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

2023-01-30徐平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广西创新能力企业

徐平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瞪羚企业凭借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典型特征[1],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瞪羚企业是指跨越了创业死亡陷阱,进入高速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2-3]。多地政府和高新区推出“瞪羚企业培育计划”,促进瞪羚企业发展。尽管全国瞪羚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差距大。据《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9)》统计,广西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大高新园区瞪羚企业的科技投入分别为3.4%、8.7%和6.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相比于全国,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既有研究认为瞪羚企业的认定政策[4]、企业的关系资本[5]能够促进瞪羚企业的创新。然而,这些研究的前提假设是瞪羚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取充足的创新资源。相对于东部区域,广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政府能够提供的创新资源有限,企业用于创新的人才和技术也比较匮乏。因而,广西瞪羚企业难以依靠瞪羚企业认定政策和自身关系资本提升创新能力。广西瞪羚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

广西拥有大量的低收入顾客群体,这为瞪羚企业针对低端市场研发产品和服务,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发展机会。颠覆性创新理论指出,后进入市场的企业通过研发产品的独特或潜在的性能吸引主流市场之外的顾客,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产品,实现对市场上领先企业的超越。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本文提出广西瞪羚企业利用区域市场优势,开发针对低端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持续改进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瞪羚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本文强调广西瞪羚企业规模小且创新前期积累少的现状,是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优势。研究结论扩展了瞪羚企业创新的前因要素,在先前研究提出的认定政策、企业资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利用已有资源和新兴技术、开拓低端市场和更新管理者经营理念的解决对策。

1 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2021胡润全球瞪羚企业》评选出全球252家瞪羚企业,认为这些企业将在三年内成长为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及以上)。中国有171家瞪羚企业上榜,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有电子商务、健康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总数占全球第二。为了解广西瞪羚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参考了《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9)》相关数据。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瞪羚企业总数为28 068家,广西有151家,占比为0.5%。全国共有2 968家瞪羚企业入选国家高新区,广西有27家企业,占比为0.9%。这表明瞪羚企业在广西的整体数量少,运用高新技术的企业数量更少。

1.1 广西瞪羚企业的创新基础薄弱

表1是广西主要城市的瞪羚企业数量和入园企业数量。从国家高新区数据看,广西瞪羚企业全部在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其他园区,缺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园区中的瞪羚企业在各城市瞪羚企业整体中所占比例不足50%,这体现出广西瞪羚企业中高科技企业数量少,难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成长。

表1 广西主要城市的瞪羚企业数量和入园企业数量

表2统计了广西主要城市中瞪羚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经济技术效益和产业带动效果,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6]。从中国瞪羚企业数据看,广西151家瞪羚企业,仅有44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为29.1%。广西各城市瞪羚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距大,其中南宁瞪羚企业聚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14家,而柳州瞪羚企业聚集在新能源产业有9家。这表明,大部分瞪羚企业所采用的科学技术缺少前沿性,没有形成集群效应,也难以通过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表2 广西主要城市瞪羚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分布

1.2 广西瞪羚的企业创新资源少

创新是科技资金、人员投入等多种资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3统计了广西部分主要城市瞪羚企业在科技活动方面的经济指标。由表可知,南宁、桂林、柳州三个城市的科技活动投入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活动人员比例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这些资源投入的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区域内瞪羚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表3 广西部分主要城市瞪羚企业的科技资源

综上,广西瞪羚企业的数量整体上偏少,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营业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得出,瞪羚企业所在城市的创新基础薄弱,应用技术缺少前沿性、拥有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投入明显不足。广西瞪羚企业的全国排名靠后,难以成长为具有高潜力的独角兽,究其根本原因是绝大部分瞪羚企业的创新能力弱。如何在发展落后、资源有限的现有条件下,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瞪羚企业的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

颠覆性创新能力是美国学者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于1997年提出的,指在主流顾客看重的性能上表现欠佳,但提供独特或潜在的性能吸引非主流顾客,并通过持续改进颠覆领先企业的一种创新模式[7]。国内诸多企业利用颠覆性创新实现了对行业内领先企业的超越和替代。后发企业小米公司通过知识搜索,构建机会能力进而实现市场定位、服务设计和运营模式的颠覆性创新[8]。阿里巴巴通过对发达国家竞争对手已有商业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为顾客提供更便宜、更简单和足够好的产品,在短期内追赶并超越了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

2.1 颠覆性创新提升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

颠覆性创新理论常常用于解释后发企业对领先企业的超越。后发企业进入行业时间晚,初始资源比较贫乏,难以与领先企业进行正面竞争。盈利低、需求少的非主流市场是后发企业的目标市场。后发企业利用颠覆性技术,通过增加产品新的性能,可以满足非主流市场的需求,为后发企业赢得生存机会[9]。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替代现有技术,对技术范式、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并能够使现有市场和顾客偏好产品新的性能维度的技术[10]。后发企业在占领非主流市场之后,通过技术性能改进,逐步满足主流顾客需求,形成新的技术轨道,最终颠覆现有竞争格局,成为市场上新的领先者[11]。因此,后发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内在逻辑是“非主流市场—技术积累—主流市场”[9,11]。

相对于领先企业,后发企业对于颠覆性技术利用更有优势。原因在于:第一,领先企业先前技术投入多,会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难以利用颠覆性技术改变原有的产品结构和价值网络。第二,领先企业管理者会依据项目盈利性分配资源,由于颠覆性技术针对非主流顾客需求,项目的盈利低且发展前景不明确,因此无法获得创新所需资源[9,12]。

目前,广西瞪羚企业数量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均衡。基于《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这意味着广西瞪羚企业将会有序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于中部和发达地区,广西瞪羚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间较晚。此外,受经济总量影响,广西瞪羚企业技术、科技人员和资金等创新资源的数量偏少。后发企业通常具有进入产业时间晚和资源有限两个显著特征[9]。依据上述特征,广西瞪羚企业属于后发企业。后发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内在逻辑,同样适用于广西瞪羚企业。即瞪羚企业首先通过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满足非主流市场追求价格低、产品性能简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瞪羚企业通过技术积累,逐步掌握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规律。瞪羚企业对产品的主要性能进行持续改进,满足主流市场的产品性能需求,进一步替代行业内领先企业,占领大部分主流市场,成为行业内的新领先者。

2.2 颠覆性创新提升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颠覆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新机会,也为领先企业维护原有市场地位带来新挑战。企业如何利用颠覆性技术实现创新,学者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从管理者、企业因素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刻画广西瞪羚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可能路径。

管理者层面的研究认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是颠覆性创新的关键。高层管理者对新颖性高的创意有内隐的偏见,这使得高新颖性的创意难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接纳,无法进入创意实施阶段[13]。由于颠覆性创新初始财务回报过低,导致高层管理者对于颠覆性创新不够重视[14]或者高层管理者追求稳定的职业生涯,导致颠覆性创新的项目无法获得资源投入[15]。从这些研究结果看,高层管理者认知、职业层级等因素可能会通过资源分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颠覆性创新。

企业层面的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知识、战略、外部联系等内部因素会对颠覆性创新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企业采用双元的组织结构促进颠覆性创新[16];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市场知识,通过知识整合能力会提升颠覆性创新绩效[17];既有知识的属性会影响颠覆性创新,比如,知识生产载体依赖性通过经验迁移,在新情境下开发现有知识资产的商业价值,进而推动外向型颠覆性创新[18];企业具有边缘市场导向,企业文化相对开放,愿意尝试小众的创意,容易实现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19];企业通过各类外部联系,获取技术、市场和管理知识,从而影响企业的颠覆性创新[20]。上述研究表明,企业利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和市场导向战略等因素,通过获取知识或构建知识整合能力,可能会促进企业的颠覆性创新。

外部环境层面的研究提出,环境动态性、政策敌对性等因素有助于颠覆性创新的实现。

环境动态性的研究发现,技术动态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新技术、识别新市场从而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市场动态性激励企业超越原有顾客知识和能力的约束,深入了解并进一步满足新兴市场需求;竞争动态性使得企业积极、主动和前瞻性识别和利用新技术、新知识,满足新兴市场需求;政策敌对性促进企业进行跨组织和跨地理边界探索新机会,增强新兴市场的顾客导向,从而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21]。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会加快企业颠覆性创新的速度[22]。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因素通过知识、技术和资源的获取,进而影响颠覆性创新。

结合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个体、企业和环境三个方面识别出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企业创新的可能路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颠覆性创新提升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

3 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态势分析(SWOT)

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影响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颠覆性创新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瞪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优势、劣势。结合外部环境可能的机遇和威胁,提出瞪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析广西瞪羚企业管理者颠覆性创新的理念、企业发展战略和知识储备、广西瞪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等内容。利用SWOT分析方法,将上述内容划分在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态势分析

3.1 优势

3.1.1 区位优势明显

广西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理特征,区位优势突出。广西与东盟国家相邻,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有陆地接壤和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北部湾是中国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港口相继开通了防城港-马来西亚巴生-新加坡-曼谷集装箱直航班轮航线以及至越南海防港、泰国曼谷港等多条海上直达航线。这些海上通道为广西瞪羚企业进出口货物提供了便利。

3.1.2 中医药资源丰富

广西区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月平均气温为11~26 ℃,且雨量充沛,山地和丘陵占地表面积近70%。独特的地貌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广西拥有大量品种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以中药资源为例,广西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中,有70多种来源于广西,其中10多种占全国总产量的50%~80%[23]。丰富的资源条件为中药材、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

3.1.3 汽车、电子信息和机械等产业基础较好

广西汽车、电子信息和机械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产值超过了1 000亿。这些产业基础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量快速提升,产业发展形成集群,配套体系不断完善,品牌优势初步显现[24]。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8.9万辆,已形成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及生产格局,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体系不断完善。

3.2 劣势

3.2.1 管理者对颠覆性技术认知不足

广西瞪羚企业的管理者普遍缺乏颠覆性创新的理念,表现在对于数字技术这种颠覆性技术的应用较少。据广西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广西绝大部分企业对于数据要素在经营中运用不足,数据要素在工厂、车间、生产线、设备间的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缺少全局规划[25]。

3.2.2 企业核心竞争力弱

广西瞪羚企业对于科技活动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创新结果。企业在生产技术、营销模式、经营策略上仍大量模仿或依赖外国企业或国内较先进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企业产品附加值低,难免陷入价格战的竞争,企业盈利能力低,从而影响下一轮的创新投入。《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数据表明,北京、上海的瞪羚企业数量均达到30家,而广西无一家上榜。

3.2.3 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广西作为西部地区,薪酬水平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难以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跨知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广西设立汽车、机械和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数量少且整体实力欠佳。以车辆工程为例,仅有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3所入选,3所高校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评级分别为B+、B、B,排名依次为51、87、105。这表明,广西发展汽车产业欠缺高层级人才,需要吸引外省人才,这无疑会增加企业创新的成本。

3.3 机会

3.3.1 东盟国家低端市场需求大

广西是中国的第三大侨乡,东盟国家的华侨数量多,双方在习俗、语言上的相似性,便于进行商贸往来。越南、缅甸等欠发达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电子产品、通信产品需求量大。2022年1-3月,中国开往越南的中越班列共57列,出口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钢材、中药等200多种品类的货物[26]。这表明,东盟国家低端市场对于广西瞪羚企业的产品需求巨大。

3.3.2 政策支持力度大

广西政府为鼓励瞪羚企业创新,2020年制定了《加快培育瞪羚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给予企业认定奖补、研发奖补、科技金融支持等奖励,例如,新认定企业自治区财政连续3年按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经费的一定比例给予每年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性后补助;对瞪羚企业实施信贷利息贴息,企业可用创新券抵付银行同期贷款市场利率的40%。上述措施为瞪羚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3.3.3 数字技术赋能创新

数字技术不仅能够为企业赋能提升效率,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关系网络、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新价值[27]。因此,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瞪羚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广西对于数字经济的投入和产业规划,助力瞪羚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发展战略。2021年广西制定《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在汽车、机械、金属材料等重点领域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3.4 威胁

3.4.1 产业竞争激烈

广西瞪羚企业普遍采用的是模仿和跟随战略,企业经营风险小,但获取的知识和技术是过时的。广西产品在国内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受益于相对低廉劳动力生产要素和相对充裕原材料供给,广西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承接地。研究表明,广西将产业承接作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南宁、桂林等城市具备承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能力[28]。但是,产业转移会带来产品附加值低、容易被模仿等诸多问题,导致广西相关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缓慢,品牌和价格难以提升。

广西企业同样面临国外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以泰国、印度尼西亚为代表东盟国家,加快推动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和外商投资的布局,抢占东盟汽车产业市场。2020年东盟汽车产业中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汽车总量达到90%[29],这为广西瞪羚企业开发东盟市场带来严峻挑战。

3.4.2 品牌价值低

广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加之大量水果、蔬菜、中药等资源丰富,对产品加工档次不高,品种单一,很难形成市场上特色产品和顾客认可的品牌。以中药为例,广西中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五,而产业规模在全国比重少于3%,中药行业产值位居全国中下游。50%以上的中药材以原材料的形式由外省收购并加工提炼[23]。

3.5 态势分析(SWOT)总结

通过SWOT分析,将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战略组合。发展型战略(SO)指利用外部机会、发展内部优势的战略[30],即广西瞪羚企业利用区位优势开发针对东盟国家的颠覆性产品等;扭转型战略(WO)指抓住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弱势的战略,即广西瞪羚企业开拓东盟国家低端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等;进取型战略(ST)指利用企业优势,化解外部威胁,即广西瞪羚企业加大资源挖掘,打造特色创新产品,增强客户黏性和竞争优势;防御型战略(WT)指弥补内部劣势,减轻外部威胁的战略,即广西瞪羚企业引入颠覆性创新的理念和产品开发战略,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既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又需抓住外部市场和政策支持的机会,可采取以发展型战略为主,兼顾防御型战略的总体战略,即通过弥补自身不足,减轻市场竞争和品牌的严峻挑战,从而逐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4 颠覆创新视角下广西瞪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4.1 开发针对低端市场的颠覆性产品

广西瞪羚企业可以利用华侨亲属关系,获取东盟国家低端市场中顾客的需求偏好,达到快速进入市场的目的。针对现有产品性能和价格与低端市场用户需求的不匹配的问题,瞪羚企业利用跨行业的主流技术,以较低的成本对技术进行整合开发,开发差异性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具备“便宜、小巧、操作简单或方便”等显著特征,更好地满足低端市场用户的需求。例如,五菱mini汽车利用已有微型车开发基础,具备价格低廉、功能实用的显著特征,受到低端市场用户的青睐。通过对顾客需求的深入洞察,聚集低成本结构和关键性能,从而成功地实现对主流市场的侵入,一举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冠军。随时间推移,瞪羚企业逐渐改进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满足主流市场用户需求,实现对主流市场的侵入。

4.2 发展有资源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瞪羚企业在“十四五”期间依然发挥带动就业和区域增长等社会效益,因而需要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统筹部署、协调推进。政府牵头制定支持“瞪羚企业”发展的一套机制,将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补齐并形成有效互动,体现在:一是加大对瞪羚企业培育和认定政策的宣传力度,定期召开面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政策解读会,对已经培育和认定的瞪羚企业开展案例剖析,交流瞪羚企业成功培育和认定的经验,为企业管理者用好政策、用足政策答疑解惑。二是结合区域企业实际,调整广西瞪羚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区域瞪羚企业储备库,为部分有发展潜力但尚未达到培育条件的企业进行定期走访,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金等资源获取途径,帮助其逐步达到瞪羚企业培育条件。例如,筛选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中药材品种,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升级成为瞪羚企业。三是加强瞪羚企业协作配套的平台建设,组织协作配套洽淡活动,逐步形成覆盖广、效率高、种类齐的瞪羚企业协作配套体系,为吸引区域外企业加盟奠定前期基础;四是强化产学研结合的力度,针对广西瞪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和瞪羚企业研发合作、成果转化,通过技术知识积累和针对性突破,满足低端市场顾客的基本需求。

4.3 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价值

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需要借助于新型技术手段,为企业传统的研发、销售和生产等环节提质增效,从而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加快创新实现的速度。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跨界整合等多种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于创新战略的差异需求[31-32]。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大数据为代表数字技术,深度影响企业的运营流程,使得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成为可能。例如,数字孪生平台通过重点分析市场或行业产品的市场潜力,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特征选择算法等工具,寻找新技术、新场景、新消费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企业研发创新、生产模式创新或营销创新等提供支持,构建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战略选择模式,模拟企业不同战略选择的路径并进一步控制相应战略的风险[33]。同样,社交媒体通过与潜在顾客的实时互动,收集他们的产品偏好和需求的实时数据,帮助企业预测可能的产品功能,有利于与潜在顾客共同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加大对各类瞪羚企业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以及智能制造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全面地了解数字创新,改变“数字化就是建立全自动生产线”的思维理念。利用瞪羚企业认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扩大数字技术应用规模和水平。

4.4 更新管理者的经营理念

广西瞪羚企业缺少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导致企业营业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制约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政府通过引入和强化颠覆性创新的经营理念,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深入思考和探索颠覆性创新的实现路径。广西螺蛳粉产业就是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案例,为其他的瞪羚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了鼓励螺蛳粉走出去,柳州市政府利用扶持政策鼓励经营者开展进行颠覆性创新。2011年实施了“螺蛳粉进京”项目,商家在上海、北京开设直营旗舰店,可直接获得10万元补助。2014年,全国已有近5 000家柳州螺蛳粉门店,但现煮现卖的堂食模式限定产品销量。部分经营者利用工业化思维,开始探索标准化、速食的袋装形式,同年政府颁发首张袋装螺蛳粉生产许可证,袋装螺蛳粉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2015年,柳州市成立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规定袋装螺蛳粉的用料、包装、产品理化指标等,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经过几年探索,螺蛳粉制作生产全产业链,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柳州市政府用工业化理念强化项层设计,推进“编制一个规划、严格一个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螺蛳粉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至今,螺蛳粉已经成为柳州市的城市名片,打造出“李子柒”网红品牌,成为对外输出的特色产品。调查表明,仅2020年上半年,螺蛳粉出口已达750万元。

借鉴螺蛳粉产业进行颠覆性创新发展经验,通过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管理者认识颠覆性技术对于企业保持行业市场地位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关注非主流顾客的潜在需求,增强企业对新技术和市场的警觉性。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需要结合组织结构的变革,组建独立的业务单元,负责颠覆性技术或新兴市场需求的开发,避免研发成员按照持续性创新方式进行技术改进。

猜你喜欢

广西创新能力企业
广西贵港
企业
企业
企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