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恩四主任中医师椎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总结*

2023-01-22洪恩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颈椎病手法针刺

杨 易 洪恩四

(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椎针[1]是洪恩四主任中医师根据我国著名针灸专家魏稼教授“经穴无创痛疗法”的理论,以景德镇李栩堂主任医师捶针为雏形,并按照适当的比例加以改良研发而成的无创痛针具。椎针采用水牛角或特殊材质加工制作而成,主要由锤头和圆利头2 个部分组成,锤头和圆利头更加贴合人体颈部的生理曲度,简化了临床操作的同时又节约了时间。椎针是集点穴、刮痧、按摩疗法于一体的新型外治针具,在治疗过程所产生的按摩、刮痧的功效能够改善循环,活血止痛;产生的点穴效应可以激发穴位的经气,调节阴阳。椎针疗法将针刺疗法和推拿手法相结合,凸显了针刺疗法“重、强”和推拿手法“广、全”的特点,是针刺疗法和推拿手法的继承与创新。捶击、冲压、旋揉、滑摩是椎针治疗的四大手法。治疗时,一般让患者选取俯伏坐位,暴露颈肩部,并予以万花油涂抹于受术部位(起到润滑和保护肌肤的作用),根据患者病情用椎针在受术部位施以所需的治疗手法,手法力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调节,以受术部位皮肤潮红为宜,各类治疗手法每次操作10~15 次。起初是为颈椎病的治疗所研发,故取名为“椎针”。现有相关研究[2]指出椎针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是:(1)重建平衡,松解粘连;(2)改善循环,活血止痛;(3)调整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平衡。根据近20 年椎针疗法的临床运用进行整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应用

1.1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为脑瘫)好发于胎儿或婴幼儿时期,高致残率是其主要的特点。因其智力低下,认知、言语、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脑瘫患儿的人际交往,患儿生活活动受限。李赵荣等[3,4]将推拿手法配合椎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肝强脾弱型),主穴选择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根据患者上下肢瘫痪、肘膝关节屈曲、剪刀步态、跟腱挛缩等症状体征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配穴,并在椎针治疗结束后配合局部和循经推拿手法再次进行操作。以改良Ashworth(Modifiedashworthscale,MAS)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分别对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变化情况以及行走跑跳、站位、爬跪、坐位、卧位翻身方面进行评估。治疗结束发现椎针疗法结合推拿疗法能够降低患儿肌张力、痉挛指数,提高运动能力及脑部血流速度。

1.2 中风后肢体痉挛 肢体痉挛作为脑中风的后遗症之一,指的是[5]脑中风患者在恢复期上下肢体关节、肘膝关节的强直僵硬和高肌张力状态,容易导致肢体关节挛缩畸形、活动受限,这对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赵莹等[6]为比较传统针刺与椎针通督疗法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临床效果,41 例对照组患者在颈肩部、上肢穴位行传统针刺手法,41 例研究组患者于督脉、少阳、太阳行椎针通督疗法。经过20 d 的治疗发现,研究组中风患者的肘膝关节、踝腕关节的痉挛程度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综合康复能力方面,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从而得出结论,在督脉上施以椎针通督疗法可以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减少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刘清毅等[7]先是运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患者的痉挛状态,然后再用椎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经对治疗后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血清指标、临床疗效6 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也得出相似结论,椎针疗法能够改善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

1.3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因其经久不愈、病情易反复缠绵的特点致使患者耗费高额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欠佳[8]。临床上针刺头部穴位痛感明显,容易造成局部感染与血肿,因此积极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良好情感体验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椎针疗法不但规避了这些风险,而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马臻等[9]运用椎针疗法结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治疗结束后采用数字分级法分析评估头痛程度,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血流速度,判定临床疗效。经过8 周治疗后得出结论,观察组的血流速度、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头痛评分以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说明椎针疗法联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改善患者头痛、失眠抑郁、烦躁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4 颈肩肌筋膜炎 颈肩肌筋膜炎是颈肩部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伴有颈肩部肌肉僵硬板滞、沉重、酸胀不适等症状[10],一般可在体表探及激痛点。中医学将颈肩肌筋膜炎归属于为“痛痹”“经筋病”等范畴。刘利红[11]纳入60 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试验组的30 例患者在两侧颈夹脊穴、风池至肩井穴、阿是穴行椎针疗法,对照组的30 例患者行针刺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4 例显效,26 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4 例有效,6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该项研究证实,椎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同时,能够重建力学平衡、松解粘连,加速周围局部组织代谢,并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缓解或消除疼痛,改善软组织损伤程度。

1.5 颈椎病 颈椎病作为针灸的优势病种之一,是指与年龄相关退行性病变的慢性非传染性病变,临床以颈肩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的症状。洪恩四等[2]对15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椎针组以颈肩部作为主穴区施以滑摩、锤击、冲压、旋揉等手法,并根据眩晕、头痛、视物模糊、眼胀、耳聋、耳鸣等伴随症状选取相应的配穴,如百会、印堂、攒竹、耳门等穴。针刺组则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通过TCD观察2 组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椎针组优于针刺组。袁莉蓉等[12]将纳入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的针刺疗法)和试验组(针刺配合椎针疗法治疗),每组35 例。经过10 d 治疗之后,试验组疼痛评定指数(2.33± 1.29)分、视觉模拟评分(1.90±1.24)分、现时疼痛强度(0.80± 0.48)分,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定指数(3.06± 1.43)分、视觉模拟评分(2.60±1.17)分、现时疼痛强度(0.83± 0.59)分。结果说明与单一针刺疗法相比较,针刺联合椎针疗法更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1.6 落枕 落枕多由夜间睡眠姿势不佳或者枕头高低不适所致,大多表现为晨起后颈部一侧肌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头部偏向患侧,是初期颈椎病的征兆。邱芬芬等[13]将纳入的80 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椎针治疗。3 次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认为针刺配合椎针治疗落枕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1.7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指下腰背部肌肉、筋膜、肌腱韧带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下或过度牵拉导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在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过劳、不良坐姿等情况下容易诱发,是一种慢性积累性疾病。胡秀武等[14]通过比较椎针疗法和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对腰肌劳损引起的腰背部疼痛临床疗效差异研究中发现,治疗组在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方面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与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相比,椎针疗法更能改善腰肌劳损引起的下腰背部疼痛。从而得出结论,前者不但能达到通经活络、解痉止痛之功,而且通过作用于督脉起到调动一身阳气、激发经气、抵御外邪之效。

1.8 胃肠壅滞症 中医学认为,胃肠壅滞发病多因喜食肥甘厚味之品致使脾胃受损,中焦气机阻滞,纳运失司,运化无权,生得痞满,常表现为腹部闷胀、食少纳差,食则饱胀、嗳气、泛酸、大便不实或溏泄等。洪恩四等[15]为探究椎针对胃肠壅滞患者的临床疗效,纳入符合要求的11 例胃肠壅滞患者,分别为4 例男性患者,7 例女性患者。先以椎针在任脉和腹部胃经上施以滑摩和旋揉手法起到健运脾胃、消积化食之效;随后在督脉和背部膀胱经施以滑摩和旋揉手法以调动一身阳气,温煦全身,达到补火生土的目的;每种手法20 次。2 个疗程后,患者脘腹作胀感、嗳气明显改善,无恶心呕吐,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改善。研究证实,椎针疗法作用于机体的经络腧穴能够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快血液或淋巴循环,提高胃肠蠕动能力和平滑肌收缩能力,从而缓解腹部闷胀、食少纳差、嗳气、泛酸等症状。

2 小结

椎针疗法是洪恩四主任中医师在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基础上研创的一种新型的外治疗法。椎针通过作用于机体表面经络及腧穴,产生麻、酸、热、胀、微痛等针感,以疏经通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自椎针疗法运用于临床后,其治疗相关疾病的效果确切,具有绿色、安全、便捷、无痛、经济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然而,通过对椎针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目前认为椎针疗法的应用存在以下3 个问题:(1)与其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少、文献年代久远、文献质量不高,对其使用的何种随机方法,文中尚未提及或仅以“随机”二字代替;(2)研究指标过于单一,且只有近期疗效观察,缺乏远期随访及追踪;(3)治疗机制缺少相应科学理论支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椎针疗法临床试验研究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规范研究手段,以期为椎针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

猜你喜欢

颈椎病手法针刺
清明的雨
层递手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