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流”体验视角下展馆沉浸式设计研究

2023-01-31陈晶孔艺byChenJingKongYi

雕塑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流参观者展馆

文/陈晶、孔艺 by Chen Jing,Kong Yi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沉浸式展馆逐渐兴起并受到关注。传统的展馆设计大多着力于内容的展现,忽视了对受众的挑战与激励,而缺乏体验感与互动性,难以满足参观者日益多元化的体验需求。[1]心流理论带给展馆沉浸式设计的启发是:其设计如果能与观众接收能力相匹配,就可以更有效的激励观众,使观众放松,甚至达到米哈里所述的“狂喜”的心流状态。这也是展馆沉浸式设计的核心目标,即让观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接受挑战,并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也预示着未来展馆空间沉浸式设计会应用“心流”理论作为重要的指导依据。

一、“心流”理论与沉浸式空间

“心流”的概念,是在1975年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1934~)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他将心流(Flow)表述为:当人们沉浸在某件事情中时,大脑会产生一种使自身愉悦的神经化学物质,在这种愉悦的状态下,人们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升,这种沉浸状态称为“心流”状态。[2]心流理论的核心是:人在技能与挑战匹配时才能达到心流状态,即个体在从事挑战与技巧相平衡的有目标的活动时完全沉浸其中,并产生一种高度关注而忘我的沉浸体验状态。

沉浸式体验即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触、听、嗅、味觉交互体验,使受众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触发心流体验的前置条件包括: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挑战与能力平衡。沉浸式体验(图1)可以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三个层次递进的审美体验:第一层次为感官体验阶段,观众通过空间的物理外观构成视、听、触觉的刺激,进入体验的浅层加工;第二层次为情感体验,观众开始通过观览带来的感官刺激引发记忆和情绪,而进行中层次加工;第三层次为心理体验,观众将思考和想象带入观展过程,最终完成体验的深度加工,成长为新的体验与认知记忆。[3]

图1 沉浸式体验三层次

二、空间造境——场景空间与叙事内容的匹配

福州禁毒教育馆是一所面向公众的禁毒教育空间,通过识毒、防毒、拒毒、禁毒的目的,向参观者宣传并剖析毒品的危害。为了创造最令人投入的“心流”体验,禁毒教育馆的设计需具有场所空间和叙事内容,既要融入丰富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又需包含丰富的挑战与激励活动,才能达到认知提升的目的。

福州禁毒教育馆选址三坊七巷林则徐故居南侧,占地1200平方米,结合建筑特色与实地情况,以青砖黛瓦的水墨剪影构建闽派建筑特色。以“警示、疗愈”为主要目标任务,由“吸引——引导——识别——危害——斗争——疗愈”的故事线,采取单线串联型展区布置,设置了7个展陈专题:序厅、辨识毒品区、毒品危害区、防毒拒毒区、禁毒斗争区、戒毒康复区和尾厅组成。通过时空的转换与片段式场景的拼接,使受众自然而然地被引导而沉浸在互动叙事中。

三、体验入情——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的匹配

受众通过对环境空间以及装置的“引导——感受——认知——互动——反思”,构成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在具体的设计中场域表达的主题核心思想须明晰,场景营造、形式语言的表达要与展馆所要表达的情感诉求相匹配。[4]

1.感官体验:提供多维度的感知体验

在设计元素上,福州禁毒教育馆将蜘蛛网、罂粟花、骷髅、烟雾元素应用到空间中,并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和3D全息投影技术将骷髅造型艺术化呈现,在视觉上给予直观的震撼;在序厅的地面衔接玻璃钢罂粟花雕塑,采用3 D全息投影技术在罂粟雕塑上方投射立体骷髅与苦海效果,与地面分割的五边形块面相呼应;大厅的吊顶以蜘蛛网为设计元素,蓝白色LED渐变灯带,与红色罂粟花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将毒品雕塑化呈现,将罂粟用牢笼的形式表现,经过材质和形体的演变,结合数字技术的光影、音效在展厅中呈现;将吸食毒品的烟雾效果提取变形,通过灯光感应和虚拟成像技术转化为线条,应用在空间中呈现虚幻的视觉效果。

色彩应用方面,“禁毒”区以蓝色、白色、灰色为主,营造深沉、恐惧、压抑、冷静的空间氛围;“疗愈”区以白色、绿色、黄色为主色调,意在引导戒毒与康复,利用木材质与绿色植物提升空间舒适度,给人以生命的隐喻。

2.情感体验:激起观众强烈的情绪起伏、共鸣

单纯的利用感官刺激达到沉浸状态,很难维持长久。在展厅设计中,以“吸引——激动——紧张——压抑——恐惧——震撼——希望”的情感线索,将引导观众的情绪起伏和共鸣,将观众代入更深层次的情感共情体验。

吸引——在入口处,通过“罂粟之惑”、苦海的叙事情境,警示人们吸毒就如同步入苦海的纠缠不清难以挣脱之感,激发人们的探索之欲。

激动——序厅(图2)区域展示毒品在民族上的历史性印迹,整个空间以巨幅卷轴的形式从墙面延伸到地面,采用流动式虚拟电子屏幕播放,配合灯光与音效感应,生动形象地演绎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等禁毒历史,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震撼与激动的情感。

图2 序厅效果图

紧张——辨识毒品区(图3),以“毒魔百态”为主题,将摇头丸、冰毒以玻璃钢材料仿真做成雕塑形式展示于地上,并配合3D全息投影技术投射立体骷髅影像和烟雾。

图3 辨识毒品区

压抑、恐惧——毒品危害区,以“毒悔人生”为主题。用罂粟雕塑的造型呈现吸毒后承受牢笼里的枷锁之困;顶面运用细胞、针筒等形象的造型作为组合装饰效果以斜面向下的垂吊形式指向雕塑,给人以压迫感;墙面以烟雾形态提炼的折线元素,与顶面拼接成屏幕墙,不仅可以360度展示毒品危害的影像,更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引发压抑和紧张的情绪;顶面设计上运用抽象灯光装置,以毒品罂粟果演变到吸毒后产生的细胞变化过程为元素;地面用以尖锐、交错凌乱的直线条来呈现,使人产生压抑、恐惧的心理情境。

震撼——防毒拒毒区(图4),以“莫入毒途”为主题。展厅的中心用圆柱体钢化玻璃的陈列柜搭配LED地面内嵌灯的形式展示吸毒后产生的后续危害的标本,配以3D全息投影技术投射烟雾骷髅;顶面和墙面通过LED屏幕拼接,播放毒品危害影像,极大地加强了毒品危害带来的震慑感。

图4 防毒拒毒区

希望——在禁毒斗争区和戒毒康复区(图5),整体空间明朗活跃,色调清新明亮,直观地将戒毒、脱瘾康复治疗在展厅中呈现,使参观者了解治疗毒瘾的科学医疗问题,帮助参观者解除畏惧心理,重燃希望之感。

图5 戒毒康复区

四、心理认知——认知能力与互动挑战的匹配

要产生深层的沉浸式体验达到心流的状态,需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通过各种展示手段和媒介,结合观众既有知识体系,不断激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获得新知的过程。[5]根据前文提到的心流理论,只有当受众所掌握的技能与接受的挑战相匹配时,才能达到心流状态。因此在设计“挑战”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受众的认知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对互动场景难易程度进行区分,以达到信息与知识广泛传播的目的。

在毒品危害区设置了人体扫描仪,根据扫描虚拟吸毒者吸毒后器官病变衰弱的图像在显示屏上投射,观众走入感应区域,就能根据参观者人体结构展示毒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同时通过“虚拟吸毒”后的样貌变化,让观者通过佩戴特殊眼镜感受“吸毒”后的不良反应,加深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在戒毒康复区,模拟临床救治,将体验式互动效果呈现给参观者,展示吸毒者急救、心理康复方法,帮助参观者解除畏惧心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戒毒。在识毒辨毒区,通过通关互动答题方式让参观者巩固禁毒预防知识,并以游戏的形式,将毒品的类别、形态、危害通过进阶式的游戏闯关模式融入趣味性,引人入胜。

在展馆的尾厅设置“禁毒寄语”电子留言,观众写下的感言被显示在大屏幕上,寄语此时成为展览内容的一部分,进而带动在场观众的共鸣与情感升华。

五、结语

沉浸式体验是展示空间设计的高级阶段,而心流体验是沉浸式设计的最理想效果。通过场景空间与叙事内容的匹配、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匹配、认知能力与互动挑战的匹配,让观者在多维度体验感官、情感和认知方面的递进式沉浸状态,继而到达“心流”状态下的“高峰体验”,此种设计表达方式在大众日益多元化的体验需求背景下,对现代展馆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沉浸式科普展馆设计将不断丰富与突破,不仅可以更好的提升观众对展品的注意力,通过新颖的展示方式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更可以个性化的体验满足数字时代的观众需求,其将对场景叙事、展示互动、情境设计等方面提出新的美学要求。

猜你喜欢

心流参观者展馆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最美的蝌蚪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脑洞大开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心流中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