要求学员迅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讲授的知识,对学员各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9]。也正因为这样,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在本研究中,采用接力教学模式后,研究对象的急救仪器操作考核成绩较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时明显提高(P<0.05),表明接力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1)接力教学模式能促使护士自主学习和参与培训,而自主学习有利于护士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17];(2)与“学习金字塔”理论[15]一致,本研究组在晨会小讲课中,研究对象先作为一名听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急救仪器知识的掌握程度仅约为10%~20%;当由听者转变为授课者前,必须通过自主学习,以使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至少达到75%;研究对象能够正式授课时,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达到90%以上(此时能够熟练操作急救仪器),会促使护士在授课前主动查阅视频、图文资料,主动向医生或是专科护士请教,并在临床工作中反复实践;(3)接力教学模式的这种互教互学、相互促进的方式,让听课和授课双方均得到共同的提升,教与学相长,提高了培训效果。

接力教学模式培训可快速提升护士对急救仪器的操作速度。在本研究中,采用接力教学模式,研究对象的急救仪器考核操作用时较传统教学模式培训的明显缩短(P<0.05),表明接力教学模式可以快速提升仪器的操作速度。其主要原因是:(1)通过这种护士之间“一传多”及“多传多”的接力教学形式,不管是教师或学员,都得到较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反复记忆,不容易遗忘,加深了护士对仪器使用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也能够促进听课者集中注意力,步步紧跟授课节奏[18]。接力教学模式开启了急救仪器碎片化学习的新渠道,护士学习急救仪器的新知识,再通过强化记忆、掌握新知识来备课,然后给其他护士讲授急救仪器新知识,继而能够类比拓展仪器相关知识的临床应用。接力教学的4 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巩固了护士对急救仪器知识及操作能力,课程结尾以情景案例分析进行考核,提高了仪器使用熟练度,因此在短时间内仪器的操作速度也得到快速的提升,对临床抢救工作有着极大帮助。

护士对三维绩效机制下采用接力教学模式进行急救仪器培训的满意率较高。本研究对培训自主性、培训便利性、内容实用性、实践操作性及培训有效性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各维度满意度均大于90%,总体满意度达93.5%,表明此教学模式得到护士的高度认可。可能原因是:(1)形式新颖教学模式可使单调的课堂授课,转变成为有趣、不间断地相互学习[19]。接力教学的急救仪器培训是在每天晨会时利用10~20 分钟完成,不占用护士较多的时间。(2)护士在工作中有明确目标的碎片化学习,能够作为教学的主体[20]。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每天上班或下班时间都能有学习的机会,时间的便利性很强,均可按时完成计划的各项培训内容,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意愿。(3)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最终促使护士个人和集体实现既定目标,达到共同进步[21]。三维绩效考核机制,包含的教学培训相关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均为激励性绩效加分项目,占绩效总分的35.6%。在如此高绩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下,极大地调动和保障护士参与急救仪器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从而确保接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其次,三维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让更多护士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体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成员,更愿意为工作付出努力,自身的成长得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得到肯定,提升了其职业获益感。

综上所述,在三维绩效机制下,充分调动了护士参加非基础护理范畴的急救仪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接力教学模式的急救仪器培训,使护士的急救仪器操作水平、操作速度方面明显提升,培训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培训方式也得到护士的高度认可,为保证临床护理抢救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但本研究仅选取了急诊科、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推广方面存在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估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仪器护士
最美护士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护士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