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运行现状及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八省(自治区)的调研结果*

2023-01-22霍雨佳柳铭心

中华家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作者协同育人

霍雨佳 柳铭心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协同育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强调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1]这些内容不仅明确了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责部门及其统筹社会资源的职责,也明确了协同育人是有效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机制。

社区作为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阵地。

顺畅的运行机制是社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我们概括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三大系统:宏观管理机制,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系统协调机制,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从纵向上构建以本部门为主导的协同育人机制;实践工作机制,在实践工作层面上的具体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学校牵头和社区牵头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机制、协同机制和实施机制。[2][3][4][5][6][7][8]

现有的协同育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牵头的“家校协同”,对于社区牵头的“家社协同”关注较少,此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索和现象分析,缺少反映社区家庭教育实际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只有准确了解现状,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因此,本研究聚焦于社区牵头的协同育人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实践机制,在反映社区协同育人工作保障机制、协同机制、实施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社区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调查法,在东、中、西、东北部共选取8 个省(自治区)开展调研,其中东部选取福建省、广东省、江苏省,中部选取江西省和安徽省,西部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选取黑龙江省。每个省(自治区)选取2 个地级市,选中市的社区(村)参与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为已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8 806 个社区,问卷由社区负责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员填写。

调研采用自编问卷。测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基本情况、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制度保障、资源保障、组织形式、主题内容、信息沟通、资源协同和家长参与等。调研采用线上作答方式。使用SPSS 20.0 对测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

(一)政策普及和计划监督评估机制现状

1.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知晓率过半

家庭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是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在方向和内容上的重要参考。在本次调研的社区中,分别有35.8%和6.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自己对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也就是说,有超过五分之二的社区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缺乏了解。

调研进一步选择了妇联系统牵头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三个家庭教育相关的文件,来测查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从表1 可以看到,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工作者知道这些文件,但是不了解其中的具体内容;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工作者不仅知道这些文件,还了解其中的具体内容;还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工作者不知道有这些文件。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相关文件的宣传、解读和推进工作在社区层面还不够理想,如何使发布的文件真正落地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表1 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

2.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及相关绩效考评尚有待建立健全

计划与监督机制不仅体现着社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关系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落实情况。参与本次调研的社区中,有三分之一的社区并没有明确的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从表2可以看到,在计划纳入社区整体工作计划的社区中,有95.5%的社区有定期检查落实;在计划未纳入社区整体工作计划的社区中,只有49.4%的社区有定期检查落实。可见,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计划纳入社区整体工作计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计划得以落实。

表2 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和落实

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社区和工作者的积极性。参与本次调研的社区中,有54.0%的社区从未因为家庭教育工作而受到过单位或上级组织的表彰,有57.3%的工作者从未因为家庭教育工作而受到过单位或上级组织的表彰;有14.3%的社区每次活动后都会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那些经常受到表彰的社区,会更加重视在活动后收集和反馈家长的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家长满意度的自评也会更加积极。

可见,无论是在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下达、普及和解读,还是在家庭教育工作的计划监督和评价机制方面,都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

(二)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现状

1.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以兼职为主,常态化学习培训有待加强

家庭教育队伍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人力保障。在本调研中,主要从队伍组成和队伍建设两个方面考察了人力保障情况。

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基本由组织管理者、专业师资、志愿者三部分人群组成。本次调研发现,在从事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者中,有15.9%的工作者是家庭教育的专职工作者,即只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的人员;有84.1%的社区工作者是以兼职为主,这些工作者平均有21.2%的工作时间用于家庭教育工作。社区家教指导服务工作中的师资力量情况并不理想,有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师资力量不足,42.8%的社区工作者认为师资力量不太充足。目前社区发动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主要有网格员、“五老”队伍、父母、祖辈,分别占社区总体的72.6%、36.3%、34.5%、12.1%,可以看到,网格员是目前家庭教育工作发动组织的主要力量。

在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有8.9%的社区从没有为工作人员提供如何服务社区家长的学习;有67.5%的社区偶尔会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20.3%的社区经常会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只有3.4%的社区总是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在工作者参加的家庭教育相关培训中,有36.8%是来自社区组织的培训;42.7%是来自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9.7%是工作者自己选择的社会培训;还有10.8%的社区工作者没有参加过家庭教育相关培训。也就是说,来自单位和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是目前工作者提升自己家教相关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2.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场地、设备等保障尚需加强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社区中,有27.3%的社区全部需要自筹;有17.3%的社区不需要自筹;自筹比例在20%以下的社区占比为38.7%;自筹比例超过80%的社区占比为34.2%;有11.1%的社区自筹比例在40%~60%之间。在场地和设备方面,有25.6%的社区有专门做家庭教育活动的场地和设备;有47.1%的社区有共用的活动场地和设备;有17.7%的社区需要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和设备;还有9.7%的社区在场地和设备方面存在困难,并影响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以看到,一方面,由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正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经费、场地和设备保障还不充分;但是另一方面,社区通过协同其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费、场地和设备不足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资源保障方面,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经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协同机制

(一)信息沟通机制现状

1.大部分社区具有向家长宣传、推送、收集信息以及沟通的渠道

信息沟通渠道是影响社区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调研发现,有74.4%的社区有向家长宣传和推送文化、娱乐、社会支持等服务信息的有效渠道;有25.6%的社区目前还没有推送这些信息的有效渠道。有信息渠道的社区中,有69.9% 的社区有家庭教育宣传栏,宣传栏向居民推送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宣传(85.7%)、育儿知识(70.6%)、活动预告(53.4%)以及社区内外的资源推介(37.0%)。可以看到,宣传栏在社区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科普育儿知识、推送社区活动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电话和日常生活中的了解是社区了解家庭情况的主要方式

对家长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与家长沟通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家长参与活动的效果。在参与本次调研的社区中,有76.0%的社区有收集家长的需求或建议等信息的有效渠道;有24.0%的社区目前还没有收集家长需求等信息的有效渠道;有63.2%的社区认为在家教指导服务工作中,社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还是比较顺畅的;有24.7%的社区认为社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不太顺畅;认为目前沟通渠道不顺畅和非常顺畅的分别有6.0%和6.1%。对社区家长 “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分别占8.2%和40.4%;表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分别占45.7%和5.7%。目前社区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70.0%)、在日常社区生活中了解(65.0%)、问卷调查(52.2%)、家访(52.1%)这四种方式了解家庭情况、收集家庭需求以及与家长沟通。可以看到,大部分社区都有收集家长信息、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有效渠道,社区通常采用2~3 种方式与居民建立联接,其中电话和社区日常生活是社区与居民沟通和了解的直接渠道、主要渠道,同时也可以看到,问卷和家访也成为社区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的有效选择。

(二)资源协同机制现状

1.目前“社校协同”尚有困难,师资是社区希望通过与学校协同获得的主要资源

在需要与学校协同的内容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有46.6%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最需要协同学校的师资;有27.4%的社区认为在活动的宣传组织方面最需要与学校协同;有12.8%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最需要借助学校的场地;12.4%的社区认为在活动内容方面最需要与学校协同;还有0.7%的社区认为最需要在经费和工作人员上与学校协同。目前已有43.1%的社区建立起与辖区学校协同的机制,利用学校师资、场地开展指导活动。在与学校协同组织活动的难度方面,有12.5%的社区认为非常不容易,44.4%的社区认为不太容易。

2.社会机构正作为一种协同力量走入社区开展家教相关工作

在主动寻求、招募社会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开展家庭教育相关活动方面,有10.9%的社区从来不主动寻求、招募社会力量;64.8%的社区偶尔会寻求、招募社会力量。分别有15.5%和54.4%的社区认为与这些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家教活动非常不容易和不太容易。而在以委托或外包形式引入社会机构负责开展家教工作方面,有30.9%的社区目前还没有购买过第三方服务,可以看到,社会机构正作为一种协同力量走入社区开展家教相关工作。

在与其他社会教育资源(博物馆、图书馆等)合作开展家庭教育相关活动方面,有26.5%的社区目前还没有协同过相关资源。在与这类资源协同开展活动的社区中,按照协同对象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有61.5%的社区利用过家庭教育服务站;有49.6%的社区利用公共图书馆开展过活动;有27.4%的社区利用过公共体育馆;有22.5%的社区利用博物馆开展过活动;有18.3%的社区利用少年宫开展过活动;还有6.9%的社区利用过安全生产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地。

可见,尽管“社校协同”“社社协同”并不容易,但是社区仍然积极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协同学校和社会资源不仅可以解决经费、场地、内容等方面的困难,而且可以丰富指导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目前社区协同实践机制的建立正处于探索阶段。

五、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机制

(一)活动主题和内容

1.“道德品质、身体健康、安全意识”为社区主要活动主题

社区与家庭和学校一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有86.8%的社区工作者认可社区能在不同方面促进孩子的发展,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培养(83.3%)、身体健康(73.4%)、安全意识和行为(73.4%),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学习成绩(30.5%)、人际交往(50.2%)、公民意识(60.3%)。可见,超过三分之二的社区工作者都认为社区工作能够在促进孩子品德发展、安全防护和身体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而认为能够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社区不足三分之一。

2.社区活动的内容多贴近中国传统文化和社区生活的实践

社区围绕“立德树人”为儿童组织各种不同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按社区组织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在中国传统节日或纪念日组织教育实践活动(70.9%)、组织社区志愿劳动实践(63.5%)、组织法治、安全、健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3.5%)、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或是营造环境氛围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6.0%)、关爱社区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实践活动(53.0%)、组织科普、文化艺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2.1%)、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43.6%),由此可以看出适合社区组织的主题活动,或者说社区擅长组织的活动主题主要是那些贴近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内容。

可见,在社区协同育人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方面,社区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通过开展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活动,自主探索着适合社区开展的活动。

(二)活动形式

1.社区接待和家访分别是社区提供个别指导服务的主要方式

目前社区采用线上线下不同方式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个别指导服务,这些方式被采用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社区接待(66.3%)、家访(65.4%)、电话(64.4%)和网络(40.9%)。可见,目前大部分社区都为居民提供了个体指导服务,虽然有线上线下两类途径,但是传统的社区接待、家访以及电话联系仍是目前社区开展个体指导服务的主要方式,均高于线上方式24 个百分点以上。

2.专题讲座和亲子活动是社区主要的指导服务形式

在组织集体指导活动时,采用方式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专题讲座(64.7%)、亲子活动(59.2%)、家长经验交流(58.9%)和文体活动(12.2%)。家长在这些活动形式中的参与度各不相同,参与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亲子文体活动(37.8%)、家长经验交流(22.2%)、专题讲座(21.3%)、社会实践活动(17.1%)及其他(0.4%),可见,在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家长更愿意参与的是互动性活动,比如亲子文体活动、家长经验交流。

(三)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积极性还有待激活。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工作者认为组织家长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困难较大或非常困难;有80%以上的社区家长活动参与率不足60%;此外,社区活动对家长的黏度比较小,只有11.7%的社区中有60%以上的家长能参与一半的社区活动;能为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出谋献策的家长也非常少,只有不足10%的社区中能为社区活动出谋献策的家长比例在60%以上。可见,目前家长参与的现状并不理想,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被激活,家长参与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指导服务活动的知晓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活动方式的适当性、沟通机制的顺畅性、家长对社区教育的态度等,但与此同时,家长参与情况也会影响社区工作者开展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将社区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与家长的需求和特点相结合,是推进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可以看到,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家长参与是体现活动实施有效性以及指导服务质量的客观指标之一,目前家长参与状况并不理想。

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对策建议

调研显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已由初步探索阶段进入到普及化、规范化阶段,为促进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结合调研发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重视社区协同育人工作计划、监督和评价等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设,有效推动政策转化落地。本次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在“下达”和“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现象,一方面,在社区层面的宣传、解读和推进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在转化为家庭教育工作计划、监督和评价机制方面不到位。“下达”不是将政策直接下发给社区,而是要对政策中相关内容的背景、意义,以及要达成的目标进行细致的解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要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从而避免出现工作者只知道政策,而不了解政策内容的情况;“转化”则是在社区对政策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做什么、如何做,进而制定出可执行的、有意义的工作计划及清晰的考核评估标准,建立起更多元、更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在目前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人、财、物不充足的情况下,单位或上级组织应该对那些能够通过协同社会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探索出有效运行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社区和表现突出的工作者给予积极反馈和奖励,宣传和推广可复制、具有示范性的模式,引导更多的社区参与和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开展社区居民对社区家庭教育满意度的测评,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这样才能推动政策的真正落地,发挥政策的先进性和保障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是保证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实际举措。本次调研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点,一方面,社区的师资和经费条件并不理想,师资是影响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首要困难;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社区都以讲座为主要活动形式,但家长更愿意参与的却是互动性的、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亲子文体活动、家长经验交流。可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讲座或课程等并不适合由社区提供,而是应由县级及以上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社区指导服务的开展提供专业支持。社区协助上级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了解和收集社区需求,由指导中心组织专业力量开发成系列的指导活动或培训课程,建立区域性统筹的资源库以及针对个体指导的专家库。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家长需求进行“点单”,做好家长的组织和管理,具体的指导服务由社区以上的指导机构与社区共同完成,也可以将个体指导服务推送给本社区家长,满足家长对个体咨询的需求。[9]

社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教育服务供给与家长实际需求错位的问题、解决讲座等资源“重叠”的问题[10],还可以缓解社区在师资、内容专业性以及经费方面的困难[11][12]。稳定、专业的指导服务资源是构建家长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必要条件,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社区指导服务中家长参与不足的困境。

第三,社区家庭教育工作需要根据社区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定位和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以往研究表明,由政策引领,从实际需求出发,在社区层面开发家庭教养支持服务项目,能够有效支持和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提高家庭教养质量。[13]因地制宜、有效定位才能够发挥社区作用,提高家长参与,有效支持到家庭。

社区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具有开展“生活教育”的天然优势,应鼓励社区结合自身状况和特点,或是由县级及以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协助对社区状况进行分析,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实践性和生活化的优势,创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形式,比如,利用社区环境,将家庭教育理念融入社区的物理环境中;组织贴近生活的家庭活动,营造起社区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氛围;根据社区中服务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发社区生活实践、志愿活动、亲子活动,关注和支持隔代育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建立“社区自习室”“社区阅览室”,以更加亲民的形式为家长和家庭提供服务支持等;另一方面,社区应搭建起家长与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促进“社社”资源链接机制的发展,最大限度提高社区内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与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公共服务机构共建共享,将有限资源转化成服务产品,吸引更多家庭和社会单位参与到协同中,扩大协同育人的影响面。[14]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到,社区在保障机制、协同机制和实施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与学校牵头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比,不论在客观条件,还是在经验积累方面都存在不足,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应有其独特的模式,在由政府牵头建立的社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的保障下,允许和鼓励社区结合本身的状况和特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工作者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