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肾移植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

2023-01-31王小建周艳英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移植术苏醒医师

王小建,周艳英

(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南昌 330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干部病房,南昌 330006)

慢性肾衰竭是各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结局,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常用手段,其中同种异体肾移植最为常见,通过将健康肾脏移植给丧失肾功能的患者,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1]。全身麻醉此类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但终末期肾病患者对麻醉药物耐受性相对较差,麻醉风险高,容易出现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术中知晓等并发症[2]。有研究[3]报道,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约33.33%,呼吸抑制发生率约9.38%,轻者会出现拔管困难、苏醒延迟等情况,严重者有死亡风险。术中采取有效麻醉监测护理手段,对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风险有重要意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手段,有助于预防麻醉过深或过浅,利于提高麻醉质量,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麻醉医生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BIS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计划接受肾移植术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BIS组,各50例。常规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53.36±5.48)岁;BMI 17.6~25.7 kg·m-2,平均(22.15±2.43)kg·m-2;麻醉分级Ⅰ级19例,Ⅱ级31例。BIS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4~75岁,平均(53.82±5.34)岁;BMI 17.1~25.9 kg·m-2,平均(22.36±2.23)kg·m-2;麻醉分级Ⅰ级18例,Ⅱ级3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肾脏病学》[5]中尿毒症的诊断标准;2)在本院接受肾移植术治疗;3)术前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不短于3个月;4)研究期间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脑部并发症;5)意识清楚;6)无精神病史和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史;7)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服用可能影响BIS监测的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2)手术时间超过4 h或术中出血量>800 mL;3)对镇痛药物过敏者;4)前额、头部等接触电极片部位存在溃烂者;5)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2组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进行手术。

常规组:1)麻醉前访视。①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如过敏史、运动障碍情况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及麻醉方式、过程和注意事项等,交代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让其做好心理与知识准备;②询问并倾听患者对手术及麻醉过程的疑虑,积极解答,在此过程中评估其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③观察患者体型,进行麻醉操作相关局部查体,观察患者张口度、是否存在气管切口史;④麻醉护士于患者麻醉前30~60 min进入病房访视。2)麻醉中护理。①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备好麻醉药物及用具,确保用具性能完好;②将病人安置于手术床并进行约束,遵医嘱行心电监护;③行麻醉前手术三方核查,排除既往麻醉史、过敏史,检查术前准备情况;④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相关操作;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麻醉维持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药物调节。3)麻醉后护理。术后,麻醉护士协同手术室护士及医生将患者护送至器官移植重症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返回。

BIS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BIS监测,需额外进行的处理如下。1)麻醉前访视:除与常规组相同的项目外,麻醉护士向患者介绍BIS知识,告知其BIS监测对手术及麻醉深度控制的重要性。2)麻醉中护理:①病人安置于手术床上后,连接好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后,麻醉护士擦拭患者前额至两边太阳穴,将BIS电极片按顺序贴好,告知患者一切顺利,减少不安;②麻醉护士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观察BIS值变化,与麻醉师保持紧密交流,将BIS值维持在40~60,并以此作为调节麻醉药物的依据。3)麻醉后护理: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从前额一侧开始按顺序撕掉BIS电极片,擦拭干净。4)术后回访:麻醉护士于术后24 h看望患者,调查术后疼痛情况,向麻醉医师反映患者情况,遵医嘱调整阵痛药物使用方案。

1.4 评价指标

1)麻醉恢复时间:记录比较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2)术中知晓:术后通过术中知晓调查表[6]得出术中知晓评分,术中知晓情况分为:①肯定知晓,患者可清晰明确地描述手术过程,可回忆手术期间事件;②疑似知晓,患者对手术过程及相关事件有模糊记忆,但难以明确详细地叙述;③无知晓,患者对手术过程无任何记忆。

3)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主要从查对情况、麻醉配合情况、护理文书记录情况、工作责任心、应急能力、工作主动性6个方面判断。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BIS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2.2 2组术中知晓情况比较

BIS组患者术中知晓率低于常规组(P=0.004)。见表2。

表2 2组术中知晓情况比较 n(%)

2.3 2组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BIS组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4)。见表3。

表3 2组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肾移植术对象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此类患者肾功能及其他身体机能情况较差,常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系统异常、血小板功能障碍等问题,麻醉耐受性较差,麻醉风险较高[7]。全身麻醉通常可为接受此类长时间复杂手术的患者提供更为舒适和放松的手术过程,但此类患者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对于药物代谢能力差,而新移植的肾脏功能尚未恢复,麻醉药物易蓄积,产生呼吸抑制并发症[8-9]。在控制麻醉药物种类和用量的同时要把握麻醉深度,麻醉过深易导致苏醒延迟,而过浅会造成患者术中知晓。因此,科学合理的麻醉监测手段对保证麻醉质量至关重要。

常规麻醉深度监测主要依靠麻醉医师对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但此类指标的特异性不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难以准确反映麻醉深度[10-11]。且常规麻醉中麻醉护士岗位职责不确切,主要工作是相关设备的清洁,并没有真正参与到麻醉监测设备的使用中[12]。BIS以2000次·s-1的频率监测大脑活动,用0~100的BIS指数反映麻醉深度,数字越小,麻醉深度越深,一般术中将该数值维持在40~60[13]。BIS通过对脑电图各成分的相位偶联关系进行分析,更有效地监测麻醉深度,提高麻醉质量。本研究中,麻醉护士协助医师监测BIS,利于提高麻醉护理质量。

术中知晓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术后创伤应激障碍,严重时可引起焦虑、抑郁甚至性格改变,影响患者心理健康[14]。有研究[15]称发生术中知晓的患者中30%~50%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本研究结果显示,BIS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术中知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说明BIS应用于肾移植术麻醉护理中,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可降低患者术中知晓率,提高医师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为,BIS是通过对脑电图各成分间相位偶联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原始脑电图信息,能够更为直观地监测麻醉深度,且不需要测试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更科学地指导麻醉药物合理使用,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进而预防术中知晓,缩短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有研究[16]表明术中BIS保持在40~60之间的患者,保留内隐及外显记忆的可能性极低。且本研究让麻醉护士参与到BIS监测中,通过麻醉前访视、术中协同和术后回访,进一步提高了麻醉质量。

综上所述,BIS应用于肾移植术麻醉护理中,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利于降低患者术中知晓率。

猜你喜欢

移植术苏醒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绿野仙踪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对预后的影响
会搬家的苏醒树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