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1-21彭志良

甘肃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甘肃省全省

彭志良

(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19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国际经济预测和研究机构纷纷下调增速预期,消极因素对经济增长陆续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信息产业总体需求和生产扩容构成抑制。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产品增速低位运行,主要产品生产企业和配套厂商面临着内外市场销售不畅和市场份额下降的双重压力。回望2020年,国内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潜在需求和高端消费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国内经济增长成功抵御多方位不利因素冲击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持续强劲,带动经济稳定增长潜在因素不断涌现,为信息产业和制造业保持高速发展注入蓬勃活力。从经济增长动能分析来看,2020年度最终消费支出带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3%[2],信息产业维持较高的增速。截至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8.3%[3];通信产业营业收入1.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5];我国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62万亿元,同比增长9.85%。信息产业继续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

1 甘肃省信息产业现状

1.1 以政策为引导,促进信息产业稳步发展

1)制定和落实《甘肃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5〕79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全面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全省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推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投资和引资方面的作用,重点打造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实验区技术转移中心和兰白创新驱动基金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努力营造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主动投向科技创新的内外部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管理、技术开发等要素高效配置、全方位发展的创新体制和机制,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国内信息领域科研和生产联合和对接模式,推动甘肃省创新机构和创新机制的形成,争取在形成西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

2)制定和落实《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甘政发〔2015〕97号),实施“互联网+”方案。推动全省生产领域及消费领域和互联网相结合,不断提高各生产领域生产效率,努力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便利,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沟通、交流、高效、共享等作用,不断完善网络服务覆盖面和智能化、便捷性、准确性带来的效率提升,构建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模式和新经济发展架构。坚持信息化建设与各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路径,营造良好投资和经济环境,深化信息产业的支撑共享和在各产业领域拓展和应用,不断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3)制定和落实甘肃省《加快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5〕119号)和《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5〕30号)。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产业模式导入全省信息产业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布局、融合、拓展、引领的作用,推动数据产业不断发展,促进信息产业和数据资源高效发挥作用,促进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促进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提升。在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推动信息产业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争取国家云计算数据中心在甘肃省设立专业机构。不断整合各产业领域信息资源,制定产业共享规范,促进信息产业和各产业融合发展。

4)制定和落实《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6〕139号)和《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9〕105号),实施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努力推动全省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全省传统产业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三化”改造,提升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有序推进“十三五”时期甘肃省信息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引领、驱动、支撑作用。努力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计划等政策机遇和有利条件,全面普及和加深信息化在各产业领域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兼顾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为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能优势促进全省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强大推动动力。

1.2 以产业为支撑,引领信息产业有序发展

以全省信息产业主要企业为工作重心,以通信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大数据、云计算企业为依托,以保增长、稳发展、技术升级、投资拉动为手段,促进全省信息产业不断发展。

充分发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企业在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全面部署和推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及广电、铁塔公司实施技术升级,全面改造和提升全省主干承载网络承载量和承载能力。通过对宽带接口网络升级、资费标准降低、主干网络扩容等方式实现了光纤网络全面普及和覆盖的目标,提升了全省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在全省部署升级4G网络和推进5G网络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全省新建5G基站7 802个,累计建成5G基站8 509个,实现全省14个市州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6],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在城市和乡村广泛覆盖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全省信息的快速流转。在交互式网络电视、全球眼、商务领航平台等领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扩容,给生产企业和经营商户的生产和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对促进生产和经营作用明显。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全省进行引进和部署,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和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以期在全省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断推动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换代工程,推进全省主干网络、城域网络、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全面支持IPv6。依托天水华天、甘肃万维、甘肃紫光、中寰卫星甘肃公司、丝绸之路大数据公司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和兰飞、万里、长风等机电企业,推动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带动信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支持和推动800~1 000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工作和“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加快形成市场化的企业信息化评估咨询和发展改造服务机制。努力打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制造基地,以兰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甘肃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全面促进通信、软件及软件服务、空间信息、集成电路、无人机、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领域发展,制定产业发展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推动全省信息产业有序发展。

1.3 以投资拉升产业发展动力,实现信息产业大幅增长

2020年,全省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共1 164项,总投资2 748.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42.1亿元。截至12月底,有336个项目已建成,687个项目正在建设,141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 163.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65.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9.69%。已建成项目中有134项投产年度新增产值162.49亿元。其中:纳入三大生态产业项目库的项目490项,总投资1446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40.52亿元。数据信息产业项目52项,总投资12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7.4亿元。“三化”改造项目共有209项,总投资428.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6.7亿元[7]。

2020年,全省信息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12月,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24.2亿元,比2015年的294.85亿元增长了43.87%。其中,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收入233.4亿元,年均增长13.8%[8];通信业务总量按照不变价完成2 257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通信业务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5.8%,固定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数931.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 673.83万部,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2 298.61万部[9]。

1.4 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认识上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发展信息化的理念、模式缺乏创新机制和体制[10];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全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的统筹规划,企业发展环境欠佳成本偏高,导致部分主要企业的产业扩张向外省流失,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亟待加强;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依然偏低,2020年度仅占10%左右,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信息技术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尚需进一步提升。

2)全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还显薄弱,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中虽然有局部优势,如专用集成电路和特种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封装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但全省信息产业平均竞争力水平仍然低于全省工业平均竞争力水平,也低于全国信息产业平均竞争力水平[11]。

3)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布不合理;信息产业高端人才稀缺;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生产企业拥有的相关研究力量不足。国家基金支持和省上基金支持的产学研项目比较少,制约了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产学研对接尚不紧密,即使有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也偏低。海内外引智力度尚严重缺乏,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撑,有知识、有技术背景的创业型人才无力和难以引进。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的产学研对接转化和支撑机制,信息产业发展缺乏热点和增长点。

4)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和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改革开放之初,甘肃尚有比较知名的电子产品,但是全省信息产业在发展中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没有把住市场需求的脉搏,没有搭上技术进步的快车,使曾经比较知名的企业和产品逐步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被淘汰,部分企业破产被兼并重组。近年来,甘肃省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复苏,特别是在芯片封装领域异军突起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总体而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强。在通信产品制造、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方面尚属薄弱。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紫金云计算、信息港建设等方面尚缺乏广泛应用和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不论是电子产品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还是电信服务业,均缺乏强有力的知名品牌和产品,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集群。

2 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1 关注产业前沿,构筑系统发展模块,推动形成信息产业完整产业链发展局面

针对全省在通信产品制造、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方面尚属薄弱的问题,加大对计算机、手机及周边设备等的通用部件、处理器、存储设备、计算和处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和设备的产业规划、资金支持及人才储备,加快其产业化引进和发展进程。选取一批国内关键部件和设备制造、设计和生产企业,进行重点引进和支持,加快全省信息产业链成型,同时支持和引导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在研发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打破信息产业发展落后局面。对省外通信产品制造、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努力降低企业发展和运营成本,鼓励其分厂设立和扩张入甘,设立专用基金,对于入甘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风险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入甘积极性,推动全省信息产业完整产业链成型和发展。

2.2 完善研发体系,强化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攻关

在全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开展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快速形成研发体系和成果激励机制,在信息化应用关键领域全面强化应用导向,同时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三化”改造等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场景中进行全面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研发部署。全面部署和推动全省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加大信息产业全行业研发能力和研发体系的建设,布局信息产业高端产业和技术竞争。为全省信息产业链拓展和延伸提供更多选择发展空间。全面强化全省信息产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能力,推动全省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3 以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为抓手,建设具有国内话语权的企业,促进全省信息产业发展

努力推动甘肃省信息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努力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技术和人才水平的大型企业,不断强化全省信息产业全行业资源配置、创新链条驱动机制、产业链条自主更新等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信息产业发展规范和动态体系,提升全省在国内信息产业领域内的话语权,在国家标准制定、行业规则制定等领域实现突破。鼓励企业规模化和大型化整合,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行业引领,聚合全省信息产业优质资源,培育具有超强竞争力的国内信息产业一流企业。通过紧密连接国内信息产业标杆企业,争取成立产业联合体,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促进全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12]。

2.4 弘扬创新精神,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

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大力发展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激励表彰体系和机制,弘扬诚实、创新、守业、敬业、奉献、坚韧、精益求精、造福社会、善于发展以及不断超越的科技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成果创新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度,构建科技成果激励表彰机制,建设强有力的高端建设队伍。同时,构建完善的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大幅度提高产业技能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褒扬高技术人才的风气和规范,激发全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甘肃省全省
7524亿元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