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牛羊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2-08张自由徐小鹏杨献超付亚男王飞龙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洛阳市牛羊肉牛

李 杰,张自由,王 彪,徐小鹏,杨献超,付亚男,王飞龙*

(1.洛阳市种业发展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2.洛阳市洛瑞牧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河南省是我国畜牧养殖大省,肉牛年屠宰能力和牛冻精生产及供种能力居全国第一[1]。2022年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在做强酒业、奶业、中医药业上求突破,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培育本土乳品龙头企业。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22〕31 号)[2]《关于推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办〔2022〕115 号),大力推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认定洛阳市辖区6 个县为河南省养牛重点县。

2022 年洛阳市肉牛饲养量46.3 万头,奶牛存栏1.82 万头,奶产量16.27 万t,肉羊饲养量160.05 万只,在河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洛阳市牛羊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明确大力发展牛羊产业使其作为振兴乡村实业经济的主要抓手。为此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洛政〔2022〕44 号),成立了以市、县领导工作专班,强力主抓牛羊产业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本文对洛阳市牛羊发展现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并制定出2023年牛羊发展目标,为洛阳市牛羊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推进牛羊产业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1 牛羊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2 年,洛阳市牛饲养量46.3 万头,位居全省第五位,同比增幅0.72%;羊饲养量160 万只,同比基本持平;牛奶产量16.27 万t,同比增长0.81%。由于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成绩突出,得到省厅的通报表扬。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工作会议上,洛阳市农业农村局代表洛阳市围绕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做典型发言。

计划到2025 年,全市牛饲养量60 万头,羊饲养量200 万只,奶产量20 万t,牛羊全产业链基本完善,产值达到300 亿元[3]。

1.1 养殖规模稳步增长

1.1.1 肉牛养殖情况

牛饲养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2022 年全市肉牛饲养量46.3 万头,其中存栏30.29 万头、占全省的7.56%,出栏15.99 万头、占全省的6.57%,主要品种为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牛、安格斯等。全市存栏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10 家,存栏100 头以下养殖场(户)24462 家。现有市级养殖龙头企业11 家,其中伊川县鸣皋镇的辰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最大单体牛舍32000m2,设计存栏量7000 头,投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高端肉牛育肥基地;伊川县鸦岭镇的成兴农业有限公司设计存栏量6000 头,投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能繁母牛养殖基地。6 个养牛大县牛饲养量达到40.88 万头,占全市的88.32%,同比增长4.13%,除伊川县下降5.34%外,汝阳县、宜阳县、孟津区、洛宁县、嵩县分别增长10.47%、9.18%、8.68%、4.38%、0.57%。偃师区同比下降38.18%,新安县同比下降21.12%。

1.1.2 奶牛养殖情况

2022 年全市奶牛存栏1.82 万头,占全省的4.55%,奶产量16.27 万t,占全省的7.4%。主要品种为荷斯坦奶牛,主要集中在孟津区、偃师区、嵩县、洛宁县和伊滨区。洛阳市积极推广高产奶牛冻精,加快中低产奶牛的改良,将奶牛品种登记与DHI 测定结果相结合,不断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奶牛单产水平大幅提高,达到9.1t,29个规模场中有6 家规模养殖场突破10t,其中洛阳爱荷牧业有限公司产奶牛305d 产奶量为13.69t,在全省参测奶牛场中排名第一。

1.1.3 肉羊养殖情况

2022 年全市肉羊饲养量160.05 万只,位居全省第八位,其中存栏80.09 万只、占全省的3.94%,出栏79.95 万头、占全省的3.37%,主要品种为豫西小尾寒羊、伏牛白山羊等多个地方品种,波尔山羊、湖羊、杜泊羊、莎能奶山羊、东弗里生奶绵羊等引进品种,洛阳鑫洛集团年出栏20 万只,居全省前列,洛宁鑫宁、祥顺农牧、三阳畜牧、宜阳远大、汝阳龙须坡等一批肉羊大型规模养殖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养殖区域集中在6 个养牛大县和新安县,7 个县区的羊饲养量占全市的93.97%。

1.2 良种繁育体系完善

全市现有能繁母牛16.53 万头,当年可生仔畜11.69 万头。洛阳市围绕育种、改良、繁殖、防疫做工作,建设市县乡村四级 “冻精冷链储运网络”,洛阳市的洛阳市洛瑞牧业有限公司前身为河南省洛阳白马寺种公牛站,是1976 年农业部首批建设的八家国家级种牛站之一,年产优质良种肉奶牛冻精230 余万剂,种公牛年冻精单产居全国前列,可为全国品种改良、性别控制、胚胎移植等提供优质冻精及技术服务。全市规划建设完善106 个人工授精站(点),其中6 个养牛大县分别在重点养牛乡镇和示范村建设人工授精站(点)72 个,不断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完全满足养牛户的改良需求。

1.3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饲草方面,洛阳市有天然草场1021.1 万亩、饲草产量22 亿kg,玉米种植面积200 万亩、年产秸秆28 亿kg,饲料加工企业30 家、年生产能力300 万t,可以满足洛阳市草畜动物饲料供给。同时,南部山区半山区大量的荒山荒坡可用于牛羊放牧,基本可实现6~8 个月“零成本”饲养。同时洛阳市还依托粮改饲项目,每年种植饲料专用玉米10 万亩,提高饲料的营养转化率。

1.4 交易市场规模扩大

规模以上牛羊养殖场一般有固定销售渠道,规模以下养殖户一般根据市场行情、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市场自销。嵩县积极推进豫西肉牛产业园项目建设,年交易量由5 万头增加到10 万头。该市场发起于解放初期,占地50 余亩,有经纪人50 名、管理人员10 名、运输等其他相关从业者600 名,每年大约交易5 万头肉牛、交易额3亿元,辐射西北、东北、西南等多个省份,是河南省最大、国内知名的交易市场。洛宁县建成了金丰农牧豫西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3 万头以上,切实解决了牛羊交易不畅难题。

1.5 屠宰加工规模偏小

屠宰方面,以个体屠宰为主,2021 年瀍河区建成蒙原牧业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能力10 万头(只),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日屠宰量日屠宰量春节期间达到100 头左右,平时不足20 头。加工方面,产品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热鲜肉、冷冻肉和少量熟食,全市尚无大型牛羊产品深加工企业。

1.6 本地乳企带动能力不强

科迪巨尔、生生乳业、阿新奶业三家乳品加工企业,设计年加工能力16 万t,可生产常温液态奶、低温酸奶、巴氏消毒奶、乳品饮料、学生奶等产品。2022 年加工量1.61 万t,占全市奶产量的9.9%,营业收入1.2 亿元。

2 工作开展情况

2.1 专班推进,定期调度

洛阳市成立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参与的牛羊产业工作专班,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22 年市委组织养牛大县主要领导、养殖大户代表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全市牛羊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了解情况,研判生产形势。市委副书记在洛宁县主持召开了全市牛羊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了:“紧盯目标促发展、内育外购扩规模、储足饲草保生产、完善体系精服务、压实责任抓落实、严格考核明奖惩”等六项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洛阳市乡村振兴月调度会上,每次都强调抓好牛羊产业发展工作,要求在宏观上做好总体规划、确定养殖主体、突出后续服务,真正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提高群众养殖的积极性。

2.2 强化项目引领,扩大养殖规模

一是坚持招商建大场。汝阳县政府与伊利乳业合作,存栏4000 头的现代化奶牛场预计今年2023 年年底建成并投产;孟津区已建成存栏2500 头的奶牛场。全市新建千头以上的肉、奶牛场达10 家[4]。二是坚持“抓大不放小”。理清思路,强力推进中小型牛场的建设。两年来,扩增存栏50 头以上牛场142 个,扩增存栏5 万头[4]。三是坚持“繁育+外购”。加大对母牛扩群繁育的力度,增加基础母牛的数量。扩建运营洛阳市辖区内的两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赴全国各地采购牛源,快速提高洛阳市牛群总存栏数量。

2.3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在区域规划上,分区分类推进牛羊产业发展,南部生态发展区采取农户圈养、荒坡放养和规模场繁育等方式,重点发展母牛养殖,保障基础生产能力[3];环都市区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利益分红、代养托管收益分摊等规模养殖模式,促进扩群增量[4]。二是在发展模式上,肉牛养殖大县嵩县引进服务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互联网平台—“牛叮当”小程序,为肉牛养殖提供一站式服务[1]。在全县力推“托牛所”的养牛新模式,并且做大做强牛交易市场,成立“牛交所”,这种新形式的牛产业链模式得到省政府的肯定,在全省得到大力宣传推广;肉牛养殖大县洛宁也及时推出各种形式的养牛模式,鼓励广大养殖户积极参与,提高了其从事养牛业的积极性,并且收益稳定性也日渐提高。

2.4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财政支持。现已落实到位省市产业项目扶持资金2552 万元,完成粮改饲面积10.25 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33%。争取用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5 亿元。各县区积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全市统筹3.8 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政策性补贴,孟津区谋划1.5 亿元地方债劵建设奶牛产业示范园,嵩县出台“牛十条”,伊川县安排资金对全县所有能繁母牛进行补贴[4]。二是金融支持。市县两级财政拿出1.3 亿元风险补偿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担保和贴息。银行机构开展多种形式贷款服务,年发放总贷款7.68 亿元,为养殖户解决资金的难题[4]。三是保险保障。联系中原农险、人保、太平洋等公司,对全市辖区养牛户应保尽保,全市参保母牛头数已达4 万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2.5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准

紧紧围绕养牛专业队伍的建设,孟津区成立了“肉牛奶牛行业协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肉牛奶牛改良技术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兽医队伍人员,提高服务能力[4];宜阳县完善疫病防治、疫情监测等三级防疫网络,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嵩县聘请在职在岗县、乡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骨干共58 人组成技术服务队,积极下乡,开展养牛疾病防治、饲料营养配比、品种选育选配等知识的推广;伊川县实行“政府提供冻精、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办法,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品种改良服务,扩大母牛存栏数量。

3 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各县区对牛羊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配套政策,但当前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县区发展不平衡

从国调队反馈的数据看,6 个养牛大县中,只有汝阳县牛饲养量同比增长达到10.47%,完成省定10%的目标任务,宜阳县、孟津区、洛宁县、嵩县分别增长9.18%、8.68%、4.38%、0.57%,伊川县出现了负增长,牛饲养量同比下降5.34%。分析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县区没有真正把牛羊产业摆在重要位置,在规模养殖、品牌培育、延链补链等关键性环节上下功夫还不够,没有把牛羊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富民产业、主导产业来抓。二是发展观念不新。部分干部片面认为牛羊产业是传统产业、污染较大,对畜牧业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审时度势、乘势而上。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县区没有及时出台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在破解融资贷款难“没钱养”、用地落实难“没地养”、环保治理严“不能养”等瓶颈问题方面,还不够有力有效,致使产业发展受限。

3.2 融资难度大

一是农村信用评定工作进展缓慢。全市开展“整村授信”的有145 个村,占全市的4.5%,授信户1906 个,绝大部分农户还无法享受30 万元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政策。二是开展活体抵押业务覆盖面较小。规模养殖企业的土地基本是租赁性质,无法进行抵押贷。银行进行活体抵押贷款较少,全市仅有3 家养殖企业得到了活体抵押贷款,贷款资金700 万元。

3.3 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特别是散户专业培训程度偏低,习惯依赖自有经验,推广品种改良、饲料配给、精准防疫等新技术难度很大。专业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比如,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基本都采用全价日粮混合技术、疫病防控等技术,肉牛一个月即可增重55kg 左右,而散户养殖一般只能增重40~45kg。

3.4 本土乳企市场占有率低

洛阳市有科迪巨尔、生生乳业、阿新奶业三家乳品加工企业,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产能16 万t,2022 年加工产量仅1.61 万t,占全市总奶产量的9.9%。生鲜乳产量的90%由周边的焦作蒙牛、济源伊利、新郑光明和郑州花花牛收购。分析原因,主要是品牌影响力低,产品单一,植物、低糖等功能性奶产品少,奶粉、奶酪、黄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空白。科迪巨尔产品销售70%供应本地,其余销往周边省市,生生乳业、阿新奶业主要生产低温奶,产品销售仅仅只在洛阳地区。

4 制定措施及建议

4.1 继续加大信贷政策落实力度

银行机构围绕牛羊重点村开展信用评定,积极开展惠农e 贷、智慧畜牧贷、活体抵押贷等信贷业务,做到应贷尽贷。主动联系涉牧小微企业,对符合续贷条件的企业贷款给予大力支持[5],切实降低牛羊产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加快完善保险政策,扩大农业养殖场的保险覆盖面,将基础母牛保险扩大至洛阳市所有县区,增加保额,切实保障畜牧养殖户的利益[3]。

4.2 积极完善肉牛产业链条

一是依托粮改饲项目,大力发展全株玉米青贮,在黄河滩区种植苜蓿等优质饲料;二是依托洛瑞牧业,加强牛羊良种供应体系建设,推广伊川县“政府提供冻精、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办法,免费为养殖户服务,扩大母牛存栏数量;三是落实“集中屠宰、集中检疫”管理制度,规范肉牛屠宰。引育肉牛深加工企业,实施精细化分割,提高牛肉附加值,打造特色牛肉品牌。四是支持嵩县闫庄等地进行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建立肉牛网络交易平台,将活牛交易做到全国,盘活肉牛交易流通。

4.3 培育壮大乳品龙头企业

在消费方面,按照2021 年河南省人均消费牛奶14.4kg 计算,洛阳市居民年实际消费量12万t 左右。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洛产洛销”、“洛材洛用”、“洛财用洛”惠企政策,支持科迪巨尔、生生、阿新等乳品企业建立“品牌加工+供应基地”模式,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增加销售渠道,增强带动能力。鼓励本土乳企通过自建店面、投放自助售奶终端、产品直销等方式,加大销售力度。一是推广嵩县亚杰牧场建加工直供模式,提高养殖效益;二是由城管部门牵头,推广生生乳业在居民小区建自动售卖机,开展奶品直供模式;三是由教育部门牵头,推广科迪巨尔与学校合作,直供“学生奶”模式。洛阳市在校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有91 万名,按每人每天一份学生奶(220mL)计算,每年消费量可达7.3 万t;四是由商务、食卫部门牵头,使本地品牌乳制品进入大中型商超,扩大销量。

4.4 创新肉牛养殖模式

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结合山区丘陵地区特点,大力培育以散养为主的家庭牧场,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支持以“户繁企育”方式发展企业规模化养殖,完善养殖企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产业加快发展。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业设施设备等入股,实现养殖和投资分离,在壮大牛羊养殖业的同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4.5 提高专业化水平

围绕牛羊种养、电商和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种业发展等技术团队为依托建立实训基地,以龙头企业、专业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建立农民学校,实现农民教育与产业对接、就地就近培训农民,不断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培训,加快推广全混合日粮技术、疫病防控、粪污治理应用等技术,提升规范化饲养水平。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改革,健全社会化的牛产业服务体系,保障牛羊产业持续发展。

4.6 统筹解决用地问题

科学规划养殖业用地,统筹用好可利用的一般耕地、未利用地及闲置低效用地,解决养殖业用地难题。充分利用山区丘陵优势,鼓励引导农户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土地资源,缓解养殖用地压力。盘活通过土地增减挂钩、“三清两建”等形成的存量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 2023 年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和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11445”工作要点,踔厉奋发,强力推进牛羊产业发展,定位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争做排头兵,今年力争全市牛养殖达到50 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70 万只,6 个养牛大县牛饲养量增幅要达到10%以上。

一是研究制定《洛阳市牛羊全产业链实施方案》,积极打造牛羊全产业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养牛大县,增加养殖数量,谋划牛羊屠宰、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市场营销和冷链配送,打通生产加工消费环节。

二是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推进汝阳县,悠然牧业4000 头奶牛场和孟津区万头奶牛示范园建设,尽快完成洛宁、嵩县、宜阳的千头肉牛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确保牛、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0%、35%以上;督促新扩建的90 个中小规模场加快进度,扩群增量。

三是实施种养结合,引导养殖场通过订单生产、流转土地自种等方式,建立优质饲草基地,种植专用饲料玉米10 万亩以上。

6 小结

根据洛阳市牛羊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区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目标,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做好品种登记[6];培养牛羊繁育技术队伍,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科学布局牛羊人工授精站点,精准服务于养殖场(户);加快建设标准化的保种场和繁育场,扩大种群规模[6],持续引进优良牛羊品种;建立服务于牛羊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互联网平台“牛叮当”;加大金融部门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对牛羊产业发展的融资力度,对接保险保障;加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规模化牧场的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在省、市政府部门的颁布牛羊产业政策支持下,多方面打造牛羊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一定能强力推进洛阳市牛羊产业优质、高效、健康的发展,圆满完成洛阳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牛羊存栏长远期目标。

猜你喜欢

洛阳市牛羊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肉牛口炎咋防治
洛阳市
牛羊各几头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