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3-01-23付学超内蒙古财经大学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31期
关键词:资源型转型绿色

付学超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绿色发展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顺势而为进行绿色转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这既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方向性指引,也是各行各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根本遵循。根据最新统计,过去十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 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近7%的经济增长,使得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1]。发展绿色经济,助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已成为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新机遇。以生态文明为内在价值引领的绿色发展当前正在受到政府、社会及企业的高度关注,如何抓住新机遇完成企业绿色转型,是推动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之重要物质基础,而自然资源的再生周期长及部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又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其在产业变革中发挥最大效能。资源型企业是以开采及加工自然资源为主,以拥有自然资源垄断权为竞争核心的组织。在质量效益大于规模效益的今天,资源型企业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这一粗放式生产模式已经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资源型企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一)资源型企业实现新时期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保持核心优势,首先必须合理评估内部具备的条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独特的资源能源优势是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对资源不计代价的重复开采,不仅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并日益枯竭。资源型企业对资源依赖性极高,但落后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水平导致企业后续发展乏力,未来发展前景暗淡。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及零碳工厂的出现既为资源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是资源型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自我升级改造,构筑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求。

(二)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产业边界,这也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资源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直面环境约束不断趋紧的现状,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模式,以更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形成更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实现资源型企业的战略性变革,为我国经济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二、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70%以上,自然资源储备充足。但资源型企业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方式及粗放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更是深刻的。

(一)注重规模效益,忽视质量效益

传统的资源型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自然资源为其主要的生产要素。由于这种天然的资源优势,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断加大对生产要素的投入,但这种方式并没有有效整合设备、资源、人才、技术等核心资源,导致产品品质差、附加价值低。同时,其对于生产废料的再利用率偏低,没有很好地形成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导致质量效益极其低下。

(二)固守组织惯例,缺乏绿色发展思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制定。而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决策者。但管理层的墨守成规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效应。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体量大,组织结构复杂,人员众多,管理难度极大。由于资源禀赋丰富,传统的生产方式当前依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致使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工作方式固化,缺乏绿色发展意识。当前,在全社会绿色转型的时代,固守组织惯例,不进行战略性变革深化产业升级及新旧动能转换,终将失去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三)资源依赖度高,缺乏环保意识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存量足,但由于资源型企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单一的产业结构及开采频率过高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导致自然资源的储备逐年下降,“资源荒”成为资源型企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高使其易陷入“资源陷阱”。同时,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使其忽视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致使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给西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环境危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也深受其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及新污染物的滋生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愈来愈脆弱。恶劣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影响可再生资源的生长速度,如果企业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建立防风险机制,那么一旦资源枯竭,企业全部生产活动都会停滞,这对企业是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在环保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下,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传统的资源型企业如果漠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与《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相违背,这也会提高企业的运行成本。

(四)防范风险意识弱,缺乏产业增长潜力

长期以来,资源型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素一方面来源于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源于市场供应,市场的稳定决定了企业生产的稳定,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但市场的变化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资源型企业很难长期保持平稳的理想状态。同时,企业缺乏供应链危机意识,在资源获取方面没有及早布局,进行产业链延伸,致使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企业成本激增。有些资源型企业虽然积极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但却忽视传统产业链的基础性作用。而对于“新链”的开发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并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导致产业增长潜力不足,区域市场内核心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五)技术创新能力弱,绿色转型面临融资约束

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也是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资源型企业由“体量大”向“制造强”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资源循环使用率低、废料回收利用效果差,新旧动能转换节奏慢,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无法提升,所在区域市场内核心竞争力依旧不强。但企业要想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的绿色发展效益,资金保障是前提。传统资源型企业缺乏开展绿色金融活动的意识,融资约束成为重构企业内部绿色产业体系,培育新发展路径的桎梏。

三、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路径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资源型企业也应顺势而为,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传统资源型企业股权集中度高。一方面,股权集中度高可以增加企业运行的稳定性。但高层管理者的战略规划如果缺乏合理性,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战略部署是否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直接影响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步伐。因此,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推动企业快速完成绿色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管理层加强内部组织学习,推动绿色战略变革,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以可持续绿色发展观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2],同时在企业内部推行绿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形驱动力,通过推行绿色企业文化,让员工以绿色价值观为行为向导,从基层员工到高层管理者都以绿色转型发展为己任,共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二)加强外部环境监管

环境监督部门应建立大数据环境监测中心,统计环境基础性数据,全面掌握区域内资源型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强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对于污染防治效果不佳且不积极整改的企业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同时应把环境监督作为常态化工作,健全环境执法联动机制,落实环境信访投诉处置机制,对每个信访案件实行跟踪管理、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及维持区域良好生态平衡。同时,加强区域内各级审计机构进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强度和力度,通过审计“生态账”这种方式提高领导干部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西部地区只有全力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助力守护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三)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但原料市场的变化无法准确预测。所以,资源型企业要有供应链危机意识,建立供应链大数据分析中心,及早进行供应链战略布局并设立资源储备库,避免因市场巨幅波动导致的供给不足对企业生产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源型企业大多从事初级产品生产,产品替代程度高附加值低,单一产品结构使其难以维持竞争优势,经营风险极大。因此,资源型企业应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全产业链多元化经营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主要途径。当前,许多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技术短板。同时,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致使部分核心技术的研发速度缓慢。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资源型企业应积极部署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CCUS 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减缓资源消耗速度。技术的研发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资源型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方式,通过与科研院校在产、学、研方面的交流合作培养绿色转型紧缺型人才,建立股权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绿色研发基金等方式激发科技人员的研发潜力,为企业绿色发展留住更多人才。近十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从2012年的11 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45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原来的21.6%提升至现在的39.8%,增长幅度接近20%[3]。数字经济不断融入各行各业,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各行各业的自我变革。因此,资源型企业要积极利用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业务模块,通过“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平台,将企业生产全动态转化为数据资源,将数字资源作为企业发展核心资源。通过大数据对关键性信息的捕捉和深入分析,精准定位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深挖企业绿色转型的顽疾,建立企业绿色低碳高效运营模式,全面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同时,积极提升企业绿色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4]。

(五)绿色金融缓解融资约束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明确,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由于西部地区普遍经济发展效益不高,资源型企业想要重构内部产业结构并培育绿色发展路径是异常艰难的。其中,资金要素的不足是制约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首要难题。而绿色金融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一种重要公共产品,其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信贷模式,依托“无形”要素为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西部地区应通过推广绿色金融模式,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绿色金融体系,缓解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资金困境。近年来,农业银行的“绿车贷”、浦发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光大银行的无追索权保理等绿色金融工具的出现一方面纾解了产业绿色转型的融资压力,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资源型企业应及时抓住这一新机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ABS 等绿色金融产品,获得金融优惠支持,不断发展低耗能、低排放、高水平的绿色项目,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型转型绿色
绿色低碳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