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研究

2023-01-21刘宝存杨洪岩张环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整治土地污染

刘宝存,杨洪岩,张环宇,国 佳

(1.广电计量检测(沈阳)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2.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环境和营养,我们的生命与土地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超过300个地区共590万公顷土地受到了严重污染。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人们将生活中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各种污染物随意丢弃在土壤中,从而造成了土壤的污染。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等特点。土壤污染源往往在地面以下,若不进行专门的土样测试很难发现,而且污染土壤的流动性非常小,污染会在土壤中堆积多年,以致污染越来越严重。

土壤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旦污染,不仅会对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造成影响,而且还会不断渗入地下水中,所以其对环境的破坏是一种污染效应的滞后效应。土壤污染修复难度大,往往要经过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污染才能彻底消失。

在环境保护行业中,土地修复是一项耗资巨大的行业,投资金额通常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目前国内的财政资源大部分都用来治理和修复以前遗留下来的土壤污染,但前期投入非常巨大。我国潜在的污染地点约为500 000个,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资金缺口大、产出少等问题,难以吸引外部投资。大力支持和培育土壤污染治理的龙头企业,不但可以促进土壤治理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可以促进土地整治的资本运营,极大地解决土地整治的资金问题,从而使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且尚无可供借鉴的案例,多数企业处于摸索和研究阶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土壤污染性质及成因太过复杂、污染范围广泛、土壤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等,而国外的技术成本高、限制性强,难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1],无法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由于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没有实际的基础研究资料和工程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对各种类型的治理技术进行详尽、可靠地评估。

2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差、农药使用过量、有机肥料使用不当等,对农田和土地造成污染;在许多城市和农村,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治理工作进度缓慢;一些工业用地中的放射性元素、病原菌等超标,与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而在某些地区,土地资源污染程度较高也与当地环保部门的管理不力有关。

2.2 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地方性法规的不完善,影响相关部门开展协调工作;在某些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大大降低了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地方治理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完善,严重影响环境保护领域中企业的营商环境,从而影响到地方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法律原因,各城市、区域间的土地、环境资源综合指数的可靠性与精确度也会受到影响。

2.3 认知不足

认知不足是影响土壤污染控制措施实施的重要因素,土壤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比较多,而许多工作人员对此的主观认识还不够充分,也影响到有关部门、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造成实际实施和预想的结果产生偏差,并逐渐反映到相应的治理工作中,进而影响工作成效。许多地方政府机构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也与认知偏差、责任意识的薄弱有关。

3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3.1 防治周期长、难度大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形势十分严峻,治理过程存在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同时,由于各城市、区域间的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完善,无法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许多城市、区域的土地资源治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资源有限,与其他主观因素相互干扰。许多城市和区域的土地资源和环境都十分复杂,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产生重大影响[2],对源头治理的效果和工作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并将逐渐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责任机制不明确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监管、治理等方面,其责任机制不清晰,许多城市、区域对土壤污染治理认识水平不同,在具体的责任划分上也会出现模糊不清或矛盾,直接影响各地政府与有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问责机制的不完善与不明确,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诸多问题和漏洞,大大降低了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

3.3 技术资源有限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区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资源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城市、区域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目标不清晰,技术手段与技术资源的衔接受到限制,缺乏环境技术资源会影响污染源治理的工作机制,也不利于全面的综合治理。地方政府在制定有关技术资源的法规时,未能对相关技术资源市场进行有效规范,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和安全监管。

4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举措

4.1 加大防治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

鉴于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我国亟待加强对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全面定量、统计、分析土壤污染状况,提高治理的实效性,促进相关行业与研究机构的协作[3],在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各项任务。加强治理与治理技术的研发,不仅可以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壤治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综合体系

根据中国目前的土壤污染治理状况,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源,在构建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系统的过程中,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逐步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各地政府、环保主管部门要根据区域内较为典型的土壤污染治理目标,统筹整合有关的管理、技术资源;在综合的土壤污染调查工作系统中,重点筛选关键的数据和信息指标,展现更加可视化的土壤环境监测目标;一些城市和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较为复杂,必须适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协调、平衡,达到节能、高效的土壤环境整治目标。

4.3 贯彻执行相关法律规定

在综合利用各种治理与修复技术手段的同时,相关人员还应继续落实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壤污染的调查与测量,以达到总体整治土壤环境的目的[4]。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要及时发现地质勘探和环境监测数据中的异常与理论上的偏差,严肃对待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并且谨慎处理各项具体的控制指标。

4.4 深化土壤污染的调查工作

在建设全面的土地污染控制系统的同时,必须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的普查和地质勘查,准确获得相应的监测数据,并适时制订相应的控制方案。许多地区土地调查工作比较落后,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且缺乏专门的科研经费。土地污染和污染源的普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环保督察要对已经进行土地整治的重点地区和地块进行全面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的土壤污染控制与安全监控体系。

4.5 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

相关方面应加强对土壤控制的宣传,及时克服人为和认知方面的障碍,并针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提高治理工作的效能。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环保主管部门要结合有关资料,形成更为科学、高效的宣传文件,及时展现土壤污染整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4.6 应用GIS技术改善环境影响评价

累积性EIA指的是依据当前的环境情况,对将来的环境作出预测,进而进行环境分析。过去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由于一些工程从开工至竣工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评估无法准确预测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渐深入,评估结果也会有很大偏差。GIS系统可以归纳总结并综合分析地区水环境、气候等信息,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很好的依据。GIS技术在地区性环境评估中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利用 GIS系统可以跨越地域范围采集信息,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区域的整体环境;利用 GIS技术与其他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对区域环境进行有效仿真,使人们更直观地认识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5]。GIS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实现环境影响评估的目标,从根本上提升环保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整治土地污染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我爱这土地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