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红色文化与乡村经济振兴融合路径研究

2023-01-24陈元九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湘西红色融合

陈元九, 夏 莎

(1.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2.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村经济振兴是指在广大乡村地区实施振兴战略,其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这五大总体要求中,产业振兴是基础,生态振兴是条件,文化振兴是灵魂,组织振兴是保障,经济振兴是目标。[1]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合体,其中乡村经济振兴是关键,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又是实现其他振兴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推动和加速乡村经济振兴。实现湘西红色文化与乡村经济振兴,融合则是有效路径之一。

一、湘西红色文化与乡村经济振兴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推动湘西产业结构升级改造

湘西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湘西依托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武陵山开发等有利机遇,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虚高级化”的明显缺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2]作为发展的软实力,湘西红色文化对湘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湘西所拥有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粟裕故居等一系列革命遗迹和烈士遗物,来形成一批批红色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可以改进湘西传统的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增强第三产业对湘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调整湘西的产业结构,推动湘西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从而能够促进湘西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促进湘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可以促进湘西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湘西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湘西革命先烈和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乡村是文化的宝库,农村是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3],要大力弘扬湘西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讲好红色故事、传播革命精神,走进基层群众心里,提高广大村民的“精气神”,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的奋斗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从而调动湘西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力支持湘西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文创产业等的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立足湘西人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加大落实就业援助服务力度,从而可以为湘西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其他劳动者,使湘西农村劳动力能够充分的就业,湘西人民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可以助力湘西特色产业链条的有效拓展

湘西产业发展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结构调整期,近年来,湘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自身起点低、产业基础薄弱、要素不足、生态环境约束等短板,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与困难。邓爱民教授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乡村地区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促进产业兴旺”。[4]所以通过立足于湘西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因时、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充分发挥湘西红色文化的优势,依托“三新四高”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施和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符合大众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红农业特色产品,建立湘西红色文化特色村,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向农家乐、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民俗风情体验等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能够拓展延伸红色文化特色产业链条,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二、湘西红色文化与乡村经济振兴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红旅”融合发展

第一,开发湘西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5]湘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挥革命根据地、故居、博物馆、陵园等红色资源的优势,根据湘西各个地区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选定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进行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以红军长征、革命人物的事迹为依据,深入挖掘贺龙故居、方汉英烈士墓等革命历史遗迹,分解形成具体的各项任务,整体布局红色街巷、湘西州博物馆等地标。培养一批红色文化人才,建立一支湘西红色文化研究团队,邀请老党员、红色文化专家等人展开座谈会,深入挖掘红色印记、推出红军亭、革命烈士故居等多个沉浸式红色景点。在红色文化景区的布局方面要突出当地的红色文化,借助人物雕塑、浮雕墙、红歌演唱等形式营造和渲染红色文化氛围和气息。在此基础上开发与完善湘西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湘西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

第二,完善湘西红色精品旅游路线。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范围较广、较为分散,而且湘西多山,交通设施及路线有待完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湘西亦是如此。湘西要完善公路设施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渠道,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可将在同一地区的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串联成红色乡村旅游线路,如凤凰古城与芙蓉镇,二者之间坐个大巴仅两个小时,距离较近,同时也可将分散在各地的革命遗址和博物馆、展览馆联系起来,这样为游客提供了更完整、更全面的旅游路线,拓宽红色文化旅游的市场。可充分利用通道转兵走过的线路,将其路线串联起来,重现当年的红军长征路线,每个地方配备专门的讲解员,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从而形成通道精品的旅游路线。

第三,创新湘西红色旅游宣传平台。湘西红色文化旅游要想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宣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湘西要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的特点,对湘西红色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正如王亚华教授所说“当前以新一代信息为主要驱动力的数字化浪潮,重新形塑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条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机遇。”[6]所以要加快湘西地区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充分借助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软件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制作湘西著名景点的视频、游客们对湘西的观感视频等形式在各类软件上进行宣传,从而提高湘西红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利用“VR”技术来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景象和状况,利用微信公众号、湘西红色文化旅游官网等平台的推文来促进湘西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开展直播互动的方式宣传湘西著名景点、讲解红色文化故事、推广湘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游玩,刺激湘西经济的发展。

(二)“红绿”融合发展

第一,制定总体保护利用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7]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制定总体保护利用规划,在农村中大力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湘西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湘西革命遗迹数量多、分布广,现在亟待保护,针对此现状要坚持并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同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保护湘西红色文化遗迹与乡村绿色生态发展结合起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乡镇形成全村、全民共同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保护红色文化遗迹、财产的局面,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对其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红色公共空间的布局,各空间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突出乡土特色和区域民族特色,打造文明宜居乡村,实现红色遗迹和生态和谐共存。

第二,打造湘西特色文旅品牌。湘西不仅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有秀美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湘西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湘西旅游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而湘西红色文化和当地独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结合,无疑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要充分挖掘湘西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绿色产业潜能和乡村振兴潜能,将传承红色精神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绿色发展反哺红色文化,创造出湘西新的红色文化品牌。持续开展品牌活动,积极参与文旅推广营销活动,举办文旅融合发展推介会,可将永顺县有着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的芙蓉古镇与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融合起来,打造红绿融合旅游产业,将其中所蕴涵的红色文化基因、爱国情感、革命教育等融入绿色生态旅游中,打造湘西特色的文旅路线,提供高质量的湘西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激发湘西文旅品牌活力。

第三,推动湘西文创产业发展。文创产业是区域资源文化的标志,也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地方经济与就业的高潜力产业。[8]湘西要以“红绿”融合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湘西经济的发展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工作,针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补助专项资金少、革命遗址濒临毁损风险等情况,按革命遗迹的历史影响和保护状况,分步骤进行抢救、修缮保护。突出提升改造,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来完善影响力较大的革命遗址,并对那些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进行提升和改造。湘西要充分利用其拥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与湘西的红色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融合起来,将其打造成湘西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创产业新发展;将“红绿融合”理念融入湘西的出版业、文学创作、影视制作、地方戏曲的发展之中,以“红绿融合”理念激发思想和文学创作灵感,反过来又以文学作品、影视戏剧的创造进一步弘扬“红绿融合”理念。

(三)“红特”融合发展

第一,建立湘西红色文化特色村。红色文化是湘西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我们要依托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湘西特色红色文化村,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这既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富民工程。湘西要以每个地方所拥有的红色革命遗迹和革命斗争历史为依托,在每个村落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红色文化宣传展示空间,各地基层政府要立足“小而精”“小而美”,加强红色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此为基础,打造湘西特色文化村。同时以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优良传统等精神来提高湘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乡风精神文明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前来旅游的游客带来全方位的美好体验,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这样不仅可以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提供农民的收入,也可以打好特色村的口碑。

第二,研发新的红农业特色产品。借助湘西各地区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当地的地域特性、民族风俗、产业发展特色,研发新的红农业特色产品,致力于全面提升湘西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农产品的价值。在现有的红军帽、红军鞋等基础上,可以研发红军茶、红军酒等等一系列新的红农业特色产品,研制出拥有符合民众审美的包装样式、具有欣赏、纪念、实用价值或能够激发民众内心革命情感的红农业特色产品,从而形成符合时尚潮流、具有人文与艺术以及创新效果的特色产品,加强红色文化基因与这些农副产品的融合程度,提高红农业产品的品质,加大对研制的红农业产品的宣传。创新红农业产品的销售途径,一方面提升可以这些产品的红色文化底蕴与价值,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向游客展现湘西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增强湘西红农业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其市场。

第三,发展湘西休闲红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于一体的新型产业[9],湘西要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在新常态下休闲产业发展中,也会面临着新挑战,湘西要将红色文化资源、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习俗与休闲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当地的乡村广场、草坪、大空地等地方展示“红色故事”分享会、红军情景剧等;打造“红军果园”“红军菜园”“红军花园”等参与式项目;可以将民宿设计成有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氛围的场景或摆上一些具有湘西特色红农业产品或将一些红军长征或事迹设计成剧本杀,形成特色的湘西“红色剧本杀”等项目,从而形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休闲红色观光农业项目,同时完善预订、预约、管理等的管理和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开拓新的业务,更好的促进湘西休闲红色观光农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好的做法”。[10]我们必须将湘西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红旅”“红绿”和“红特”有机的融合起来,运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加强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湘西红色文化的经济助推价值,促进湘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调整湘西的产业结构、拓展湘西产业链条,改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虚高级化的现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兴旺,从而实现湘西乡村经济增长,实现湘西的经济振兴,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猜你喜欢

湘西红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红色是什么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红色在哪里?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走进湘西凤凰城
追忆红色浪漫
湘西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