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糯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2-22陈雨寒蔡爱华霍华珍汤亚飞

南方农机 2023年4期
关键词:糯米粮食农民

陈雨寒 , 蔡爱华 , 霍华珍 , 汤亚飞 , 周 琼

(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6)

0 前言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1]。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明确2022 年粮食生产重点工作及一揽子支持政策,保障粮食再丰收,推进粮油产业一体化发展。在供给我国居民食用和养殖所需的粮油上,首先应该要保证数量,然后,供我国居民食用的粮油要在保证当前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质量,并且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产品增值[2]。

祁迪等认为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粮食产业发展竞争力以及粮食产业自身发展的稳定性,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

钟丝佳认为我国的粮食产业总体上来说仍然是传统的低效率、高消耗、低层次的发展方式,我国需要积极探索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且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4]。我国红糯米发展历史悠久,营养价值极高,红糯米口感佳,百吃不腻。但是红糯米产量较低,红糯米产业发展缓慢,且品牌化程度不高,经常因为销路不畅导致产品滞销。

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以农产品红糯米为研究对象,分析红糯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措施,为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红糯米及其应用价值

红糯米被称为胭脂米,是一种很珍贵的农作物,原产于河北省丰南县玉兰庄。这种米呈椭圆柱形状,比普通米粒稍长,里外呈现米白色,顺纹有深红色的米线;红糯米煮熟时颜色类似胭脂,香气扑鼻,口感非常好;将红糯米与普通白米混合煮还有染色传香的特点。红糯米成熟的颗粒比普通红米的颗粒饱满,并且其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红米。

红糯米营养价值高,具有养肝、养颜等功效,主要的作用是补气血,最适合营养不良、面色苍白及身体瘦弱者食用。红糯米还有很多实用价值,比如红糯米可以用来酿酒,加工成糍粑、糯米粉,还可以加工处理成米醋。逢年过节,人们还会将红糯米做成年糕、粽子、米花、汤圆等。

2 红糯米产业发展现状

红糯米是较为珍贵的糯米品种,产量非常低,红糯米对产地环境要求极高,肥沃的土壤、发达的水系更能种出品质良好的红糯米。红糯米大多在南方种植,主要在广西、云南等地进行栽培种植。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宣传以及消费者的关注,红糯米产业的发展逐渐有了起色。

广西的龙胜红糯米主要产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一带,至今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地灵村处于半高寒山区,水田土质肥沃,水质优良,拥有适合红糯米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5]。2017 年,龙胜红糯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红糯米保护规模达到4 000 hm2,产量达21 000 t。地灵村红糯米合作社种植的红糯米面积达600 余亩,总产量15 万kg,合作社通过与粮油食品公司等合作,销售收入452 万元。

云南的哈尼红糯米大多种植在海拔1 400 m~1 800 m 的山区梯田上,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当地农民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农耕手作,少肥无药,引用山泉水灌溉农田,采用稻、鱼、螺、鸭原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一年仅长一季,生长周期比普通大米多40 d~60 d,亩产不到300 kg。

尹成杰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率低于粮食消费增长率,人口增长和需求升级,粮食消费明显增加,这表示我国粮食供求总体是偏紧的[6]。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供应不足的问题,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从2000 年开始各种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以糯米、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米酒、汤圆、米糕、麻团和膨化食品等都有了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品质要求[7]。因此,要想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红糯米产业发展,推广种植红糯米和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迫在眉睫。

3 红糯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产量较低

红糯米一年仅产一季,且红糯米对种植环境的要求极高,年产量低,很难实现农民增收。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粮食生产,这也直接导致出现红糯米产量较低的问题。由于红糯米产量低,价格较高,大部分人会选择价格低、产量高的杂交水稻,进一步导致了红糯米的种植面积下降。

产量较低、价格昂贵、很少有农民种植红糯米等问题,导致红糯米产业发展缓慢。因此,种植糯稻时,选种是种好的前提,拥有优质的种质资源才能收获更多、更好的粮食,才能提高红糯米产量,促进红糯米产业的发展。

3.2 劳动力素质较低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在耕种土地。这些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低,往往会根据以往经验来使用农药化肥,可能会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当等问题。对于红糯米产业,大部分农民种植红糯米是为了满足自食,这些农民身体素质不高,掌握的种植知识不多,无法专业地进行科学劳作。因此,种植红糯米的耕地比较分散,并且管理粗放,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经济效益低。

3.3 资金短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资金短缺导致很多项目开展困难,而农业技术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福利待遇也会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大多数农村地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方面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红糯米的种植技术推广同样很匮乏,传统的农耕思想依然深深扎根于农民思想深处,农民对新兴技术还比较抵触。

尽管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对农户的扶持政策,但是农村面积大、范围广,很难具体到某一个产业、某一个乡村,导致扶持力度不够,项目资金申请难度大,政策落地困难。大部分小农户的村庄既没有好的经济环境,也没有较好的扶持政策,人才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

3.4 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不完善

徐赣丽调查发现广西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当地农民会把平地的稻作生产移到高山上,因地制宜积累了很多稻作经验;但是由于梯田面积狭窄,地势非常陡峭,当地农民大多采用锄耕、耦耕法,费人力而少用畜力,农业机械化率低[8]。除此之外,云南的哈尼梯田也是如此,农民大多采用人力劳作,很少用到机械设备,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大部分红糯米的销售产品是稻米成熟后进行简单包装的初级产品,包装简陋,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没有成规模的加工厂,一些深加工的产品如红糯米甜酒、白醋等生产规模不大,无法大规模地向市场推广,产业链发展不完善,降低了红糯米产业的经济效益。

3.5 品牌化程度不高,市场认可度较低

目前,红糯米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的农产品宣传相比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有了更广、更先进的技术平台,但是对于信息接收能力不足、接收不到位的农民群体来说,他们依旧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农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不高,农民的品牌推广能力不足。农民缺乏农产品品牌规划的能力,没有相关管理组织的带领,很难进行红糯米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对农产品的推广仅停留在农产品推销阶段,离整合营销的要求还很远。

因为红糯米价格较高,大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偏低的杂交水稻。并且红糯米目前只在种植红糯米的地区比较流行,平时吃的人并不多,很多外地人没有听说过这种糯米,种植红糯米的农户也没有打造出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红糯米市场认可度不高。

4 红糯米产业发展对策

4.1 培育优良品种,推广栽培技术

粮食生产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解决红糯米产量低的问题刻不容缓。

杨明秋介绍了红糯米的栽培技术,建议用种量不大的农户按照标准在整个大田里一穗一穗地种植,这对龙胜红糯米的提纯复壮非常有利[9]。杨金秀等认为应当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在秧地的选择、播种催芽、秧苗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稻谷成熟收获后,及时加工上市,分类包装,抢占市场[10]。听取专家的建议,应用更好的栽培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种质资源,提高红糯米产量。

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运用更加标准合格的栽培技术来获得优质的种质资源,还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及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

4.2 科学培训,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根据种植红糯米的农村地区特有的环境气候特点,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赵莉荭建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让农民了解到科学种植带来的好处,结合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行相关授课[11]。

姚爱梅认为需要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改变农村消息闭塞的现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效[12]。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当针对种植地区的地势、环境特点,提出适合当地农民的耕种建议,做到科学耕种、合理耕种。

4.3 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留在农村,将他们纳入相关编制管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防止人才流失。王禄胜建议政府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实现对资金使用的全面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13]。此外,开展招商引资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到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扩大农产品知名度,让红糯米产业能够快速地融入市场,在我国粮食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布局

购置多种小型农业机械,进行不同层的梯田收割;拓展改造梯田的宽度,实现大型机械设备作业。设计制作更合理、更舒适的农具,方便农民更好地进行农业劳作。推动当地传统人工耕作方式向机械现代化耕作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

延长红糯米产业链,发展红糯米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挖掘红糯米附加值,研发即食产品如红糯羹、红糯米甜酒等,统一生产、加工、包装,提高经济效益。此外,红糯米产业发展不能局限于农业生产,应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促进三产融合。

4.5 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宣传力度

矫江等认为打造大米品牌的关键是突出产地优良环境特色,打造产地品牌和品种特色品牌[14]。首先,严把质量关,好的品质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其次,根据各个地方风情特色,设计产品包装和标志。最后,打造凸显地方特色的红糯米加工产品。打造红糯米特色品牌,设计专属品牌形象;突出产地优良环境和品种特色;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孙娇认为推广农产品品牌应当强化农民的品牌意识,打造自有品牌;多方协作,形成品牌营销合力。除了加强地方电视台的宣传,还应当 建立专门的品牌宣传网站,利用新媒体营销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工作[15]。继续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除了单纯的推销形式,还可以增加广告、赞助等模式,实施整合营销。

5 结论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的重要手段。发展红糯米产业不仅要在生产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还要优化产业链,强化深加工,打造红糯米产品特有品牌,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有关红糯米产业发展的研究并不多,在提高红糯米产量、促进红糯米产品生产加工和推广宣传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依据全国红糯米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初步提出促进红糯米产业发展的对策,为中国粮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以助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糯米粮食农民
珍惜粮食
艾草与糯米的相遇——青团
冬食糯米滋养温补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缤纷糯米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胃热失眠,喝点百合糯米茶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