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力量

2023-01-21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团结中国式凝聚力

严 庆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党的二十大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引生共同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我国14亿多人口的整体迈进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高标准统筹设计,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业”,需要各种力量、各族人民、各种社会主体的“大凝聚”。

一、“大凝聚”就是各种力量的“大统战”“大团结”“大联合”

凝聚力是一种促进社会整合的社会资本,也是一种促进政治团结的力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政治保障,旨在激发各族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聚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了加强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大统战”“大团结”“大联合”的“大凝聚”面向与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将“以小带大”“以少聚多”作为聚合人心、积聚力量的重要方略,其结果就是形成了统一战线这一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这一法宝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这一法宝使中华民族团结凝聚。

“大统战”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和集聚力量。2022年7月,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1]“大团结”“大联合”是指走社会主义大道的讲大局的团结与联合,只要符合爱国进步的要求,就要团结尽可能团结的力量,实现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的团结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认同与联合。大团结是政治团结、社会团结、民族团结、文化团结的综合,形成大团结的纽带可以是政治认同,也可以是文化认同,目的是以最大“公约数”画得最大“同心圆”。

二、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大凝聚”

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力量的聚合标的。“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而“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又是实现目标的依托。现代化的推进者是“人”,“人”的力量则决定了现代化的进程与成效。“大凝聚”就是对不同的“人”进行大团结、大联合。

政治团结是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通常又以政党团结的方式得以实现。政党是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政党团结也是政局稳定的重要保障。

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的命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或统领性的“线条”,这一“线条”具有进程意义上的贯穿性,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就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民族团结是以人民团结为基调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也是不断促进民族团结的现代化。

从统战工作的角度来看,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重要的社会力量,因而和谐和顺的社会环境营造,各种社会力量的聚合均离不开社会团结。为此,为了促进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团结,就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引导、促进宗教和顺。就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就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让多种社会力量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流。

文化能够生成认同。作为“历史的蓄水池”,文化是塑造身份的重要因素[2]。一个人的文化身份是由文化知识、类别标签和社会联系构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要做好侨务工作,发挥华侨、海外华人联通中外的作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大凝聚”兼具包容与聚合功能

“大凝聚”是执政党引领的国家凝聚力建设工程。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变化、塑造、发展形成的一种合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国家凝聚力,有学者指出:产生的前提是人民必须有共同理想、目标和利益;条件是国家必须有能力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政治、文化、安全等需要;表现为人民群众之间的诚信与友善、团结互助;在国内表现为人民的爱国、责任和担当;在外表现为羡慕、支持和向往[3]。从国民团结的角度讲,国家凝聚力亦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集向心力、吸引力、亲和力、包容力于一体的合力系统。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凝聚”的要求。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性不断增多的时期,这是客观的趋势。包容性与凝聚力是社会研究的重点,关切的是各种身份群体之间的关系、沟通与合作。“大凝聚”是通过统一政治立场、协调不同利益与关切而产生的格局。坚持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障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滋养认同感、增量归属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路径[4]。

“大凝聚”既是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保障与动力,又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保障与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现代化,也是一个紧紧依靠各民族团结奋斗,不断包容、凝聚的中华民族建设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力量发展的现代化,也是一个紧紧依靠各民族民主进步,不断巩固、发展的多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因能够统筹推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而能够破解共同体团结悖论。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关切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是失调、失衡、失公的现代化,影响内部团结的因素会被消抑[5]。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各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将以“大凝聚”为动力,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猜你喜欢

大团结中国式凝聚力
“民族大团结 建设示范区 喜迎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昆举行
中国式民主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海外姐妹大团结(外三首)——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20周年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