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裱”记忆

2023-02-09王喆宁

环球人物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西旧物设计

王喆宁

2022年10月,林西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晚上11点半,忙碌一天的城市几乎安静下来。一栋三层小楼里,还亮着一盏灯。偌大的工具桌前,旧物拆解装裱师林西依旧在工作。她戴着黑框眼镜,手中拿着螺丝刀,正在拆解胶卷相机。随着手上工具的变换,完整的相机逐渐被分解为一个个零件。

林西是“95后”,外表甜美、性格开朗,爱好却十分“硬核”——热爱电子产品,喜欢打游戏,也对解构艺术充满热情。2020年9月,林西“误打误撞”进入旧物拆解和装裱行业,即把旧物进行拆解后,装裱成为艺术品。因为入行早,她也成为国内这一新兴行业的试水者之一。

如今,凭借一身好手艺,加上生动有趣的视频宣传,林西的工作室规模越来越大,业务也愈加广泛,吸引了不少客户。谈到这份职业对她的影响,林西对《环球人物》记者感叹道:“我十分热爱这份职业,这份职业也拓宽了我的人生维度。”

从小就爱“拆东西”

小时候,林西的兴趣就与众不同,“比较偏男性化”。“我喜欢拆东西,比如家里的录音磁带、汽车模型什么的。虽然这些小件儿被拆坏后,我无法还原,但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她回忆道。

因为家庭氛围的影响,林西从小性格直率、有主见,想到什么会立即付诸实践,“做事情效率很高”。上大学时,她攻读土耳其语专业,辅修新闻学。一次,朋友夸她唱歌很好听,建议她尝试做短视频。那时,正值短视频行业兴起,林西思考后,“觉得可以试一试”。

林西为客户装裱的“象征爱情的生命之树”。

林西裝裱的诺基亚N97。

林西正在工作室完成装裱工作。

这一试,让林西赶上了巨大风口。成为唱跳博主后,她很快收获了几十万粉丝,成功赚到第一桶金。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实现了经济独立,也使得她面对镜头不再畏惧,表达更加自然,“比较有亲和力、接地气”。

林西对装裱的兴趣,主要发生在大学时期。2018年,林西与朋友到日本旅行。当时,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昆虫特别展,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墙面上,各式各样的昆虫标本被装裱于相框中,其中一面墙上挂满颜色各异的蝴蝶标本,强烈冲击着林西的视觉。一些肢解的标本,清晰展示了昆虫的构造,开启她了解解构艺术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林西前往英国深造。读研期间,她参观了很多展览馆和博物馆,深受其艺术氛围的影响。真正让她萌生做电子拆解的,是一次环保时装周活动,作品均由塑料等废旧材料改制而成,旨在通过不同创意向受众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林西保留了很多过时的数码产品,没舍得扔,比如PSP游戏机、初代iPhone手机等,“这个活动让我想到用电子垃圾做艺术品”。回想起日本的昆虫展、伦敦娃娃博物馆运用的排版和拆解等艺术形式,她从中获取了不少灵感,决定从拆解和装裱入手。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林西先拿自己的游戏机“开刀”。因为没有专业学习过拆解,遇到不会的地方,她就上网查找教学视频,边学边拆,“遇到螺丝钉就拆下来,遇到胶水就加热烘烤”;缺少什么工具就在网上下单,桌子上逐渐堆满各种螺丝刀、镊子、酒精、结胶液……

渐渐地,林西摸索出一套制作流程:先确认可以进行拆解的部分,之后把零件清洗、擦拭干净;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后,设计、绘制手稿,将具有价值的信息标注在零件旁边;完成后拍张照片,传到电脑上,输入文字,做成电子版;最后将图纸打印出来,把零件粘上去,完成装裱。

2020年9月,林西花了整整3天时间,将一台iPhone4进行拆解和装裱设计,挂在客厅的墙上。她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没想到反响热烈,不少朋友问她在哪儿能买到类似的工艺品。

当时,林西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蓝海行业。她发挥多年来制作短视频的优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宣传视频:“用过的手机不要丢,让我帮你稍加设计一下。”短短1分钟左右的视频,竟然收获上千点赞量,林西的账号也涌入上万粉丝。短短几天内,她的微信被客户“加爆了”,订单数达到200个。直到半年后,这批订单才逐一交付。

摸索属于自己的“打法”

林西决定专职从事电子装裱这一职业,是顺其自然发生的事。“我热爱这件事,那就去做。” 突然“走红”后,她几乎没有犹豫的时间,立即决定开设工作室。“完成一件作品要花费7天时间。视频火了后,订单量暴增,人手不够,我一个人做不过来,于是决定招聘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

经过考量后,林西将工作室地址选定在山东潍坊。“水电、工资、房租,都比大城市低很多,而且也有一定的人才。另外,装裱的画框需要大量木材,这里也有木框厂,所有的成本都能降下来。”

即便如此,林西在创业初期还是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就是技术问题。有时,客户会寄来一些老物件,比如双反相机等。因为资料很少,她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研究其背景和构造,有时甚至需要半个月的调研时间。

此外,工具的选用也需要反复尝试。“最难拆的应该是手表,零件都很小,需要更精细的工具才能完成。”林西说。刚开始装裱的时候,她尝试过很多款胶水。“第一次使用胶水进行固定后,零件没几天就掉了。后来我又试了十几款不同的胶水,确保可以很快粘住又不会掉下来。”

常见的电子产品,林西通常只需要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拆除和设计。设计时,她首要考虑美观度,通常会以此为标准进行取舍,把重要的零件留下。设计图大多采用曲线、直线加上文字和图片,想要设计得新颖、清晰,资料整合尤为重要,需要大量搜集资料后,找到这一物品的特殊背景,比如其历史意义或当时是否有技术革新等。

“遇到不会拆的,我会求助专业人士,他们教我应该如何去拆;遇到设计类相关的问题,比如有瓶颈的时候,我也会通过招聘来扩充自己的智囊团。”林西说。她倾向于招聘热爱电子产品的小伙伴。但往往精通数码与擅长设计不可兼得,因此在工作室成立初期,大多数产品需要她亲力亲为。只有拥有成熟设计模板的产品,如手机等,可以交由其他成员完成。

在国内,这一行业属于起步阶段,林西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也曾经历迷茫期。“比如2021年年底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觉得它是电子垃圾,所以我做直播的时候需要解释很久。”

早期做短视频让林西积累了不少经验。她意识到,应该将业务与宣传相结合。于是,她白天通常在工作室设计、装裱,晚上做直播,解答观众的疑惑,也分享一些设计背后的故事。此外,她经常拍摄一些短视频用作宣传,从构思、写脚本,到录制,“基本上什么都得自己想”。

如今,林西已经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打法”,团队成员互相配合,越来越默契。“现在基本每个部门都有一个负责人,我想到一个方向,他们会去思考具体做法,效率比以前高,办的事也比以前更多。”

谈到创业至今的成果及变化,林西表示没有具体的方法。“只要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这样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林西的抖音賬号截图。

“沉甸甸却又温暖的感觉”

从业以来,林西收到过各式各样的旧物,在开始拆解前,会向客户询问背后的故事,“每件物品都藏着主人公一段独特的人生记忆”。虽然这些物品都由众多零件构成,拿在手里冷冰冰的,但林西内心总会有“一种沉甸甸却又温暖的感觉”。

2021年,林西收到一个特别的订单。这位客户同时寄来一块手表和一枚钻戒,其中手表是他与已故妻子的爱情信物。当年结婚时,妻子将这块手表送给他。两人一直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且幸福。然而在2019年,妻子因病去世。他不舍得再戴这块表,便将其与结婚戒指一起寄给林西,希望通过装裱的方式,将珍贵回忆永久封存。

如今回忆起来,林西依旧感慨万千:“我几乎是全程哽咽着完成了这部作品。”她在思考后,做了一棵“象征爱情的生命之树”——手表的零件层层叠加,几条路线最终汇合在了终点——那枚象征两人美好爱情的戒指。

这件作品成为林西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我每次看到它、想起它,都好像被一根弦拉了一下。它在提醒我,被生活推着走,也要关心身边的人,珍惜一些小确幸,因为这些才是情感的归属。”林西说,“我希望记忆不是被尘封的,而是应该被叙述、被收藏、被纪念的。机械并不是冷酷的,它能承载情绪价值,可以讲述暖心的故事。”

同样在2021年,一位客户找到林西,希望将他父亲的理发工具装裱起来。父亲在40多岁时因病去世,那年这位客户只有18岁。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成为他的心结。小时候,他与父亲感情好得像兄弟:一起在田里干活、在台球厅切磋技艺、骑大铁驴……父亲做了近30年的理发师,自学成才,每一把刀都亲自磨,刮头、剃头、刮脸、剪发,样样精通,甚至可以给满月的小孩刮头。因为父亲走得很突然,那几年他特别伤心,也想完成父亲心中的遗愿,于是决定继承理发手艺。他对林西说:“爸爸看到今天的我,一定很欣慰。”

左图:林西将自己的装裱作品挂在墙上展示。右图:林西工作室的成员正在为她拍摄视频。

林西听完他的故事,选择用最直白的方式,把饱经风霜的理发工具规整地安置在展示框中,再配上一首写给父亲的诗歌。“被客人信任、拿到这样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物品时,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分量和他对父亲的敬仰。”林西通过装裱,让更多珍贵的情感和回忆能够不被忘却。

除了成为情感和记忆的装裱者,林西也不断记录下这些时代的产物:上世纪70年代的摩托罗拉手提电话“大哥大”、乔布斯设计的初代iPhone手机、2009年推出的诺基亚 N97、 2014年购入的锤子 T1 手机、MP3播放器……

目前,在林西工作室,常规手机的设计与装裱手工费定价约为600元,设计费300元左右,而难度更大的电子产品,设计费会上千元。2021年,林西工作室的营收已经达到300万元。但她没有局限于旧物拆解与装裱,还将业务扩大到新品设计、直播带货和开设拆解设计课等。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一些企业开始向她寻求合作,如果一个订单做40件产品,销售额就可达到20万到30万元。

据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报告显示,从手机拥有量来看,近几年,中国人均新旧手机拥有量为4.58部。因为大量手机闲置,越来越多企业涌入手机拆解和装裱赛道。人们寄托于旧物的情感,也逐渐催生出“万物皆可裱”的潮流,使得这一行业不再局限于电子产品。如今,对林西来说,旧物拆解和装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能够帮助更多人获得情感价值。

林西:1996年出生于北京,旧物拆解装裱师,201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小西设计所创始人。

猜你喜欢

林西旧物设计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干杯吧,朋友(短篇小说)
林西矿业煤场网壳抗推支座设计与受力分析
烧不掉的兄弟情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巴啦啦,旧物大变身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旧物招领:“废品”蕴藏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