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走进阿联酋

2023-01-28李汶洁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迪拜阿联酋华侨

文|杨 宁 李汶洁

中医李华飞已在阿联酋生活、工作20 多年,他一手拿针,一手执笔,耕耘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1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的李华飞在机缘巧合下接受了师兄习静东的邀约,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前往阿布扎比华仁堂中医诊所担任助理。时光荏苒,李华飞已在阿联酋生活、工作20多年。他一手拿针,一手执笔,耕耘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悬壶济世的行医者

初到阿布扎比,李华飞凭借过硬的医学知识和不错的英语实力,成为了华仁堂中医诊所内老医师们的得力助手。他回忆:“在那段时间里,我积累了大量临床英语知识,从一名读课本的学生变为一名勇于实践的助理。跟着老医师们,我学到了很多临床技巧,为之后的独立打拼立下了良好基础。”

2005年,李华飞回国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进修。一年后,整装待发的他再赴阿联酋,一举获得阿联酋卫生部中医师独立行医执照和迪拜卫生局中医师执照。李华飞说:“2001年6月,阿联酋开始颁布中医行医执照,但直到2006年我参加考试时,获取执照的人还寥寥无几。我记得,当时的面试主考官是一名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伊朗人,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医了解很深。”

2012年,李华飞加入阿联酋欧洲医疗中心,成为中心中医科主任。从上午9点到晚上7点,他平均每天接待约15名患者。李华飞介绍:“我的患者90%都是外国人,常见病种主要集中在不孕不育、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病症,这是和中国针灸不同的地方,中国针灸以患有偏头痛和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为主。”

2022年1月5日,李华飞在沙迦与赴华学习针灸的阿联酋人进行交流

在李华飞的微信朋友圈里,不时能看到他分享的治疗不孕不育的案例。他说:“一名病人通过针灸怀上了3个孩子,第3个孩子还有几周就快出生了。像这样一家三娃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中不乏44、45岁的高龄产妇。看着母亲们发来的婴儿照片,我心里倍感欣慰。”

李华飞的口袋里随时携带着银针,他在火车、飞机、轮船上都为人做过针灸。李华飞表示:“别看银针细小,在很多场合它都能派上大用场。2019年9月,我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境,队伍前突然有人倒地。我急忙上前观察,只见病人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我第一反应是癫痫突发。紧要关头,我掏出包里的针灸针,一针扎入人中穴,病人逐渐苏醒、恢复神智,紧紧抓住了我的手。”

中医文化的传播者

一席大红唐装、一口流利英语,一根银针扎向男士的前臂。2021年10月,李华飞作为中国中医代表登上迪拜世博会的展台。李华飞回忆:“在5分钟的讲解时间里,我介绍了针灸是什么、针灸的疗效以及新冠疫情下针灸的作用。现场有2名志愿者主动试针,其中一名志愿者肩颈痛严重,因此我用针扎了他的外关穴位,以此疏通三焦经。展示结束后,有不少观众前来咨询。”

事实上,中阿两国中医交流渊源已久。李华飞介绍:“在追寻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名对中阿间中医交流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曾担任阿联酋卫生部部长助理,于1975年来到中国南京学习针灸,1977年创办了阿联酋第一家针灸诊所。他叫塞利姆·阿布都拉·艾尔·穆哈默德,虽已离世,却为阿联酋中医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前,中东广播中心报道了李华飞的针灸故事,一名尼日利亚妇女因此专程飞到迪拜求医。李华飞说:“她是一名38岁的不孕不育患者,经过一个月治疗,第2个月就怀上了孩子,还给我发来了孩子的出生照片。”

疫情期间,李华飞为华侨华人免费咨询新冠病情上百次,开具处方药50余例。李华飞感慨:“疫情严重时,我一天网诊了20余名病人。中药见效非常快,开的方子大多为大青龙汤,病人基本服用两副后,症状就能得到缓解。中医在新冠疫情中做出如此贡献,让我倍感骄傲。”

2021年,李华飞获得阿联酋政府颁发的“10年黄金签证”。对此,他表示:“黄金签证由迪拜酋长亲自签发,是对我过去20年中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中医文化的认可。未来,我将继续在阿联酋推广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选择中医。”

亲临其境的记录者

在中医之外,李华飞也是一名迪拜华侨华人生活的忠实记录者。2017年,李华飞与从事传媒的迪拜人毛一鸣联合撰稿,开始连载洋洋25000字的著作《迪拜华人简史》。李华飞表示:“阿联酋华侨华人历史并不长,现在还能接触到第一批来阿华侨华人。如果做好记录,就能留下一段完整的历史。最近,我还在孔夫子二手网上淘到了3封20世纪末由迪拜寄往中国的信件,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李华飞笔名为沙沫,取自黎巴嫩散文家纪伯伦的散文《沙与沫》。自2010年动笔创作,到2011年在天涯论坛连载,李华飞于2014年成功出版小说《迪拜,我的一千零一夜》,记录自己在迪拜奋斗的那几年时光,浓缩了2006年到2009年3年时间里千万迪拜华侨华人的生活。

“不知不觉来迪拜已经7年了,想起刚来迪拜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隔三岔五就搬一次家,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搬了9次。因为住在不同的大家庭中,我与形形色色的人一起生活。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迪拜华侨华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在《迪拜,我的一千零一夜》后记中,李华飞这样写道。

谈及创作初心,李华飞表示:“在迪拜的两年时间里,我遇到了各行各业的华侨华人,发生了许多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开始构思这本小说时,迪拜华侨华人已达到几十万,我希望能有一本书帮助大家了解阿联酋的历史文化、人文典故,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小说出版后,李华飞收到了各方反馈,其中最让他动容的是迪拜华侨华人的感同身受。李华飞说:“许多那时共患难的朋友发来信息,表示自己哭着看完了整本书。即使他们没有亲历书中描写的故事,却能在其中看到身边人的影子。小说开头主人公在公园长椅上睡了三个晚上,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读完书后,很多人来问我睡的是哪张椅子,说不定他们也睡过,这说明那段日子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猜你喜欢

迪拜阿联酋华侨
ADNOC第一艘低碳氨船从阿联酋运往德国
我的华侨老师
阿联酋出口市场增加到230个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一次难忘的迪拜之旅
我在迪拜教书法
迪拜—天堂的错觉
阿联酋宣布 退出海湾货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