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类专业双创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3-01-25冯鲁红

关键词:农林高职专业

冯鲁红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服务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1 高职农林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2021年,我国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阶段飞跃,长久以来人们关注的“三农”问题工作重心开始转变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高职院校农林类学生作为与乡村振兴离得最近的准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的实现异常艰巨。尤其是高职农林类专业学生进行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创业实践更是凤毛麟角。

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阶梯,创业是衡量时代发展的主题。高等学校是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当代大学生是创新与创业的新生力量。开展创新型创业教育,尤其是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农林类院校,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以及民族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复合型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任务艰巨、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

笔者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剖析高职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双创教育推进实践困境,以某个国家级乡村振兴优质校为院校实际,从实践考察角度提出农林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做法,以期为同类型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2 农林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农林类专业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助力区域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农林类专业双创教育存在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师资团队不强、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具体说来,高职农林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困境如下:

2.1 高职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并不是独立式的“自成一体”,而是与学校、社会、企业等相互关联的。创业教育的过程需要打通知识的习得、知识的创造、知识的运用等学习通道,建立完整、有效的校企合作、校地联合培养模式。许多高职院校简单地把创业教育体系等同于开设一些试点班和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中,难以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校企实践的协同培养。学校开设的创业类课程也存在注重专业、忽视体验,重视理论、缺乏实践等现象。由于农林类院校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创业教材,鲜活的创业典型案例数量较少,部分高校将创业课程混入普通高校的课程结构,忽略了专业化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地方农林类行业的发展实际。

2.2 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不够健全

要实现创业教育的创新式发展,高等院校需要培养一支熟练掌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的师资队伍。但是,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师资队伍出现力量不足、专业不严、实践缺乏等问题,而农林类专业在这方面问题尤其突出。[2]师资团队建设是创新创业文化体系的关键因素,现有高校大多对创新创业学科教师采取聘任制和兼任制,也有学校直接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兼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师资建设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待加强。

2.3 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待提高

高等院校多偏重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养,课程形式多是以授课形式贯穿于大学课堂,在大学生确立职业生涯过程之初便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创业意识相对缺乏。而高职农林类专业学生由于对农林专业认同感不高,观念相对保守封闭,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浓、钻研不深。[3]农林类专业学生不愿学农、不爱学农或者兴农能力不足,创业的意识和素质不容乐观。创业激情不高,存在重形式、轻实践的现象,三分钟热度后便对创业失去兴趣。学生没有兴农的热情,相应的创业意识也就停留于简单的形式主义;创业实践能力不足,所从事的振兴农业创业活动起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2.4 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不显著

虽然自2021年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国家政策也给予高校一定的创业资金与技术的支持,然而,与其他非农林类专业相比,农林类行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相对保守性和封闭性,致使很多农业创业实践形式也体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4]同时,受经济发展与人们传统观念影响,近年来农林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相对缩小,学生基数相应变小,这也影响了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缺乏鲜活的实践案例与优秀典型,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不够显著。

3 高职农林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类专业群结合自身专业属性与社会需求,协同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学院等部门,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以通识课程为基础,增设与就业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将就业创业指导、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心理健康与指导等课程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尊重高职学生在教育层次、地理地域与资源配置上的差异,充分发挥农林类专业自身特色与优势,引导学生把自主创业实践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农林生产实际以及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科学性与应用性相彰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5]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专业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多种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让创新创业的意识在大学生人群中根深蒂固,便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2 结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农林类专业群结合创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导航工作室与校内外合作企业等优势资源,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原则,以班主任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为主体,各专业任课教师、大学生就业导航工作室团队教师协同参与,建立创新与创业教育导师库。导师既包括学校就业创业的公共课教师,也包括有创业阅历、创业实践以及有国家级教科研项目为依托的专业教师,建立大学生就业导航工作室。工作室师资团队以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贴近高职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法律政策咨询以及心理障碍疏导与干预等实践工作。强大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验实训中遇到专业技术难题时给予实时解答。工作室定期邀请农林类专业领域人士开设相关讲座沙龙,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传授创业技能与经验。

3.3 发挥孵化赛事的引领功能,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除了开展常规创新创业教育外,为了激发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激情,以高校各级各类创业孵化赛事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创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6]加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力度,安排教师指导农林类专业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教师团队为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全方位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从创业意识与意向出发,进行创业设计,从而筛选出适应社会需求、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参加创业赛事。让学生在项目中孵化,在竞赛中得以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还需在真实的环境中实际操练。农林类专业可将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深入农村、基层企业、社区等,开展市场调查、寻找商机,在实践中创业和成长,提升创业意识与能力。[7]近年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学生组成的暑期实践小分队近100余人次,先后前往安庆市白泽湖乡的龙华村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前往桐城市葛湾村开展“青春筑梦,美丽乡村行”,为建设当地美好乡村贡献力量;前往安庆市大龙山镇开展“环保记心间、共建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前往安庆市海口镇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组织“巧用智慧,让无公害蔬菜走进千家万户”主题调研活动。一个个形式鲜明、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清农林类行业与市场的前景,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对于日后进一步开展创业演练打下实践基础。

3.4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品牌服务

农林高职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加强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以技术服务为桥梁,借助校外第二课堂,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创业和就业的综合服务实践平台,全面实现将农林类专业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3.4.1 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创新创业成果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业实践不可或缺的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为其提供具体的创业项目咨询、系统的创业政策解释、实用的创业经验交流。对于成功申请入驻的创业团队,要继续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保证其入驻项目取得实效。近年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孵化基地已先后入驻8个农林类专业学生创业团队,累计带动30余人成功创业。这些团队紧密围绕专业特色,开展了如鲜花绿植的销售与租赁、花盆花器的定制与销售、花卉盆景设计、仿真花工艺品设计、会场布置等业务。经过在校期间的孵化,凭借在学校积累的资金和经验,部分学生毕业后顺利注册成立公司,实现创业转型。

3.4.2 借助央财实训基地,开拓创业“试验田”

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的良好孵化园地。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园林园艺基地是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早在2008年10月便获得批建。基地建设面积约120亩,包括2个塑料大棚、1个玻璃温室、8个专业类植物园等,还有园路、建筑小品、管理用房及实训工具等。实训基地集实训教学、生产与技术推广、创新实践等功能于一体,作为校内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试验田”, 整合了校内农林专业的优势实训资源,具有孵化和辐射功能。菌菇生态种植、多肉养护玻璃大棚、树莓培育跟踪等创业项目在此孕育,创业项目的早期尝试使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得到了锻炼。

4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效与推广

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作为国家级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优势,积极整合农林、旅游等专业资源,以契合实际、适应需求为原则,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该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创业项目孵化实践,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丰硕创新创业成果。学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创业实践,形成了“鼓励创业、竞争创业、服务创业”的校园创业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农林类专业群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园林园艺教学基地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多种平台与资源,鼓励学生将专业技能与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绩。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涌现了许多突出的创业典型。如,通过菌菇种植—栽培—销售、菌渣作为肥料用于再生产的马润润等人的生态菌菇种植团队;致力于植保无人机销售、无人机施药、飞手培训等现代农业项目的汪俊同学;以网店为突破口、线上线下互动经营并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多肉达人”丁力等。学生的许多优秀就业创业案例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安徽省教育网》、重庆卫视、湖南电视台、《合肥热线》《安庆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当地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众多鲜活的创业实例不断为农林类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活力,并推动着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农林类专业充分挖掘创业实践做典型示范,建立“优秀案例引导机制”,创建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宣传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内涵,进一步唤醒师生乃至社会群体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和关注,激励学生完善自身创新创业素养,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校对往届学生社会满意度的追踪调查而知,农林类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同步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区域乡村发展成效彰显。

5 结语

乡村振兴需要地方人才与技术资源积极融入。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发展创业教育,固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农林类专业群积极发挥当地的环境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及校园基地、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敢于创新,也可以形成独具农林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特色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塑造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创新创业教育有个性,让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有提升,以更好地、积极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农林高职专业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