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研究

2023-02-20盛红坤李国东

高教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应用型

盛红坤,张 晨,李国东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天津 300270)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8 年8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 年4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在全国正式拉开了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热潮[1]。应用型大学是中国特我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发展起来的,以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技术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但是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中暴露一些问题,且与“双一流”建设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如何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成为了一个现实的焦点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一套应用型大学的管理、教学、资源等体系,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模式。

一、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现有模式特点分析

(一)基于原有专业进行建设,专业多样化

对于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中,基于改善已有的学科专业数量和过于单一化的弊端和不足的目的,开始尝试拓展一流专业的建设范围,使得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范围得到了扩展,从单一学科逐渐变成了多样化的学科专业。如此可以有利于应用型大学形成办学特我,以及形成特我专业,同时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3]。

(二)能力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多

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中,能力培养全面,同时应用型人才众多。实际上,在各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时,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包括技能方面、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研究能力方面等,这些能力的培养结合多样化的学科专业,为一流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型大学培养了能力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且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了一定了成就[4]。因此,通过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凸显了高校的办学特我,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和目标执行不坚定

很多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较少,培养计划和目标没有根据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更新课程设置方案,使得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南辕北辙。有些应用型大学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更多的是参考相同类别的院校,缺乏创新性,不能突出自身特我。培养过程中过于形式化,执行不够坚定,不能与实际培养目标保持一致[5]。

(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多是以学历和职称为主,对于学科带头人等重要职位多为外聘的退休教师。另外,一些青年实验教师通过读博提升自己,然后转为理论课专业教师。因此,在师资结构上不合理,实验教师人员减少,导致每位实验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保证课堂效率,以及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6]。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时,制定的培养方案不合理,包括理论课程占比较大,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和实习活动占比少,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为缺乏,在创新创业能力上也难以提高。一些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呈现“轻教学重科研”的趋势,教师可以通过科研,发表论文和著作,以及发明专利等量化的成绩,评职称、科研项目,而获得直观的经济利益,这就制约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力,不能将教学作为学术来对待,投入精力不足,导致课堂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上,虽然利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能够图文并茂,但是限制了学生们的体验感受。尤其是理工科的实验实践课程,传统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实验感受,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新时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需求,这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计算机作为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和空间,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补充实物实验设备中无法观察的不足,弥补学生对理工科知识感念的不足[7]。

三、制约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课程建设无法跟上专业建设的步伐

应用型大学是以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流本科专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体现出“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匮乏。此外,专业课和通识课的设置比例不协调,通识课较少,导致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缺失。

(二)师资流失和结构问题严重

应用型大学以教学为主,对于科研方面氛围欠佳,而教师的待遇主要是和课时挂钩,导致教师疲于教学,对科研的精力投入偏少,教师的前沿性素质无法提高,学生也无法跟上时代和社会需求。同时,实验教师及“双能双师型”教师的缺少,导致其在实验教学方面缺少与企业和社会的交流[8]。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配套资金支持,且缺少地方经济互动

应用型大学对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是影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办学经费不足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双一流”方案出台之后,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建设规划方案,纷纷拟定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于应用型本科的高校建设经费进行削减,致使其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而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只能流于表面,不能有实质性进步。此外,应用型大学的理念是“服务于社会”,强调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但是应用型大学的高效服务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与地方合作流于形式,致使地方和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信任,因此对于产研合作缺少更深的交流,研究成果转化率低[9-10]。

四、高校推进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研究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应用型大学面对一流本科专业发展的困境和机遇,必须坚持全面发展道路,从课程体系建设、“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教育教改项目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建设及评价和监控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如图1 所示。另外,必须主动与同类型高校、企业加强合作,结合当地经济,深化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上做出新的探索和研究。

图1 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将基础和应用、培养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紧跟新时代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依托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突出一流本科专业的定位、发展方向和特我。精细设计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增加实习实训及创新实验教学的课时,提高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集中现有资源,加快一流特我专业和优势学科的建设,依托高校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凸显专业特我,构建高质量高契合学生和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能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我和重点,对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推动有着非常积极和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中应该多设置“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课时,以及加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加强人才交流共同培养学生,将优秀的企业人才请进来,将他们优秀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引入到课堂上,增加学生对企业工作的了解、对专业和实践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根据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相关要求和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办实训培训班,给青年教师提供企业锻炼的机会,或者让青年教师到“双一流”大学去做交流学者,青年教师可以将从企业和一流大学中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带到自己的课堂上。

(三)教材建设力促一流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拓展教材知识的革新,增强教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强化教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功能。教材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在专业理论课程、实验课和通识课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示范课程,并编写特我实验教材,反映专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理念与成果,满足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围绕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推进教材建设,更新教材的知识架构和内容,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促进一流课程建设,支撑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

(四)教育教改研究力促专业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虽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目的,但是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因此通过组织教师和教学团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的教改科研项目,通过完成科研项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完成教改项目中,教师们需要发表科研论文,这就促进了教师的高效率地成长。另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依据青年的认知规律、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革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五)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改革毕业设计制度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能够培养结合科研项目,紧扣培养目标的方向,实行开放式征题、差额选题和双向选择,并加强质量和进度管理,确保指导质量。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做到加强过程管理,细化管理制度,执行阶段考核,以及对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的综合评定,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成绩综合各个占比得出最终分数。

2.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竞赛在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专业赛事,在比赛的严格考核和淘汰的机制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应对竞赛中各种问题的出现,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以赛促练”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

3.开展课外科研训练活动

集中学校优秀的师资,进行全力指导,指导学生申请各项等级的科研课题。通过优秀教师的科研能力,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让他们能够在科研项目全过程中都参与进来,能够从申报、实施、结项等环节培养他们的科研和写作技能。

(六)“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构建以科研为支撑,较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基础,培养拔尖创新创业型和创新研究型人才为支撑,形成科研高度支持教学及创业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1)科研优势支撑团队。综合各学术带头人的力量,以其为主导,其余学术骨干为主体,建立一支高水平人才培养团队。

(2)科研优势支撑教学。在优势课程结合科研方向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示范实验课程,将科研及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中。

(3)科研优势支撑创新。以课外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等为带动,形成“赛学研”相结合的“双创”培养体系。

(七)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建设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借助显示器,建立一定模型,模仿运行过程的一种技术,是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虚拟仿真实验依托虚拟现实与三维可视化仿真、相似材料物理模拟、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体系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虚拟实验教学示范新体系,支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八)评价和监控体系建设

聘请校外的知名专家担任委员,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审议、指导。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行班导师制度,配合辅导员进行学业和职业能力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实行辅导员、班导师、实习单位导师和工作小组共同管理、测评,且在培养方案进行的中期就进行考察,分析评价学生对培养方向的适合程度,及时进行调整。

五、结束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我,进一步完善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体系。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深了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教材建设,促进了一流课程的发展,开拓了学生的知识眼界;通过教育教改,促进了教师个人发展,提升了教师课堂效率和科研水平;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层次的能力;通过“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到最大化;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通过评价和监控体系建设,保障了各体系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能够高效率的实施。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