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巴喷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改善效果

2023-02-19田俊波陶大欢李玉婷黄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喷丁加巴孔镜

田俊波,陶大欢,李玉婷,黄佩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临床常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1]。但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常会残留神经症状,具体表现为腰部疼痛、酸胀及双下肢麻木等[2]。在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及时给予辅助治疗可以减轻神经症状[3]。现观察加巴喷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改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安陆市普爱医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康复组和观察组,各51例。康复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25~69(41.39±3.79)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4.43±0.56)年;突出部位: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17例,旁侧型18例,极外侧型8例;手术减压节段:L3~L415例,L4~L528例,L5~S1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5~70(41.42±3.83)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4.44±0.57)年;突出部位: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18例,旁侧型17例,极外侧型8例;手术减压节段:L3~L414例,L4~L527例,L5~S1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手术减压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者;(2)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患者;(3)发病前腰部和下肢功能基本正常者;(4)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配合完成训练和研究者;(5)知晓本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腰椎手术史者;(2)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存在禁忌证者;(3)存在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者;(4)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康复组予以康复训练,术后3周练习,20~30次/d。在患者腰背功能恢复良好后,增加训练难度。仰卧在床上,屈曲膝关节,使足下面贴在床面上,双臂自然放于胸部,抬起腰背部,使支撑点落在双足跟、头部,维持5~8 s后将腰背部落回床面上,抬起和落回腰背部的速度不宜过快。术后3周练习,20~30次/d。术后共训练1个月,训练强度不得导致患者不适和劳累。观察组在康复组基础上使用加巴喷丁治疗:术后第1天晚上口服1次,0.3 g/次。术后第2、3天口服,0.3 g/次,3次/d。之后根据临床疼痛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增减药量,但最大用药剂量不得超过2.4 g/d。术后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腰椎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项目包括四类,其中主观症状评分范围为0~9分,临床体征评分范围为0~6分,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评分范围为0~14分,膀胱功能评分范围为-6~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好。(2)疼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腰椎及下肢神经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高代表疼痛重。(3)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不良反应。

1.5 改善效果评价标准 改善效果:治疗后腰椎及下肢神经症状基本消失,腰椎功能改善为显效;治疗后腰椎及下肢神经症状明显减轻,腰椎功能改善为有效;治疗后腰椎及下肢神经症状未减轻,腰椎功能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改善效果比较 康复组显效15例(29.41%),有效26例(50.98%),无效10例(19.61%),总有效率为80.39%。观察组显效23例(45.10%),有效25例(49.02%),无效3例(5.88%),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χ2=4.320,P=0.038)。

2.2 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膀胱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膀胱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康复组(P<0.01),见表1。

表1 康复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VA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康复组,ADL评分高于康复组(P<0.01),见表2。

表2 康复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康复组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1例嗜睡、1例恶心、1例眩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这些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未经治疗亦得到缓解。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4,P=0.241)。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较常见疾病,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发于多个年龄段,其中以工作中需要弯腰、持重、久坐的人发病率较高[5]。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还会导致其下肢麻木、行动受限,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有些患者甚至会因为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家庭和社会角色转变、需要他人照顾、无法正常开展社交活动而出现心理问题。部分病情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马尾综合征,使患者发生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引发心理问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降低、弹性减弱,进而使纤维环出现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椎间盘破裂,髓核和纤维环突出[6]。此外,损伤的积累、先天发育异常、妊娠、遗传、年龄等因素也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临床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通常采取药物、针刺及推拿等治疗,并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但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摘除髓核,解除神经压迫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而且不会破坏脊柱的生理结构[7]。术中椎间孔镜可从腰椎的一侧进入病变部位,充分利用人体自然通道,不会对腰椎的稳定性结构造成破坏。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切口美观性好等优势[8]。但临床研究发现,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出现髓核残留,手术操作可能会对神经根、硬膜囊造成刺激,使椎管内的静脉丛和终板发生渗血,或者术后神经根周围发生无菌性粘连,从而使患者在术后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等神经症状[9]。

保持腰椎稳定的组织主要包括韧带、肌肉、椎体、纤维环、关节面软骨等。腰背肌耐力增加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腰椎稳定性失衡和腰痛可起到重要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腰部肌肉的耐力和强度,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和协调性[10-11]。但单纯进行康复训练起效慢、效果不明显。加巴喷丁是γ-氨基丁酸衍生物,最初在1993年上市,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用于临床。动物实验表明,加巴喷丁可起到解除痉挛、镇痛等作用[12]。之后,加巴喷丁被批准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留的神经痛,在临床实践中也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也有学者将加巴喷丁用于治疗舌咽部神经痛、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根型颈椎病等,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3]。本研究中,我们将加巴喷丁用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结果证实使用加巴喷丁的患者治疗效果、腰椎功能评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更好,虽然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症状均较轻,无需进行特殊治疗。由此可见,加巴喷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可减轻疼痛,提高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不会影响治疗的安全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喷丁加巴孔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印度 圣母节
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