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3-02-19刘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吸入性皮质激素支气管

刘红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于儿科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是炎性细胞诱发产生的气道炎症,可造成呼吸道出现不可逆的狭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引发窒息、猝死等情况,对患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有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措施为止咳、平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可显著控制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不足造成的气体交换障碍症状[2]。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因而难以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案,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对患儿损伤,充分保证患儿身体健康[3]。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最为有效、安全的方式,尤其对急性发作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更具有价值。本研究选择医院儿科治疗的102 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为探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疗,重点分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5 日~2020 年7 月5 日本院收治的102 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1 例。实验组年龄1~8 岁,平均年龄(4.57±0.87)岁;男28 例,女23 例;病程5~18 个月,平均病程(18.56±3.26)个月。对照组年龄1~8 岁,平均年龄(4.53±0.92)岁;男27 例,女24 例;病程6~17 个月,平均病程(18.51±3.37)个月。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研究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②对本研究均持有保密协议;③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④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⑤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发热、喘憋等症状,疾病发作时双肺间有弥漫性或散在性的湿啰音、哮鸣音,面色苍白,三凹征较为显著。

1.2.2排除标准 ①近1 个月内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②支气管先天发育不良的患儿;③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儿;④有肝肾功能疾病的患儿;⑤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儿;⑥有精神认知障碍性疾病的患儿。

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患儿孟鲁司特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53)治疗,4 mg/次,1 次/d,连续用药7 d。

实验组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将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5)和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上海勃林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50173)混合后加入雾化面罩装置中通过雾化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吸入用布地奈德用量为2.5 ml,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用量为1.25 ml,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为10~15 min,2 次/d,连续用药7 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呼吸困难、发热等疾病症状消失,胸片检查结果正常;有效:患儿疾病症状有所缓解,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有所缓解;无效:上述内容均未实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肺部啰音、咳嗽、发热、呼吸困难。③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肌损害、头晕、腹泻。④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静脉血检测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指标主要包括IgM、IgG、IgA。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实验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IgA、IgM、Ig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药物治疗期间,实验组发生1 例腹泻,1 例心肌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发生3 例心肌损害,3 例腹泻,2 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由气道炎症引发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微血管的渗出性和通透性提高,同时伴随呼吸道平滑肌痉挛情况,急性支气管哮喘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威胁[4]。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为儿科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因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发生率显著较高,疾病的发生率达到7%[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黏液分泌量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等,进而影响气道通气功能,严重时造成肺功能异常。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疾病进展、缓解疾病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复发。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常规治疗措施为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孟鲁司特钠为临床常规治疗药物之一,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症状,但难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反复发作,并不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获得认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损害、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7]。实验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疾病损害,恢复患儿健康[8]。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效果较为理想。布地奈德是目前唯一可通过雾化方式直接吸入呼吸道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吸入治疗,可让药物与呼吸道黏膜直接接触,药物的有效浓度较高,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用药量少等特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9]。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可让药物快速到达肺部,抑制组胺释放,可有效降低细胞释放炎症因子[10]。布地奈德混悬液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渗出和组织免疫反应,还可控制气管收缩物质释放,减少痰液分泌,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效控制炎症介质水平,促进疗效提升[11,12]。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改善疾病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有利于减轻疾病对患儿的损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吸入性皮质激素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