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25羟基维生素D表达与心血管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3-02-15刘学森王佩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脉压收缩压心血管

刘学森,王佩佩

H型高血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显著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常会引起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1]。H型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增强,易引起舒张血管类物质的减少和反杓型或非杓型血压比例的升高,这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2-3]。维生素D与高血压、血管壁重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损伤[4]。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是由人体肝脏分泌的,参与维生素D合成代谢的一类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与维生素特异性结合,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5],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VD)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存在的主要形式,对人体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影响,25-OH-VD缺乏会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6],推测二者可能与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探究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及25-OH-VD的表达水平与心血管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能具有一定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15例H型高血压病人为H型高血压组,选取本院同期85例非H型高血压为非H型高血压组,同时选取本院1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考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改版[7];②临床资料完整;③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Hcy≥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Hcy<10 μmol/L);④有高血压病史且服用降压药物,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恶性高血压、自身免疫疾病病人;②合并心力衰竭病人;③近期使用抗炎类、免疫类、激素类等可对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者。H型高血压组,病人年龄45~76(63.4±13.5)岁;病程4~17(13.2±0.6)年;男62例,女53例。非H型高血压组,病人年龄44~75(62.8±12.7)岁;男46例,女39例。对照组,体检者年龄46~75(64.1±12.9)岁;男67名,女53名。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样品采集均取得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液样品预处理 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3~5 mL,室温静置20 min,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浆,收集血清装至特定离心管中,于-80 ℃冰箱内保存备用,用于后续相应指标的测定。

1.2.2 血清DBP及25-OH-VD表达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根据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美国Invitrogen公司生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血清DBP及25-OH-VD表达水平的测定。

1.2.3 心血管功能指标测定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受试者血清Hcy水平;用EW-BW34血压计(日本Panasonic公司生产)测定受试者的血管超负荷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采用VIVID7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生产)、IE33心脏彩超(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检测受试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指标的测定及计算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

1.2.4 随访 对所有病人随访1年,随访截至日期为2020年1月,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按照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预后不良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失访病例。

2 结 果

2.1 各组受试者基本资料、心血管功能指标及血清DBP、25-OH-VD的表达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E/A及LVEF下降(P<0.05),舒张压、收缩压、脉压、IVST、PWT、LVEDD、LVMI均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及E/A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cy、LVMI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3组间性别、年龄、病程、降压药使用时间及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基本资料、心血管功能指标及血清DBP、25-OH-VD的表达水平比较

2.2 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与心血管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表达水平与收缩压、脉压、LVMI呈负相关(P<0.05),与E/A、LVEF呈正相关(P<0.05);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25-OH-VD表达水平与收缩压、脉压、LVMI呈负相关(P<0.05),与E/A、LVEF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2。

表2 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与心血管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3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病人血清25-OH-VD、DBP表达水平比较 115例H型高血压病人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7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7%。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降低(P<0.05)。详见表3。

表3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比较(±s)

2.4 血清DBP、25-OH-VD的表达水平对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DBP表达水平诊断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敏感度为84.1%,特异性为71.7%,截断值为448.728 mg/L;血清25-OH-VD表达水平诊断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不良预后的AUC为0.864,敏感度为81.2%,特异性为76.1%,截断值为58.152 nmol/L。详见表4、图1。

表4 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对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

图1 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预测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曲线

2.5 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将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作为因变量,以血清DBP、25-OH-VD、收缩压、脉压、E/A、LVEF、LVMI、Hcy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脉压、LVMI、Hcy水平升高,DBP、25-OH-VD、E/A、LVEF水平降低均是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5。

表5 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Hcy是人体中的必需氨基酸之一,Hcy代谢紊乱及合成失衡均会引起疾病,血浆中高水平的Hcy与H型高血压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均相关,高水平的Hcy会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促使心血管功能发生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8-9]。因此,及时对病人心血管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DBP是肌动蛋白清除系统的成员之一,多存在于血浆中,当心肌组织受到损害时会释放大量F-actin进入血液,对人体内皮细胞及血管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DBP能与G-action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肝脏发挥F-actin清除作用。有研究发现,DBP具有减轻心肌损伤及心血管保护作用[10]。25-OH-VD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低25-OH-VD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1]。25-OH-VD通过抑制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心肌细胞的肥厚和炎症、抗感染及动脉粥样硬化来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而低水平的25-OH-VD常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2-13]。因此,推测DBP、25-OH-VD与H型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非H型高血压组,与贾坚等[4]的研究结果类似,血清DBP及25-OH-VD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病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受损有关。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清E/A、LVEF下降,收缩压、舒张压、脉压、IVST、PWT、LVEDD、LVMI均升高。E/A、LVEF、IVST、PWT、LVEDD、LVMI常用来评估病人的心脏功能[14],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常用来评估病人血管功能[15]。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及25-OH-VD表达水平与收缩压、脉压、LVMI呈负相关,与E/A、LVEF呈正相关,表明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DBP及25-OH-VD表达水平与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DBP及25-OH-VD的表达水平越低,心血管功能越差。对病人进行随访,115例H型高血压病人中47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7%,预后不良组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表明病人血清DBP、25-OH-VD表达水平越低,病人的心血管功能越差,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越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结果显示,收缩压、脉压、LVMI、Hcy水平的升高,DBP、25-OH-VD、E/A、LVEF水平的降低均是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DBP及25-OH-VD表达水平对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当血清DBP水平低于448.728 mg/L,25-OH-VD水平低于58.152 nmol/L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较大,需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清DBP及25-OH-VD表达水平与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但是关于DBP及25-OH-VD在病人体内变化的具体表达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脉压收缩压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