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语言
——黄铁山水彩画笔触的探析

2023-02-21张佳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铁山笔触湖湘

张佳伟 (湖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一、黄铁山绘画笔触的独特韵味

在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艺术家越来越关注对笔触的呈现形式,尤其注重绘画笔触给人的直观感受,以便抒发创作时的艺术思想与内心情感。水彩画的材料属性决定了笔触在画面中出现的形式,这种与中国画的相似性,使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水彩画时很容易接受它的笔触感,甚至会有意地将这种情绪放大,以实现个体内在的情趣追求[1]。

笔触是绘画过程中留下来的一种痕迹,它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水彩被引入中国后,历代水彩画家对水彩画的创作理念、技法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在水彩画发展的初期阶段,艺术家似乎并不太关心笔触的作用,而是追求画面中水彩语言的呈现效果、水与彩相互融合的方式。随着水彩画在国内的不断发展,艺术家在水彩画创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笔触在作品中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当代更多的水彩画家对于如何把握笔触花了很大的心思,对于笔触在画面中呈现的效果也开始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究。

黄铁山先生作为湖湘水彩文化的代表人物,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绘画笔触多样的表现形式。黄铁山先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前沿的创作思维,使我们可以看到其笔触在水彩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更加丰富的空间层次、唯美的节奏与韵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浓厚的艺术情感。

(一)笔触的空间层次

笔触在水彩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表现画面中的空间层次,是营造画面空间氛围的重要绘画语言之一。在黄铁山先生的水彩画作品中,不难看出笔触对于表现画面空间层次的作用。在其作品《故乡组画之六》(图1)中,黄铁山先生在表现眼前林木与远处若隐若现的山林时,笔触的处理就有很大的不同。近处林木茂密,笔触清晰浑厚,层次分明,富有节奏;远处山林与天空的呈现,在对比之下多了一分中国画的意境美。尤其在天空与山林交接之处,笔触比较模糊,只有淡淡的笔痕来体现山林的形状,把朦胧的感觉表现得恰到好处。近处刻画林木的笔触严谨有力,远处刻画山林的笔触轻松淡雅,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从笔触中感受到画面中空间层次的表现。

黄铁山先生在笔触的表现上灵动自由,变化丰富,别有一番韵味。其作品《故乡组画之七》中,近景中的草地,笔触深浅不一,描绘出一种草地的蓬松感。树木枝叶的笔触苍劲饱满,采用薄厚不同的笔触,形状丰富,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创作时对于用笔力度的把控。中景的笔触湿润柔和,与水中树木倒影的笔触相呼应,协调统一。相比之下,远山的刻画是最常见的平涂笔触,色彩淡雅,没有很有力的笔触痕迹,在整幅画面中最远的位置。黄铁山先生运用水彩笔触语言来表现画面空间层次,他的很多作品都带给我们这种强烈的感受。

黄铁山先生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在创作中根据不同景物的特征采用薄厚不同的笔触。他的笔触语言常常根据他所选择的创作题材和他的需求变化,并不是机械的笔触表达。

(二)笔触的形状

水彩画笔触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尤其在现当代水彩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画面中的笔触有着符号性的作用,它可以成为识别一个艺术家身份的重要线索。就像我们提到画虾的人,便会想到齐白石,提到画星空的人便会想到文森特·凡·高一样,笔触可以代替视觉上的物象用来分辨艺术家的身份。

黄铁山先生从小就生活在湖湘地带,他的绘画语言带有一定的湖湘色彩。从他学生时代一直到现在,他成熟的绘画语言已经成为湖湘艺术的标志。在他的水彩画作品中,笔触语言的表现已经被观者默认为湖湘水彩语言的特征性存在。黄铁山先生在创作时深受周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现湖湘文化与自然风景的特点,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触形状。在其作品中,方形或角状的笔触一般用来表现山的形象,点状和线状的笔触则用来刻画乡村风景的房屋,椭圆形、扇形的笔触能更好地表现湖湘树木的特色,长条形的笔触用于表现湖泊河流,多种笔触交融联合,画面自然带有节奏美与韵律美。在黄铁山先生的作品《红色故里组画·新中国的明媚阳光—毛泽东故居》(图2)中,描绘天空的笔触形状不一,形散意连,带有棱角笔触的山,半圆形的温润笔触刻画的树木枝叶,方形笔触刻画的房屋与长条形笔触刻画的道路与河流,整幅画面中对于笔触形状的把控严谨有序,错落不一,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色调当中,湖湘水色仿佛就在眼前一般,韵味十足。

图1 黄铁山 《故乡组画之六》纸本水彩 2021年

(三)笔触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其画面一定会被赋予节奏与韵律的意境。

笔触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节奏美感与韵律美感和创作者的笔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铁山先生的水彩作品中,其笔法结合了国画和书法用笔的特点,干练浑厚,笔触较为明显。在用笔上,力度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使所表现出来的笔触富有强烈的韵律感。他的用笔所展现出来的笔触结合水性自然的变化,使画面主体形象清晰明确,周围景物虚化,自然而然便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画面效果,从而画面中的空间结构层次、节奏韵律都被清楚地展示在观者的面前。黄铁山先生善于将画面的黑白灰和长短线条加以组织,色彩相互衬托,讲究形的呼应关系在画面的高度统一,讲究画面的起伏疏密、抑扬虚实关系,既有对比变化,又均衡和谐[2]。

艺术家在笔触上的追求不单单只局限于表现画面精巧的笔触,也会有意去刻画一些“拙”的笔触。而黄铁山先生的水彩画中既有“巧”的笔触,也有“拙”的体现。为了画面中所呈现节奏的完整性,稚拙与精巧的笔触都是必要的。各式各样的笔触不断地重复叠压在同一位置所呈现的画面效果也是不同的,会形成画面中的韵律美,层次与意境也会更加丰富。一般来讲,笔触所服务的是一幅作品的造型与结构,但在它所表现的每一幅艺术作品中都含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表现,是绘画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笔触分长短,轻重,厚薄;有的用点,有的用线,有的呈面状;有的含色丰富,有的用色单一;有的借鉴油画的用笔技巧,有的运用国画的笔法。这些长短不一、粗细相间的线条,干湿的用笔、多样的笔触在画面的组合中和谐统一,无一不是对节奏的把握和体现,给人带来丰富、新鲜又具有跳跃性的视觉感受[3]。黄铁山先生的水彩画作品,笔法鲜明,在笔触的表达上虚实结合,或重或浅,笔触的排列组合,时而多,时而少,时而长,时而短,参差不齐,带给画面一种强烈的律动感。在他的作品《故乡组画之二》中,观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描绘房后山林景色时笔触的律动节奏,深浅长短的变化和前后空间拉伸的层次。画面中景左边的山林笔触痕迹较为明显厚重,树木高低起伏不定,此景应是离房屋较近;而画面中景右边的山林笔触较为朦胧轻薄,整片景色与天空融为一体,若隐若现,与左边树林相比退远了一个层次。将中景连起来去看这幅作品,我们就会明确地感受到笔触从左往右的节奏感,带动了整幅作品的画面效果,画面看起来更加灵动,更有韵味。

(四)笔触与情感

水彩画家的内心情感与水彩画的笔触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水彩画中,笔触如彩云轻飘,画面就轻盈飘逸;笔触如电闪雷鸣,画面就给人强烈不安的感觉;笔触如奔放激昂,画面就激情四射;笔触如柔和含蓄,画面就内敛典雅。不同的笔触造就不同的画面效果,更传达出画家个人的情感[4]。

从黄铁山先生的水彩画作品来看,笔触不光是对于空间与节奏的表达,它还可以走入作者和艺术接受者的内心深处。黄铁山先生通过对水彩画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用其独特的笔触语言传达着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牵引接收者的情感,达到艺术中的情感共鸣。就像西方古典绘画一样,艺术家在开始创作时会从情感的角度去考虑,当作品将要完成之时,艺术家又会竭尽全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用笔触语言将最真挚的情感表现在画面当中。黄铁山先生在创作水彩画的过程当中,借助水彩画的笔触技法和语言去表达自己最真挚、最热烈的情感。

就现当代水彩画而言,水彩画家与美术爱好者在创作水彩画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其情感的抒发,他们经常凭借水彩画所展现的特殊视觉效果来引导欣赏者内心情感的共鸣,以达到使其艺术被接受的目的。以黄铁山先生的水彩画作品为例,抛开水彩画的视觉效果与情感的表现,他还借助了运笔的速度、落笔的劲道、水与颜料调和的薄厚、画纸湿润程度等,真实地做到了利用水彩画笔触语言抒发情感。其作品《故乡组画之三》中,夜晚的天空与家乡的远山采用平滑无痕的笔触,没有一丝多余的笔痕。首先将观者带入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意境当中,例如通过描绘空中一抹弯弯的明月,思念远方故乡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作者描绘树木、房子与草地的笔触,湿润柔和,营造的氛围闲适柔美。整幅画体现了水彩与中国水墨画语言的融合,意蕴浓厚,情感丰富。黄铁山先生在创作时用笔触绘出深情,观者在欣赏时用深情去体会笔触,就好比“笔绘心中情,意在笔中现”。

图2 黄铁山《红色故里组画·新中国的明媚阳光—毛泽东故居》 纸本水彩

二、结语

总的来说,笔触在水彩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时而高涨、时而平和、时而激动、时而低落的变化。在黄铁山先生的水彩作品中就可以看到,笔触是水彩画中重要的表现元素,黄铁山先生在创作过程中选择的每一种笔触的表现形式都经过深思熟虑。笔触,在欣赏和创作中是不能缺少的元素,绘画技巧随着观看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艺术批评家赫尔曼·巴尔说:“整个绘画史永远是一部看的历史。看的方式改变了,技巧就会随之而改变。”

猜你喜欢

铁山笔触湖湘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艺术之春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我的铁山我的情
梵高:笔触与激情
天降救星
天降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