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3-01-24武奕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舆论公众肺炎

武奕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报刊社,太原 03000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舆论引导工作高度重视,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舆论引导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本世纪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治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和舆情交织在一起,影响着社会情绪起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这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将从坚持原则、提高站位、担当作为等方面着手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提升,以期为今后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工作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一、坚持原则,从人民立场出发做好疫情防控的舆论引导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面对病毒肆虐的工作条件和极度复杂的舆论环境,要坚持实事求是、“第一时间”、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用心用情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以形成社会舆论场中强大的正向引导力。

(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公开透明

真实性是信息传播的力量所在,也是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不能为片面追求引导效果,而忽视信息的客观性,或释放不全面的信息,这样很容易在后续真相揭露后,产生负面舆情,甚至对政府部门公信力造成伤害。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造假,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相关信息发布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并通过建立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开展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工作。一方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机构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坚持高频度、大信息量的疫情信息公开,努力做到应发布尽发布。另一方面,国务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医疗卫生系统专家学者等先后走上新闻发布台,回应人民群众的信息诉求,尽可能做到了不留发布死角,阻断了谣言和假消息等的传播链。总之,无论是大到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还是小到一种具体药物的使用、一个网络视频产生的公众疑虑,全国各级政府部门主流媒体都要围绕抗疫工作,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从而有力地引领舆论走向,体现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民的负责。

(二)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做到快速权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众对相关信息在一开始处于真空状态,此时如果未能快速获得这些信息,那么公众将倾向接受那些简化、强化的谣言。因此,主流媒体要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尽快发布信息,以成为最权威的信息传播主渠道,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进而有力引导舆论。“第一时间”意味着主流媒体信息发布速度要及时快速,抓住疫情舆论形成的“黄金4小时”,第一时间发声,掌握节奏、积极作为,争做“第一定义者”。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速报事实、速明态度、慎报观点。速报事实是指主流媒体要利用自身数字平台速度快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迅速填补信息真空,尽快向社会报告事实情况,以成为疫情信息“第一落点”,从而为掌握后续信息发布的主动性创造条件。速明态度是指在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要及时表明政府和处置部门的态度和立场,满足公众的情感需求。慎报观点是指在疫情客观事件还末调查清楚、很难作出定性声明之前,主流媒体要防止发出不慎观点,使舆情进一步复杂化。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体现人文关怀

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不仅是一个不断发布信息、解释事实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公众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建立信任的过程。因此,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其内容需充满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情感温度。首先,主流媒体要正确理性看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情绪化舆情,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回应社会各方的合理关切,这样才能帮助公众消除疑虑、冷静情绪,回归理性思考。其次,要通过换位思考,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发布当事人情感可以接受的信息;从普通公众的角度出发,努力使信息引发公众共鸣,使其情绪得到有序释放,以避免引起公众对疫情的担忧和悲观。最后,主流媒体的新闻发布和报道要有真情实感,通过报道基层典型人物和身边的普通人等,拉近和普通公众的情感距离,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有效缓解人们面对不确定疫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为社会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二、提高站位,从社会治理角度创新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

这场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社会治理体系面临多元风险和挑战,是一次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面对这样一张考卷,主流媒体应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认识和把握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情绪。

(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真相跑赢谣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众最关心疫情的实时发展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抗疫防疫的决策部署。对此,主流媒体的第一要务,就是要高效、客观、有力地报道疫情发展态势和处置策略,占领舆论制高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和疑惑,进而让真相跑赢谣言,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如在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主流媒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密集推出一系列评论和解读文章,其中《人民日报》几乎每天刊发评论员文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发数百篇“央视快评”,等等〔3〕。这些主流媒体以站位高、分量足、声势大的优势,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的广泛宣传和深刻阐释,不仅为全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引,而且还由于权威、快速、准确,信息真实、透明度高,给公众吃下一剂定心丸,让谣言无处藏身。

(二)消除恐慌心理,坚定必胜信心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发展态势,让公众产生恐慌心理,急需专业防疫知识的科普,提高个人应对能力。因此,在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要通过动态、密集地释放有效信息,压缩谣言的传播空间,缓解公众的焦虑恐慌情绪,提振抗疫的必胜信心,使个人的应对和防护更加理性,助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一方面,主流媒体要加大专业防疫知识科普的力度,引导公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疫情,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如在疫情防控初期,新华社主创团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陆续推出自己创作的爆款视频《病毒往事》和动画短视频《疫苗大战病毒》等作品,以新媒体形式及时准确传递权威科学信息、科普防疫知识;《人民日报》客户端在“大咖有话”直播栏目推出多场专访,邀请权威专家科学分析疫情发展态势,向公众释疑解惑、提出防范建议;光明网开通专题频道,第一时间采访多位具有丰富一线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从居家防护、科学用药、病毒传播、心理疏导等多角度为公众进行有针对性地解读,从而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定人民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必胜信心,为战“疫”胜利筑牢心理防线。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新华网陆续刊登的《于平凡中感受伟大的力量——抗疫先进人物群像》《他们的选择,点燃我们的信心!》等有情感、有细节、有温度的报道,展现了非常时期平凡岗位上奋斗者的感人故事,以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彰显精神、激励前行。

(三)精准设置议程,促进客观理性思考

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之一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有选择性地编辑和提供信息,能够对公众议题和舆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特点,主流媒体要精准研判,积极主动设置议程,以精确深入引导舆论。如在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对抗击疫情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充分展现了“中国之治”的人民价值立场,从而鼓士气、强斗志,使公众凝聚了疫情防控的力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主流媒体集中展现了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的坚强和奉献,深入报道了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战“疫”情况,加强了防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从而有效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新冠病毒,提高了其防护意识和能力。主流媒体精准的议程设置,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发出了主流媒体的声音,引发社会关注,凝聚社会共识,促使公众客观理性思考,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担当作为,以严谨的专业精神彰显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疫情的最初阶段,稳定舆论、缓解公众焦虑无助情绪是其重要使命。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主流媒体要将拥护党和政府、稳定人心、凝聚共识放到突出地位,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在舆论引导中主动作为。

(一)以高度政治站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引导工作

实践证明,舆论引导工作做得好,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引导工作做不好,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4〕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危害大,常伴随复杂多变的舆论形势,极易引发舆情次生灾害,是我们当前遇到的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风险挑战。因此,主流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具体说,主流媒体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遵循;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党同心同德;要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替党分忧、为党尽责;要以有利于疫情防控的有效处置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舆论引导的出发点,以增强信心鼓舞士气、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为舆论引导的着力点,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以主动担当作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舆情挑战

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更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形象。主流媒体要充分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动扛起责任、担当作为,把疫情舆论引导工作落到实处。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单向传播的“宣传观”转变为积极引导的“舆论观”,构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责任共同体,形成了解公众信息需求、化解公众疑虑的合力。其次,要发挥主流媒体作为权威信息发布主渠道的定调作用,统筹各类政务新媒体,在信息服务中凝聚共识,建好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最后,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疫情防控主流媒体间应急协作宣传机制,规范流程体系,解决资源分散、碎片化的问题,在关键时刻让权威的声音“跑赢”谣言。

(三)以严谨专业精神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主流媒体要接受考验,敏锐锁定民众核心关切点和质疑点,以严谨的专业精神,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信息,提供专业、权威的解答,力争实现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引导的精准有效。为此,一是要向社会传递决心和信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主流媒体要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等进行大量持续的报道,这样做不仅能凸显党和政府整体部署,也能让人们看到全国迅速形成的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更能够彰显党和政府对于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从而有效缓解社会恐慌情绪,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二是要向社会传递事实和真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要与各级政府部门紧密配合,通过新闻力量粉碎谣言,在人们头脑中建构起客观景象。要持续通过大密度、高频次的新闻发布更新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澄清各种传言谣言,向全社会传递客观事实,以保持社会情绪的稳定度。三是要向社会传递科学和理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主流媒体要加大对医疗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等的采访,通过他们的介绍说明来向社会传递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主流媒体可推出相关专栏专题,把事实传播和科学普及统一起来,尽最大努力做到科学、准确、及时,从而向全社会传递理性,回应社会对于疫情防控的诸多疑问。四是要向社会传递情感和温度。在抗疫期间,许多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等奋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坚守岗位,致力于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维护社会运行的艰苦工作中。主流媒体要挖掘这些普通人的不平凡故事,呈现抗疫期间的一线故事,向全社会传递温度。要通过一张张满是泪痕的脸、一个个疲惫的笑容、一句句简单感人的话语,向社会展示在困难中不懈奋斗的一个个杰出的中国人。这些普通人的情感和故事是疫情防控期间最好的“治愈剂”,让公众更加坚强、更加自觉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进而形成抗疫合力。

猜你喜欢

舆论公众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