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研究

2023-01-21宋春梅王家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战略数字化大学

宋春梅,王家莲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1]

一、时代背景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1]。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的时期。目前,数字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数字化实时交互功能接人气接地气,成为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新技术。数字化灵活的学习制度实现了千万人的大学梦、成才梦。实现精准的乡村教育供给,提高开放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效能是现实所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建设数字化乡村教育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二、研究价值

乡村振兴是当前重大国家战略和社会政策,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人才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在人才,关键在教育。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乡村能否进步取决于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开放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有效途径,开放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乡村人才振兴为开放教育创造发展机遇;乡村教育振兴最终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乡村振兴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应在吸引人才回到农村就业创业和引领致富的基本原则下,促进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提升,培养乡村医生、乡村教师、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商贸人才。

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已经深得社会各界的关注,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我国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精准施策,完善我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教育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重塑,解决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村民对文化教育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为开放大学服务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纵深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借鉴、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解决当前我国乡村教育落后等现实问题;及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建议,为政府完善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规划,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决策依据,为同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重新对乡村开放教育进行功能定位

(一)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乡村振兴。我国现在正处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等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如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是当务之急。助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需要把现代技术与农业产业有效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大融合,从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如电子商务、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然而,无论产生哪种新的农业产业或者农业模式,要想经营和发展,关键还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需要加强农民自身能力建设。乡村要振兴,首先要培养乡村振兴人才。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2]所以,要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开放教育,必须转变发展理念,重新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价值,准确定位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应有的角色,成为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既有力又有效的可靠路径。

(二)开放教育是乡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必然选择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有多种途径,而开放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正规开放教育机构能担负起培养一般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任务,在教学模式上,为形成高质量专业化人力资本,开放教育高度重视与产业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培养乡村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开放大学需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时期,农业劳动者面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挑战,其复杂的技术含量特征,更要求基于开放教育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

作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动态适应性的开放教育,应顺应时代变化与要求,考量自己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不断审视、调整自身功能定位。学者们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开放教育给予了定位,如:基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提出了农村开放教育必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开放教育应为农民工市民化服务;基于我国消灭绝对贫困的发展目标,强调开放教育 “精准扶贫” 功能。在进入 “后扶贫时代” 和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当下,一方面,农村开放教育在继续发挥以上服务功能的同时,应进一步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对相对贫困人口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服务;另一方面,应大力培养适应乡村经济发展的各类乡村振兴人才。

乡村振兴具有新时代特征,我国农村开放教育功能应实现以下三个重要转变。第一,从着重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向同时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服务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力获得大解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开放教育在满足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功能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转业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虽然他们或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或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但是,依然需要对他们的创业素质以及相关职业技能进行提高补充培训。开放教育理应承担起新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命。第二,从注重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服务,向同时为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的村民和村干部素质提升服务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使得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了城市。开放教育应及时承担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市民化的责任,还应进一步强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功能。同时,为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目标要求[3],开放教育还应承担促进乡村留守农民文明素养以及乡村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职责。在未来,无论是开放大学还是乡村社区教育中心,都应该积极发挥其对村民进行 “教化” 和 “熏陶” 的作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同时,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乡村基层组织队伍的治理能力。第三,从注重为促进新生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向同时为留守农民人力资源再开发服务转变。我国开放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已经基本保持了大体相当的比例和规模,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更多关注正规学校职业教育,关注对新生劳动力的职业准备教育、就业能力提升教育,忽视对农村留守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虽然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实现了向城镇的转移,但目前留守人口比例依然庞大。其中,除了尚未或者正在上学的未成年人,主要就是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他们既需要接受职业技能的开发与再开发,又需要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的生活教育,而开放教育是他们更为理想的、可行的选择。

四、开放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设计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方案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推向纵深发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完善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体系,对乡村教育振兴问题进行精确诊断,设计满足农村需求和预期的开放大学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方案。构建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

融职业技能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村民自发教育与各界委托项目教育为一体,提高我国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能力,激发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活力,大力发展 “互联网+教育” ,推进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为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食粮,把乡村教育办成 “在农村” “富农村” “为农民” 的教育。

(二)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培养则更是重点工程,如果单纯依赖开放大学,势必推进乏力且收效甚微。对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首先,党和政府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及功能,强化宏观调控,发挥在政策供给、经费保障、战略规划、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作用,重视机制创新,调动与整合多方力量。其次,社会各级组织应积极参与面向乡村的开放教育,特别是相关行业与企业要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公育,构建 “乡村教育共同体” 。最后,要提升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内促力,处理好乡村振兴过程中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促进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开放大学要善于自我革新,不断推陈出新,能够结合乡村特色来开发极具区域品牌效应的教育产品,厚植人才培育土壤,注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推动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成果的实现与提升。

(三)加强开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办好农村开放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各级开放大学要进行优质师资库建设。首先,要进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开放教育系统中遴选出年轻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农村开放教育的专职教师,根据其专业特长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其次,要进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求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精选出一批热爱农村工作、服务意识强并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作为农村开放教育的兼职教师。最后,要完善兼职现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乡村当地的 “致富能手” “田间秀才” “土专家” 中选出兼职现场指导教师,各级开放大学要高度重视农村开放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指导能力。

(四)推进开放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教育线上线下对接

把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作为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依托。运用数字化思维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推进乡村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逐渐实现两者无缝对接,步入智能化、在线化和协同化发展,打造乡村教育新范式。加快实施教育联网攻坚行动,推动乡村教育通过光纤、宽带卫星等接入方式普及互联网应用,实现乡村教育宽带网络全覆盖,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现技术支撑与支持服务并行。为解决乡村教育师资不足、课程开设不全等问题,以 “互联网+教育” 助力开放教育优质资源与农村各类教育对接,改善乡村学校教学环境,推动乡村教育走向数字化。[4]

(五)开放大学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乡村振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学习热情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识。通过把开放教育课程内容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拉近学习者与农业的距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懂农业、知农村的开放教育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研学项目,提高项目研究人员的综合能力。引进先进的开放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应用于项目实践,坚持高水平教育标准,建立项目研学人才管理机制,以规范化的制度提升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开放大学要注重农业商贸专业、教育类专业、美学设计类专业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以科研人员和教师骨干为带头人组建研学人才库,进行实践考察,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践,保障项目执行需求与人才培养相匹配,构建高水平运营的乡村振兴研学实践基地团队。

(六)营造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赋能我国乡村教育振兴环境

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立足我国现实,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教育资源优势,针对贫困农村特殊群体开展专项教育培训,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进展。为贫困农村学子提供劳动技能,使他们受益更快,传递技能更能结合并满足贫困农村学子的需要,加快贫困农村学子的就业速度,满足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七)探索开放大学赋能我国乡村教育振兴可持续的新模式

利用开放大学教育资源,从教育精准扶贫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探索可持续的新模式,不断开发新技术,切实帮助乡村改革教学方式,让乡村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乡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做到 “软硬兼顾” ,保障数字化设备不会被束之高阁,乡村教师可以学以致用。帮助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搭建 “专递课堂” ,跨越千里同上一节课。把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5],提升村民的认识,改变农村贫困现状。

教育兴则乡村兴,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要首先办好乡村的各类教育[6],农村教育数字化与远程开放教育不谋而合,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实现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步入智能化、数字化、在线化和协同化发展,推进开放教育与乡村教育信息资源跨界融合共生共享,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战略数字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