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央行财务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究

2023-01-24张惠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预算编制现代化

张惠萍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会计财务处,太原 030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党中央对金融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为做好新时代中央银行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核心在于健全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决策和传导体系,这就需要有现代化的财务治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梳理基层央行财务治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需要探索相应的对策,着力推进基层央行财务治理体系现代化,便成为一项十分重要且有价值的工作。

一、基层央行财务治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央行财务治理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基础,发挥着服务央行履职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现代化的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全面推开,基层央行财务治理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资产负债表作用持续增强

一方面,基层央行持续推进会计标准、财务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财务信息报送建设,加强辖区金融风险处置资金运用和风险评估,加快辖区金融改革资产损失核销进度,有效保障了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质量安全和绩效。另一方面,从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中分析研判资产负债调节与货币信用和经济增长联动关系的能力,以及从基层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分析研判新型政策工具占比与信贷投向优化和流动性预微调等金融市场变化关系的能力不断提高,会计财务在基层央行履职方面的引领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二)部门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央行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管理理念由“先花后算”向“先算后花”转变,预算编制、规划日趋完善,预算执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预决算公开逐步推进。基层央行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国人民银行预算管理的规定》,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编制质量逐步提升,预算三年规划与业务规划的衔接性不断增强,预算调整率明显下降,预决算实现全系统公开,基层央行部门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

(三)全面从严管理成效显著

基层央行始终坚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于财务治理全过程。根据财政部、央行颁布实施的相关政策规定,一方面,基层央行建立健全了部门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大型维修改造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制度,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基层央行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支出审批,严格执行“无预算不审核、不支出”等要求,坚持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整改协调推进,监督合力和管理效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四)服务保障职能充分彰显

基层央行始终秉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服务基层”的原则,以扎实做好“六保”“六稳”“疫情防控”为重点,加大基层人员经费、货币政策实施、应急支出保障力度,统筹规划各项支出,持续强化预算供给,科学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积极有序地保障了重大政策、重点业务、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基层央行的刚性支出得到保证,重点项目得以实施,职能职责有效履行,会计工作服务央行有效履职的质量和能力不断提升。

二、基层央行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央行财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央行履职的能力逐步提高,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制度聚合效能与财务治理不匹配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央行的改革也逐步深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规定,持续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治理体系。基层央行根据总行的要求,近年来也配套出台了部门预算管理、财权与事权分离、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不动产管理、集中采购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实践运行来看,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落实央行要求多,结合实际创新发展不够;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不强;用多项制度聚焦单个问题的情况较多,用一个制度解决综合问题的较少;等等。究其根源,集中表现为基层央行配套出台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制度的聚合效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明显,制度聚合效能与财务治理不匹配的困境亟待破解。

(二)基础支撑作用与精准管理不协调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供给侧精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工作实践中,不少人仍然习惯于粗放式的工作方法,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预算等常常依据上年支出情况进行测算,而没有进行精准核算。同时,一些基层央行尚未建立详细的包括人员情况、项目内容、支出标准等在内的基础数据,使得会计财务基础工作不能适应、满足精准化管理的要求。

(三)信息贯通协作与分散管理不联通

信息的最大优势是规模效应。近年来基层央行按照总行的安排部署,建立了一系列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也带来信息数据的孤岛问题,如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平台联通不够,自建信息系统静态统计多而实时分析少,信息安全防护监测数据不全面且利用率较低等,成为制约信息数据共享、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障碍,影响了央行统一管理、协调联动一体化效用的发挥。

(四)业务规划安排与部门预算不畅通

为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央行系统实行了预算编制三年规划改革,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预见性、连续性。但在基层央行财务工作实践中,仍存在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有的有预算三年规划但没有业务规划,有的预算三年规划与业务规划缺乏衔接,有的部门预算与业务规划安排沟通协调不畅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预算编制三年规划作用的发挥,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推进基层央行财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构建保障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财务治理体系,必须强化从规划、预算到财务决算的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着力提高一体推进财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制度是推进基层央行财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央行要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治理体系,从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入手,以预算(编制)管理、执行、绩效评价为重点,破解制度聚合效能与财务治理不匹配的困境,建立健全目标统一、全程覆盖、梯次衔接、分类管理、协同高效的现代央行财务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基层央行要以《中国人民银行法》为遵循,以服务和保障央行履行金融宏观经济管理职责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会计财务的“预算、执行、绩效”为主线,统筹制度设计、治理方式、管理手段等因素全面推进会计财务治理现代化建设。

(二)持续加大从严管理力度

建设现代化的基层央行财务治理体系,必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管理。基层央行财务管理要按照“全生命周期”要求,从财务要素、支出功能、支付机制、过程控制等层面进行全周期统筹和全过程整合;要强化预算管理的风险控制,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过程监控指标体系,实现对财务资源使用过程的及时监控,确保财务资源的使用安全;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绩效激励,通过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激发业务部门人员的创新动力,形成财务资源的良性循环;要全面从严管理资金,在费用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监控;要深化内部过程控制,在预算、收支、采购、合同、资产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的融合发展,使所有业务都受到“预算”制约,所有费用“支出”都得到保障,推动全面从严管理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三)积极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

在基层央行工作实践中,目前运行的业务管理平台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管理使用,缺乏一个全系统统一使用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影响和制约了基础数据的统一及数据效能作用的发挥。基层央行财务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在基层央行工作实践中,无论是预算编审、用款计划、资金支付,还是采购管理、报表管理、资产管理等,都需要建立一个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多维度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促进信息共享,实现精准业务管理,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联动解决问题之目的。

(四)努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央行会计财务队伍

首先,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不断增强基层央行会计财务人员“见叶知秋”的政治判断力、“融会贯通”的政治领悟力、“令行禁止”的政治执行力,以为党履职、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稳中求进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稳健发展。其次,要紧跟现代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强化“科技+金融、科技+会计、金融+会计”能力培训,使基层央行会计财务人员成为宏观管理的能手、统筹协调的强手、现代科技的高手、实践操作的巧手。再次,要以廉洁自律为准则,积极践行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以铁的纪律、铁的规矩、铁的作风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硬作风的会计财务队伍,为推进基层央行财务治理现代化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预算编制现代化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中央银行纸币(壹)》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