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好稻米”评价推荐的办法与成效

2023-02-08纪国成厉宝仙秦叶波朱大伟张慧许剑锋李婧章林平

中国稻米 2023年1期
关键词:优质稻食味种粮

纪国成 厉宝仙 秦叶波 朱大伟 张慧 许剑锋 李婧 章林平*

(1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0020;2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1401;第一作者:jigici@163.com;*通讯作者:zhanglinping@caas.cn)

为促进水稻生产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进一步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浙江省从2016年起组织开展“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2016—2020年每年推荐金奖稻米10 个,2021年增加至15 个,另外每年还推荐优质奖稻米20~30 个。6年来,共推荐金奖稻米65 个、优质奖稻米140 个。

1 “浙江好稻米”的评价办法

1.1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企业等稻米生产加工主体在浙江省范围内种植生产的稻米。各主体申请参评的稻米经县、市两级初评后限额推荐到省里参评。

1.2 检测与评价内容

参评稻米样品经编号后,统一送至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进行盲样检测和评价。

检测、评价内容包括安全指标、理化质量指标和食味感官等。安全指标方面,检测60 余种农药残留和镉、汞、铅、无机砷等重金属含量;理化质量上,检测碎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6 项指标。

1.3 理化质量指标评分办法

参照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籼米》(NY/T 595-2013)和《食用粳米》(NY/T 594-2013)对送检稻米的碎米率评定等级,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和团体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分级》(T/ZNZ 050-2021)对送检稻米的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逐项评定等级,再对各项指标按等级进行加权赋分。计算理化质量指标总分时设立30 分作为基础分,基础分与碎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各项赋分之和即为理化质量指标总分(表1)。

表1 稻米理化质量指标评分办法(单位:分)

1.4 食味品质评分办法

依据《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2-2008)评定稻米食味品质。样品分为籼稻组和粳稻组,籼粳交样品归入籼稻组,每组各由5 名专业品评人员进行食味品尝。籼稻组对照品种为玉针香,粳稻组对照品种为越光,对照样品经专家组事先品评,食味分为90 分。品评人员对参评样品米饭的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和冷饭质地,与对照逐项进行对比评定,并分别按20%、20%、30%、25%和5%的权重计分,所有品评人员评分的平均值即为样品的食味分。

1.5 评选规则

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安全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稻米产品,按照理化品质分占30%、食味品质分占70%形成综合分,以综合分作为最终评选的依据。评选分为籼稻、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三大类,以综合分从高到低对籼稻、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分别进行排名,确定金奖和优质奖名单。

2 “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的成效

6年的推荐活动证明,该活动对于促进优质稻品种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以及种粮效益提高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1 促进了优质稻品种的选育、引种和推广

在开展“浙江好稻米”推荐之前,一些生产主体对优质稻品种缺乏了解,往往道听途说而盲目引种,种植的品种多、乱、杂,米质得不到保障[1]。随着“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的逐年开展,一些真正优质的品种得以显山露水,在历届推荐活动中频频获奖,从而引导生产主体种植这些一流的优质稻品种。从历届好稻米申报参评产品所选用的品种情况可清楚的看出,参评品种逐渐趋向集中。如2016年粳稻申报参评稻米产品24 个,涉及的水稻品种多达17 个,品种高度分散。而2021年粳稻申报参评的稻米产品44 个,涉及的水稻品种仅6个,其中嘉禾香1 号和南粳46 各申报17 个和13 个产品,合计占粳稻组总申报数的68.2%,品种高度集中;籼粳杂交稻申报参评的稻米产品53 个,涉及的水稻品种13 个,其中甬优15 和嘉丰优2 号各申报18 个和16个产品,合计占籼粳杂交稻组总申报数的64.2%;籼稻申报参评的稻米产品42 个,涉及的水稻品种10 个,其中中浙优8 号申报了22 个产品,占籼稻组总申报数的52.4%。从6 届推荐结果看,本省选育的粳稻品种嘉禾218、嘉禾香1 号、嘉58,籼稻品种中浙优8 号、泰两优217,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嘉丰优2 号、甬优17 等获奖次数最多,成为了浙江省优质稻米生产者的首选品种。“浙江好稻米”的推荐活动引起了省内有关育种单位、种业公司的高度关注,他们积极主动向参评主体推荐自家选育、引进、经营的优质稻新品种,从而助推了优质稻品种的选育、引种与推广。2017年刚通过浙江省审定的嘉丰优2 号,在当年的“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中获得1 个金奖,并在市民品尝投票环节中获得了“最好吃稻米”称号。此后,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19年以后全省每年种植面积在1.33 万hm2以上,2021年达1.99 万hm2,是目前浙江省晚稻当家品种之一。2020年刚通过浙江省审定的新品种嘉禾香1 号,在当年的推荐活动中,获得了1 个金奖,在2021年获得了2 个金奖、4 个优质奖。2020年通过国审的华浙优223,在2021年推荐活动中获得了1 个金奖、2 个优质奖。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从江苏省引进了优质稻品种南粳46,在当年的推荐活动中获得1个金奖。

2.2 促进了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

“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引导生产主体广泛采用绿色优质的生产方式,在施肥上,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在病虫害防治上,广泛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田边种植香根草、显花作物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在种植模式上,采用稻-鸭、稻-鱼、稻-虾、稻-蟹等综合种养模式,这些模式中的鸭、鱼、虾、蟹在稻田中觅食、活动,大大减轻虫、草的危害,排出的粪便还可以肥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一般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0.0%以上,氮肥施用量比常规栽培减少30.0%以上,极大提高了稻米的安全品质和食味品质[2]。在每年获得金奖的产品中有2 个以上是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生产,其中2017年6 个、2018年5 个、2021 达到8个。6年来,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品累计获25个金奖,占金奖总数的38.5%。

2.3 促进了优质稻米品牌的打造与品牌价值的体现

推荐活动增强了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的品牌意识。近年来,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积极申请注册稻米品牌商标,至2020年底,已注册稻米品牌商标427 个。获得“浙江好稻米”金奖后,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稻米售价大幅提高,销量成倍增加,粮食综合效益显著提高。获金奖的品牌优质稻米市场销售价格一般高达8~16 元/kg,比普通大米高1~2 倍。这些获奖效应又反过来刺激了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参与“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的热情。2016年全省仅53家主体申报参与“浙江好稻米”推荐活动,参评产品数仅57 个。2019年以后,全省每年有120 家以上主体参与,参评产品数达140 个左右。杭州、嘉兴、湖州、温州、台州、丽水等市想参加省级推荐活动的主体数都在30个以上,每个市均有半数以上主体因申报名额限制而未能如愿。“浙江好稻米”的推荐活动也带动了全省各地开展当地的推荐工作,目前全省有8 个市、28 个县(市、区)开展了本地“好稻米”推荐活动,对于打造优质稻米品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4 促进了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经营新模式的发展和种粮综合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稻谷价格低迷,而土地租金、劳动力价格和农资价格等持续上涨,种粮效益显著下降,如不计各地出台的种粮补贴因素,种植水稻基本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如何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是摆在农业部门面前一项棘手的课题。鼓励、引导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由原来“种田卖稻谷”向“种田卖优质品牌大米”转变,即推行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经营新模式,是提高种粮效益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3]。“浙江好稻米”的推荐活动,有力促进了浙江省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经营模式的发展,不少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纷纷开始由“种田卖稻谷”向“种田卖稻米”转变。据调查,2021年全省有782 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开展了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经营模式,种植水稻面积4.99 万hm2,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90%,年销售稻米32.45 万t,占全省稻米总产量的10.70%。与普通农户相比,产加销一体经营的平均每667 m2增效446.24 元,全省共增效3.34 亿元。德清县星晴家庭农场2020年种粮面积106.7 hm2,其中种植嘉禾218、南粳46、中浙优8 号等优质稻33.34 hm2,采用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收获的优质稻谷加工成“鸭稻米”出售,售价达12.00 元/kg 以上,全年销售15.00万kg,每667 m2产值达3 900.00 元,比卖稻谷每667 m2增收2 370.00 元。

3 讨论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优质稻米评选工作,对于促进优质稻品种的推广和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发现,各地的评价办法千差万别,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各地评选结果缺乏可比性。如何制订一套全国统一的客观、科学的优质稻米评价办法,值得业内探讨。“浙江好稻米”的评价办法,兼顾了安全指标检测、理化品质客观评价指标与米饭食味主观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评选,能比较全面反映稻米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理化质量指标未能真正反映食味品质”和“食味品质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的矛盾。在食味主观评价中,突出了适口性和滋味的计分权重,这符合大众消费者对米饭食味的评判标准,有其合理性[4]。但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索。3.1 关于稻米理化品质评价项目的问题

据有关研究,稻米中蛋白质含量对食味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蛋白质含量高,食味差[5]。据此,理化品质评价项目在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等指标的基础上,可增加蛋白质含量。

3.2 关于稻米简易评价办法的问题

“浙江好稻米”的评价办法虽然能比较全面反映稻米的品质情况,但需要专业检测机构对理化品质进行检测和专业人员按《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2-2008)标准进行食味评分,对品评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县、市级自行组织的“好稻米”评选。为此,笔者制订了一套简易的好稻米评价办法。品评人员对米外观、饭外观、饭气味、饭食味和冷饭质地逐项进行评分,对照分为80 分,与对照相比,每项设最好、较好、稍好、相同、稍差、较差和最差7 个等级,依次计86 分、84 分、82 分、80 分、78 分、76分和74 分,并按米外观10%、饭外观10%、饭气味10%、饭食味65%和冷饭质地5%计算总分。要求参加品评人员不少于5 人,所有品评人员评分的平均值即为该样品的最终得分。该办法在突出对饭食味评价的同时,兼顾了对米外观、饭外观和饭气味的评价,评价内容比单纯评价米饭品质的办法更为全面。自2016年以来,该办法在浙江省内县、市级“好稻米”评选中被广泛采用。各地普遍反映,该办法简单明了、易操作,能较客观反映米质情况。

猜你喜欢

优质稻食味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画画就如种粮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南川中山地区优质稻发展方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