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筑牢四大基础

2023-01-23芦咏莉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人才思维

芦咏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单独成篇,同时明确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更是教育当下的重要任务与使命担当。

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拔尖创新人才及其早期培养始终是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多年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一直注重开展相关探索,一方面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另一方面积极营造适宜的环境、创设适合的教育活动,从而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及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科学认识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基于脑科学的超常儿童培养”项目组的合作研究中,我们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有机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持续终身的发展动力。

首先,构建有机的知识结构,强调教学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课程要实现多学科融合。其中,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止步于知识内容上的联结和知识内容框架的建立,还要把握知识内容背后的方法论与学科思想,这是建立知识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如对于数学中的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不能止步于了解三者的书写特征、计算法则及法则应用之间的联系,还要了解它们的出现均缘起于计数的需要,其背后是计数单位的不同,即计数离不开计数单位,同时计数单位并不唯一(并非都是我们常用的十进制),等等。同理,世界各国传世的文学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它们拥有精湛的语言文字基础,更在于它们对人类文明某个时代的记录与影响,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彰显与呐喊。而多学科融合的课程,通常都是指向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以问题解决或者长周期任务作为课程中各学科的融合点,如项目式学习、STEM教育都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关于良好认知能力的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拔尖创新人才专属于千分之三天才”的刻板认识,让我们意识到,具有良好认知能力的人都有可能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最后,持续终身的发展动力再次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也彰显出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因为兴趣的存在可能一时,也可能一世;而将一时的兴趣转化为持续一世的兴趣,理想信念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此外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在创新力爆发前夕,甚至在创新力爆发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业绩(包括学业成绩)会低于同伴的平均水平,甚至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因为他们正处于“试误”阶段—而“试误”往往孕育着创新。这就提示我们,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轨迹并非始终是昂扬向上的,起伏、曲折是其基本特征。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包容宽松的环境,尤其要允许这些拥有潜力的学生在探索中“试误”,这是其成长过程的有机组成和必然表现。

二、要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筑牢终身受益的重要基础

小学六年是为个体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却又不是个体成长的收获时节。在这一阶段,学校需要为学生及其创新潜能的发展筑牢持续终身的重要基础。

其一,筑牢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基础。成人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阅读、交流、记笔记,还要有健康的身心做支撑。以终为始,实验二小始终坚持“读书小博士”的教育活动,“酷爱读书”既是我校的校训,更是二小学生的行為标志。学校还始终坚持“课前精彩两分钟”+“生生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自如自主表达的训练融入每一堂课,以此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校自2020年9月起将记笔记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训练科目,学生笔记和作业还一起成为每学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必查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于2017年全面启动“未来接班人强体工程”,致力于将“一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强健体魄”作为小学六年的毕业礼物之一,送给每一位二小学生,作为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二,筑牢理想信念基础。自2020年起,实验二小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12个词转化为“一月一话题”中的12个话题,并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全员大讨论。如对于“爱国”,大家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家等于国吗?国是指领土吗?国旗为什么代表着国家?代表国家的只有国旗吗?国家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含义?又如对于“诚信”,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一辈子不撒谎真的能做到吗?“望梅止渴”是不是在撒谎?谎言还分正义、善意之说吗?同时,这些话题讨论要围绕“概念与本质特征”“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与行为策略”“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或者佳句箴言”和“我/我的小组/我的班级/我的家庭的《行动宣言》”四步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采访身边的人、开展独立思考和小组对话,在不断思辨中逐步建立起独立而深入、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认识与信念系统,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培根铸魂。

其三,筑牢思维品质基础。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新的基础。“将思维品质培养作为第一目标”已成为实验二小教师每节课的核心追求,思维的“三进工程”(进课堂、进教研、进赛事)也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每一节课上,老师都会追问: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如何来证实这个新的可能?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证据意识。每一节课上,老师都会追问:换个条件,结论还成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上去相似”的本质、“看上去不同”的关联是怎样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和审辩意识。每一节课上,老师都会追问:前因条件是什么,后续结果又如何?按照之前的规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尝试用新的概念来总结归纳。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流程意识。这三大思维品质、三大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思考力和思维模式,也是实验二小“未来接班人启慧工程”的主体部分。学校致力于将“一颗思考力发达的聪慧头脑”作为小学六年的毕业礼物之二,送给每一位二小学生,为其长大后领军各行各业筑牢基础。

其四,筑牢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基础。自2010年起,实验二小就开设了指向问题研究、多学科融合的主题研究课,并以每周两节连排的方式固定在课表中。这一长周期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走出课本和教室、走向生活和社会,在现实世界中经历发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学习到文献(含资料)查阅、工具(含问卷)设计、调查访谈(含座谈)、数据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等多项技能,从而提高了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迄今为止,二小学生经历了桥、飞机、北京庙会、钱币、公益微电影、游学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研究活动。2021年9月,学校又借“双减”东风,打通课表内与课后三点半课程,构建出“学有余力”套餐课程,借此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走向更富有挑战和意义的学习与研究。

三、要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设具有引领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遵循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轨迹,学校还有责任为其创设具有引领性和包容性的环境。自2021年起,实验二小又向全体师生和家长提出了共同的心灵拷问: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有什么不同?并将其作为筑牢理想信念基础的加强版教育。所有人都从身边的世界(家庭、班级、校园、社区)开始,进行思索、观察和实践,从而让每个生命之间、每个人与世界之间都彼此联结,成为“命运共同体”、成为能为彼此带来幸福与安全的使者与守护者。在此基础上,学校丰富并构建出“未来接班人育爱工程”,致力于将“一个胸怀家国天下的远大梦想”作为小学六年的毕业礼物之三,送给每一位二小学生,为其创新创造注入持续终身的动力。

与此同时,学校还将丰富评价指标,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八大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主动性、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目标意识、独立性和抗挫能力)为基础,建立新的学业评价体系并加大反馈力度,旨在打破全社会对学业成绩的顶礼膜拜,引导家长转向关注更深层次的学业品质培养与核心素养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创造更为优良健康的教育环境。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基础教育人,吾辈当义不容辞。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脑科学的超常儿童培养”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基础人才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才云
“不等式”基础巩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整式”基础巩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