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步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

2023-01-29陶庭应

源流 2022年10期
关键词:湛江贫困村发展

■特约记者 陶庭应

湛江渗洋牧场里面的深水网箱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多万,拥有2县3市5区,其中8个县市区被广东省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湛江人民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历史机遇,深入推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水产、水果、北运菜和钢铁、炼化等产业发展方面独树一帜,形成120多个特色产业带,先后拿到“海鲜美食之都”“对虾之都”“金鲳鱼之都”“菠萝的海”等美誉。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书写老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09年,广东省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2009年至2012年,深圳对口帮扶湛江。湛江当时有353个贫困村44508户约194296人,为全省贫困户贫困人口最多的城市。经过沟通协调,在省政府统一安排下,深圳市帮扶湛江最贫困的100条村。深圳市派出69个帮扶单位,含57个市直单位、2个新区、10个市属国企,共计派驻干部226人结对帮扶17458户,三年共计投入资金9.71亿元,每条村投入970多万元,建设各类帮扶项目4244个,与湛江本地帮扶看,群众受益最多、发展最快,改变最大,令人欣慰的是,脱贫群众思想变化快,认识到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重视人才培养,掌握了资源开发和特色经营本领。

在接受深圳市对口帮扶中,湛江各级注重向深圳干部学习,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形成开放型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开放、包容、共进品质,大大提高各级党政机关服务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上海、江苏、浙江来湛投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期,湛江深入动员,精心安排有资源有实力的市直单位参与帮扶,派出了180个市直帮扶单位,安排10050人驻村帮扶,投入和拉动帮扶资金31.5亿元,建成项目4094个,形成“产业帮扶、智力帮扶、党建帮扶、社会力量帮扶、保障性帮扶”等五种模式,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多元,远高于同期国定贫困标准。

随后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湛江承接了珠三角转移产业,建立了钢铁、炼化和造纸三大产业项目,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展第二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从2013年至2016年,湛江借鉴深圳发展理念,坚持独立自主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发动市、县两级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派出250个工作组550名驻村干部进驻250个贫困村,三年共计投入帮扶资金22.11亿元,实施集体帮扶项目7136个,到户帮扶项目314756个,完成住房改造34101户,“两不具备”贫困村62条2255户搬迁,全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068.8元,250条贫困村集体收入村均9.5万元,城乡一体化发展明显加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时,湛江贫困户81860户233737人。

为走在全国脱贫前列,2016年4月,省委省政府安排佛山市对口帮扶湛江163条贫困村,与湛江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佛山市高度重视,立即召开部署动员会议,向湛江派出1个驻市工作组、4个驻县工作组和16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派出214名驻村扶贫干部,开展了为期3年的对口帮扶工作,于2019年5月进行了大部分轮换,同时,在163个贫困村各配备了1名辅助人员,协助资料整理和系统录入工作。3年间214名派驻干部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白天进村入户调研致贫因素,晚上编辑整理资料,研究脱贫举措。截至2020年6月,佛山市对口帮扶湛江市,累计投入资金20.21亿元。此外佛山市各结对帮扶单位自筹资金800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佛山市63家企业到湛江投资,投入资金4788万元,扶持成立163个专业合作社;投入11.61亿元,实施932个产业增收项目,建立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的扶贫产业项目,如那仙村火龙果种植及深加工基地,下村村稻谷种植加工基地,雷州杨家镇千亩番薯基地等。

湛江市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精心统筹部署,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针对贫困村贫困户根本性问题发力。2016至2019年,共计筹集财政帮扶资金31.4亿元,投入9.42亿元,启动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6.42万个,年增收1.81亿元,户均增收4100元,全市共计创建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培育省、市扶贫农业龙头企业33家,带动全市1036条村2.1万名贫困户脱贫。在大力发展产业同时,湛江注重推进消费扶贫,到2020年6月,建成县级电商扶贫中心4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5个,其他服务网点15个。

通过脱贫攻坚战,湛江市转移就业6.39万人,28571户危房户全部改造完成,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全部解决,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0.6万人次,资助23多万名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报销,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4969.68元,增加到2020年的14736.66元,增长196.53%。

老干部殚精竭虑做贡献

湛江各地老促会同志们在群众中很受欢迎。近期,笔者深入到县市区采访,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老促会工作。与乡村干部群众聊天,大家谈到乡村发展成果,无不对各级老促会的工作表达由衷的敬意。

湛江市政协领导职位退休的麦马佑放弃到广州与家人团聚安享晚年生活,接受组织任命,担任湛江市老促会第六任会长。麦马佑经常到省老促会汇报工作,反映湛江情况,把握全省老区振兴发展机遇,推动8个县市区进入全省老区建设范围,每年享受到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财政扶持。他深深了解湛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老区精神世代相传,他争取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用于革命遗址修复工程,推进红色100村建设工程,为湛江建设了40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新时期各级党政机关和大中小学校师生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近日,笔者探访徐闻县老促会会长张宗洪。他自甘清贫,年近八旬,依然满腔热情投入家乡振兴发展,点点滴滴无不让人振奋和感动。下洋镇边坡村深深掩藏在一片菠萝大地中间,常年干旱,只能种植耐旱的菠萝。为了实现该村粮食自给,张宗洪通过反复调研,从市、县、镇协调资金,向乡贤募捐资金,共计筹资59万多元,帮助边坡村开挖18亩的水塘,日常蓄积雨水4万立方米,解决了该村的灌溉问题。那屋村只有700多人,但是近20年间产生80多个大学生,村民文化素养较高,张宗洪借力乡村振兴,把该村整治改造成为示范村,先后拆除16座房子,拆掉围墙500多米,拓宽5条村道共计1.96公里,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没有要求一分钱的补偿。下港村是近海渔村,群众通过捕捞和海水养殖,家家户户修建起漂亮的楼房。在众多乡贤帮助下,张宗洪筹措到520多万元资金,把《增广贤文》和《弟子规》,用大理石镌刻出来,建造成1000米的文化长廊,引导该村村民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张宗洪把搬迁出去的小学校旧址改造为“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民宿点,推动渔村、红色遗址和海洋文化融合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文旅示范区,引导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麦小林告诉笔者,像麦马佑、张宗洪这样的老干部在湛江还有很多很多。

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湛江这片红土地,大多属于火山岩土壤,十分肥沃,适合种植业发展,以“菠萝的海”、红橙、荔枝、龙眼、火龙果等闻名国内外。同时,湛江特色的瓜果蔬菜种类多、产量高,有13个供给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每年优质产量达到210多万吨。

1.2.遂溪县东征文化村 邹和林 摄

湛江麻章红树林生蚝养殖

湛江各类特色果蔬发展势头良好。遂溪县城月镇高明村建立“西瓜红”番薯基地,年种植番薯1220亩,年总产量4000吨左右,通过领导电视直播、网红直播等方式销售,年收入1050万元至1300万元,纯收入750万元至900万元。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发展多种种植增收,2020年种植金都、大红、桂花红等品种火龙果850亩,收入1700多万元,纯收入1100万元;种植410亩的荷花竹,每亩收入1.8万元,共计收入738万元。其他县市区也都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目前,湛江正在利用粤桂琼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发挥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示范片,与全国各大城市的需求对接起来,实现多种优质农产品相互供给,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大消费,推动经济大循环,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3.中塘革命纪念馆 邹和林摄

在发展陆地特色产业的同时,湛江同步发展各类海洋特色产业。在油气田开采和海洋风力发电方面初见成效,较为突出的还是水产业的发展,湛江的水产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年稳居全省首位,年产值500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海洋健康养殖基地”,被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其中对虾加工产品销售额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25%、全省的50%;2021年湛江获评为“中国金鲳鱼之都”,拥有全国最大的金鲳鱼生产基地,年产金鲳鱼8万多吨;有10万亩以上的生蚝养殖区,形成年产值70多亿元的“湛江蚝业”产业链。

经历广东省内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个阶段,当前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湛江又面临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湛江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提出实施“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发展思路,着力建设“大园区、大文旅、大数据”,推动湛江形成钢铁、炼化、汽车、新能源、造纸和现代农业等众多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步入广东发展第一方阵,开创湛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湛江贫困村发展
湛江美术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漫步湛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