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23-01-29刘亚娟

中国动物检疫 2023年1期
关键词:麻鸭养鸭雏鸭

刘亚娟,李 涛,张 霞,王 慧

(1.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0;2.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0)

2020 年4 月15 日,贵州省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外地购入25 日龄麻鸭5 300 羽、30 日龄麻鸭4 700 羽,购入后直接放入简易大棚及河边饲养。4月18 日,购入的30 日龄麻鸭相继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共济失调、呈犬坐姿势、抽搐、摇头晃脑、粪便稀薄呈黄绿色、眼流出黏性分泌物等症状;发病当日就有10 多羽麻鸭死亡,此后发病数和死亡数逐日上升,4 月21 日开始每日死亡数高达100 多羽。将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混合拌料饲喂治疗,未见好转。4 月23 日,该合作社将发病死亡情况上报至当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找出鸭发病死亡的病因,以便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当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分别于4 月24 日和4 月30 日到该养鸭基地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通过现场询问养殖人员和实地调查,了解养鸭基地的养殖和生产管理情况,收集鸭发病死亡情况、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信息。对发病鸭进行临床诊断,解剖病死鸭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集血液样本、组织样本和泄殖腔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采集河水上下游的水环境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1.1 病例定义

1.1.1 疑似病例 2020 年4 月18 日至5 月2 日,该养鸭基地养殖的麻鸭出现至少以下3 种症状的病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共济失调、呈犬坐姿势、抽搐、摇头晃脑、粪便稀薄呈黄绿色、眼流出黏性分泌物。

1.1.2 确诊病例 经实验室检测确定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的疑似病例。

1.2 核实诊断

采集3 羽病死鸭的血液样本、组织(肺脏、肝脏、心脏)样本和泄殖腔拭子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的病原学检测及病原分离鉴定。鸭瘟病毒荧光PCR、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 型荧光RT-PCR 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病原分离鉴定和生化试验,参考《鸭浆膜炎诊断技术》(NY/T 3188—2018)。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5 统计软件进行卡方(χ2)检验,显著性水准设为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鸭基地基本情况

该养鸭基地共有50 个36 m×7 m 的简易大棚,建于2017 年,四面环山。大棚建成后起初种植蔬菜,后饲养昆虫;2020 年当地政府启动扶贫项目,出资20 万在这些大棚中养殖肉鸭。本次从外地购入的10 000 羽麻鸭(雏鸭)由当地镇政府牵头购买,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贫困户负责饲喂工作,出售所获利润全部由贫困户所得。该批麻鸭包括25 日龄和30 日龄两个日龄段,分别饲养在河上游和下游区域的鸭棚,养殖模式均为放养;白天鸭群基本在鸭棚旁边的草地以及河中觅食饮水,晚上部分鸭群回到鸭棚休息,部分鸭群则在旁边的草地休息(图1)。鸭群主要饲喂从饲料生产公司购买的配合饲料,养殖人员将饲料倒入直径约60 cm 的大圆盆中,由鸭群自由采食。河水为鸭群唯一的饮水来源,鸭棚中有从河中接入的饮水管道,但鸭群主要在河中直接饮水。该基地共有工作人员(当地贫困户)4 名,河上、下游区域各2 名,无驻场兽医,没有设置消毒区。工作人员介绍,在引入鸭苗前进行过场内消毒,引进的麻鸭出现死亡后,每天有工作人员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麻鸭活动区域内消毒。根据麻鸭购入地提供的信息,该批麻鸭接种过“花肝病”、黄病毒病、浆膜炎、流感等4 种疫苗。

图1 养鸭基地现场环境

共有7 个简易大棚养殖麻鸭,河上游的4 个鸭棚饲养的是购入的25 日龄麻鸭(以下称小日龄),河下游的3 个鸭棚饲养的是购入的30 日龄麻鸭(以下称大日龄)。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养鸭基地地理位置

2.2 空间分布

初期只有饲养在河下游的大日龄麻鸭发病死亡,累计发病1 536 羽,死亡1 172 羽;现场调查前2 d,饲养在河上游的小日龄麻鸭有30 多羽也相继出现发病死亡现象,累计发病950 羽,死亡721羽。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发病的麻鸭隔离饲养,对死亡的麻鸭也没有及时处理,而是待当天的饲喂、消毒工作结束后再统一放入到大型编织袋中进行掩埋处理。

2.3 时间分布

养鸭基地4 月15 日引入这批麻鸭后并没有对其采取隔离措施,而是直接在鸭棚和河边放养。除购入前鸭苗售出公司给麻鸭接种过“花肝病”、黄病毒病、浆膜炎、流感4 种疫苗外,引进后未再接种其他疫病疫苗。4 月18 日上午,工作人员发现河下游区域的1 羽麻鸭出现摇头摆尾的症状,河边草地上的7 羽麻鸭出现不愿走动、呈犬坐姿势、抽搐、摇头摆尾等症状,午间陆续有发病麻鸭死亡,当日共计死亡10 多羽,但养殖人员未采取任何措施;第二日有50 多羽麻鸭死亡,4 月21 日后每日死亡数高达100 多羽。4 月22 日河上游区域饲养的小日龄麻鸭也相继出现类似发病死亡现象。

4 月21 日工作人员将阿莫西林和氟苯尼考混合拌料饲喂麻鸭进行治疗,但麻鸭发病死亡情况仍不见好转。根据第一次现场调查,麻鸭采食的饲料为颗粒状,而使用的治疗药物均为粉末状,在拌料饲喂时存在用量不足、混合不均匀等问题,且大部分粉末药物都沉在盆底,导致麻鸭无法有效采食,因此治疗效果甚微。第一次现场调查后,建议每日交替注射氟苯尼考、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葡萄糖、黄芪多糖增加麻鸭免疫力,同时将健康鸭与发病鸭分群饲养,发病死亡情况逐步得到缓解。截至第二次调查结束,共有约1 500 羽大日龄麻鸭、约900 羽小日龄麻鸭发病。养鸭基地麻鸭日发病情况见图3。

图3 养鸭基地发病流行曲线

2.4 群间分布

该养鸭基地共存栏小日龄和大日龄2 个生长阶段的麻鸭10 000 羽。其中:小日龄麻鸭5 300 羽,发病950 羽,死亡721 羽,袭击率为17.9%,病死率为75.9%;大日龄麻鸭4 700 羽,发病1 536 羽,死亡1 172 羽,袭击率为32.7%,病死率为76.3%(表1)。经卡方(χ2)检验,两种日龄麻鸭的发病率、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麻鸭发病死亡情况

2.5 剖检与实验室检测

4 月24 日第一次现场调查时,共解剖了3 羽病死鸭。临床检查发现:病死鸭颈部和两腿伸张,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发现:心包膜覆着淡黄色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覆盖一层灰黄色纤维素性膜(图4);气囊浑浊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出血;消化系统无明显变化。综合临床症状及剖检结果[1-3],初步判定此次疫情为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

图4 病死鸭肝脏病变

对采集的病死鸭血液样本、组织样本和泄殖腔拭子进行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 型的荧光PCR/荧光RT-PCR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将采集的肺脏、肝脏组织样本以及心脏渗出物涂片,经染色镜检观察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病原分离鉴定和生化试验[4-5]确定为鸭疫巴氏杆菌。在采集的水环境样品中未发现鸭疫巴氏杆菌。

3 讨论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与应激相关的传染病[5],运输、天气变化等应激因素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中,首发病例为购入的大日龄麻鸭。据工作人员介绍,运输时,这批雏鸭被分别装入100 多个运输笼中,空间狭窄拥挤;雏鸭运输时间长达27 h,其间未给予饮水及采食;进入养鸭基地的山路狭窄,大型运输车无法驶入,因此就将雏鸭转移至小型运输车中再运输至养鸭基地,由于工作人员较少,整个转移过程持续近3 h,而放置在运输车最里面运输笼里的雏鸭主要是大日龄麻鸭;当天气温高达35 ℃,前一天又有大雨,环境尤为湿热;雏鸭运输至养鸭基地后,即被赶至鸭棚或河边饲养,未补充葡萄糖和免疫增强剂。

在采集的水环境样品中并没有发现鸭疫巴氏杆菌,另外饲养在河下游区域的麻鸭发病时间也早于饲养在河上游区域的麻鸭,基本可以排除由于水源污染而造成的疫情暴发。麻鸭采食的饲料购于饲料生产公司,开封后直接倒入圆盆中由鸭群自由采食,因饲料污染而造成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低。养鸭基地周围并没有规模养鸭场,偶有一两户农户散养了几羽肉鸭,但均没有出现类似的发病死亡现象,工作人员家中也没有饲养鸭,病原由外部传入的可能性低。养鸭基地为开放式场所,面积大,引鸭前工作人员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基地消毒很可能造成消毒不彻底,导致草地中依然存在鸭疫巴氏杆菌,从而感染麻鸭造成疫病暴发的可能性较高。据了解,运输麻鸭的大型运输车和转运的小型运输车之前都曾运输过各类家禽,推测因车辆消毒不彻底在运输过程中导致麻鸭感染鸭疫巴氏杆菌的可能性也较高。

鸭疫巴氏杆菌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敏感,但由于一开始饲养人员没有采用保证有效药物用量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因此未起到治疗效果。本病在污染鸭群中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6],但本次疫情中两种日龄麻鸭的袭击率分别为17.9%和32.7%。分析原因可能是,麻鸭的饲养模式为放养,饲养密度小,空气流通,缓解了病原在鸭群中的传播速度。但由于没有及时正确用药,病死率高达75%以上。

鸭疫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目前已发现21 个[7],其中我国已经鉴定的血清型就有1、2、6、10、11、13、14 型。不同的鸭疫巴氏杆菌血清型具有特异性,各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6]。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本次调查没有对引起麻鸭感染的鸭疫巴氏杆菌作血清学鉴定。目前研制出的鸭疫巴氏杆菌疫苗有单价和多价灭活菌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虽然鸭苗售出公司给雏鸭免疫过浆膜炎疫苗,但没能从鸭苗售出公司得知免疫的是哪种疫苗,故推测免疫疫苗后发病的原因可能是感染的血清型与免疫的血清型不一致或免疫失败(疫苗免疫保护率达不到100%)。

综合发病死亡麻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现场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这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疫情,因外购鸭苗过程中管理不善,雏鸭产生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继而感染鸭疫巴氏杆菌引起;因治疗不及时,用药方式不合理,消毒不彻底,引发疫情扩散。大日龄麻鸭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大,因此发病时间较早。

生长发育中的雏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弱,尤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鸭苗容易受到挤压、惊扰,如长时间处于缺水、饥饿状态,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就会严重下降,加上湿热环境影响,很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疫病。建议养殖基地在购买鸭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如果气候突变或有其他较强烈的应激因素存在,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8]。外购鸭到场后,要及时给其补充葡萄糖和黄芪多糖,减少运输、天气变化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对鸭群的影响;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对鸭棚、活动场所及采食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发现病死鸭要及时作深埋或焚烧处理;河水中病原体较多,同时麻鸭会直接将排泄物排入河中从而污染水源,如果条件允许,可为麻鸭准备清洁的饮用水。鸭疫巴氏杆菌血清型复杂,在我国1、2、10 型占总分离株数的96%[6]。鸭苗销售公司应按程序及时接种这3 种血清型疫苗,引入的养殖场也应根据当地鸭疫巴氏杆菌流行菌株对引进雏鸭及时进行免疫,以防止疫病发生。

猜你喜欢

麻鸭养鸭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巧得妙方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殉情的野麻鸭(外一首)
可爱的小麻鸭
可爱的小麻鸭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