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融贯

2023-01-25艳,刘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2期
关键词:外语类外语育人

董 艳,刘 涛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课程思政的重点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等。

一、课程思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落实新时代对育人提出的要求,高等教育责无旁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4]。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1]。

二、将价值观引领和知识能力素养融贯外语人才培养全过程

所有课程都应体现价值引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外语专业特色,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拓展专业课程,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5]。外语类专业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论述[6],将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入外语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学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责任感。

三、外语类专业核心内涵与育人核心要素

(一)外语类专业核心内涵

《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华盛顿大学出版的《语言和行为》一书的作者Bikerton认为:“语言赋予人类特殊智力和行为。”因而外语专业应培养讲政治、通外语且人格健全的人才[7-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厚德载物”都说明“德”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7]。“德”即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中华传统美德[8]。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音,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文字,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汇,语言的结构规则是语法,语言的表达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运用特点是语用。外语专业聚焦语言、文化、社会、宗教、政治、经济、历史、民族、科技、教育等[9],这些都是课程思政元素内容的切入点。

(二)育人核心要素:国家意识和国家安全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力、家国情怀、国民素养、国家意识、国家安全观,帮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家意识和文化自觉[10-11]。

外语教育是推进语言治理和塑造国家意识的重要手段。维护国家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是外语研究者构建国家意识的关键[11]。语言治理需要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影响,逐步增强国家语言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12]。课程思政力求政治方向性、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贯通融合[11]。在教学实践中,应凸显课程思政的国家意识本质,融贯国家意识元素,树立国家意识教育理念,开展国家意识实践,构建外语学科国家意识话语体系[13-14]。

(三)育人核心要素:跨学科特点、跨文化能力、思辨与创新综合素养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学生培养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在素质要求方面,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及学科基本素养;在知识要求方面,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15]。

(四)在外语类课程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要求:“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是理解当代中国、深化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最佳教材。中联部新闻办策划制作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手册》(2021年12月)共有英、法、西、俄、阿五个语种版本,主要包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况和公报全文、2021年党中央会议盘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相关情况、1945年和1981年通过的两个“历史决议”简介,以及中共百年党史重要历史事件等板块,服务对外宣介。这些教学资源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帮助教师加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四、外语类专业的课程思政

(一)外语专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述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又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6]

(二)外语类课程的特点和结合外语专业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

1.外语类课程的特点。语言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承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构成外语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在知识方面,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理论实践、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国情和国家发展等;在能力方面,包括跨学科跨文化能力、中外文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2.结合外语类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在外语学科教学中,要在中外文化、东西方思想文明对比中,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国家意识、责任与担当。在方法上,把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贯教育教学各环节;在落实上,课程思政要落实在课堂的教与学、师资水平的提升中。课程思政的融贯,体现在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结合,也体现在教师道德情操、个人魅力、学术修养和育人方法的有机融合。

(三)外语类课程思政的方法、关键主体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1.开展外语类课程思政的角度、深度和温度。课程思政建设,要从中国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弘扬中国声音;要从文化深度出发,关照现实和热点,帮助学生理性思辨;要从教师温度出发,让学生在习得知识中感受教师魅力。通过课程思政,打造育人“金课”,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业,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7]。

2.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师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高校外语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良好的思想素质、优秀的外语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方法,挖掘课程中的真善美育人资源。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是使课程生动有效的方法,将外语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前沿热点和国际视野结合,构建有情、有义、有爱、有温度的课堂是课程思政育人的氛围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教师应尽快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身份转变,真正让学生在高等教育氛围中成人、成才、成长[9]。

3.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应突出价值引领,结合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教学资源评估和教师互评;加强过程化教学管理和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课堂互动、考试等方面,有机地融贯课程思政评价;加强学生评教评学,不断动态调整学生知识习得、情感培养、价值引领的学习过程,以保证测评信度和效度。

(四)太原科技大学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成效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省级一流课程“高级英语”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秉持“中国思想,国际表达”理念,培养学生构建符合受众习惯的话语体系。例如,在2020年,中国捐赠法国的物资外包装上的寄语“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对应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United we can overcome”(团结定能胜利),捐赠意大利的物资外包装上的寄语“身若伏波,与子同海,若为落木,与子同枝,若为兰草,与子同室”对应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We are waves of the same sea,leaves of the same tree,flowers of the same garden”(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充分引起受众共鸣[17]。

省级一流课程“科技英语写作”将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等思政元素融贯知识传授中。“二外法语”课程在学院官微设立课程思政栏目L &M Zone,制作中法文版本《国际歌》,推动外语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再如,董艳老师用英文讲党课,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赵海萍老师借助个人视频博客“英格丽什”讲述文学文化故事,传播正能量。

外语类课程思政对教和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协同效应成绩显著。刘晓虹老师立项教育部2021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张妙霞老师荣获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学院教学团队多次荣获教学比赛国家级、省级奖励。立项国家级重点UIT项目“太原地区旅游景点语料库建设与城市形象建构研究”;国家级UIT项目关注碳中和、碳达峰问题,本科生论文“New-Energy-Based New Power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Emissi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参加全国大学生能源电力人文学术英语论坛。

课程思政将育人目标贯穿课程教育的全过程[2],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外老教授回信中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勉励外语院校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类外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