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21王楠楠戴鼎震郭宇飞方光远张萍蒋加进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2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专业课兽医

王楠楠,戴鼎震,郭宇飞,方光远,张萍,蒋加进

(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坚持立德树人是每个高校的办校宗旨和根本任务,在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1-2]。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方针,有助于实践大学的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1 年11 月的报告中再次解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专业课教师、教学和课堂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将课程思政建设推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方向。

金陵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于2019 年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新农科专业背景下,立足乡村振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回归”,以培养从事兽医临床、动物卫生与监督、预防检疫、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和动物疾病以及人畜共患传染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保障畜牧业生产的正常开展,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在《兽医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党爱国情怀和强农兴农意识等,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1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涉及禽流感、炭疽、狂犬病、结核、非洲猪瘟、冠状病毒病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且与畜禽生产高度相关,因此做好该课程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居重要地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虽然形态微小、结构简单,但与人类关系密切,例如给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危害的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结合微生物危害事件实例,将微生物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细菌耐药性、生物安全等日益凸显的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将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育人两者融为一体。

另外,通过兽医微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与事业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政的良性指导,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爱党爱国和社会责任感。

2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的特色

动物医学专业旨在培养服务兽医临床、动物卫生与监督、预防检疫、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新型应用型兽医人才。《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与畜牧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本课程以岗位目标为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加强教师队伍与产业的结合,及时把握产业动态,引领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及时引入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嵌入特色思政元素。另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点挖掘出来设为毕业论文选题,融入学科专业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训练等方面,不断锤炼,积累成果,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改革措施

3.1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主角”。作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高校教师要把课程思政当作一门学问、一种价值和一种信仰来钻研,要用心、用情、用爱去教书育人。教师自身首先要修身立德,提升思政素养,紧跟时代前沿,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成为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指导者和指路人。一门课程的思政教学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强的教学团队。教研团队定期开展活动,共同发掘思政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及时引入新型教学手段等,针对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及时交流和总结,提高《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同时组织团队成员参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培训,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以及价值,完善本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3.2 科技前沿引入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

除了基本必修内容之外,在教学中还结合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论证,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例如非洲猪瘟目前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养猪业的发展[3],课程内容便增加了此方面授课权重,查找最新文献进行内容完善,体现了知识传授与产业前沿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病毒学套式病毒目内容,精心设计了“新型冠状病毒”思政案例,将专业知识和“抗疫”充分结合起来,旨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3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根据专业课内容特点适时进行思政元素的嵌入式传授,将专业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依据本课程特点,明确将“生物安全观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及“树立职业道德观”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加以凝练,并融入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例如生物安全观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牢固树立生物安全观,对培养高素质的兽医专业人才意义重大。

3.3.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献身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医学、微生物学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或突出成果案例,并搜集科研背后的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我国的著名科研成果,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例如,在讲述“结核杆菌”时,引入“爱国主义教育”。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传尸》到唐朝《千金要方》等均记载了类似肺结核病的病例,结核病的流行早已被我国医学家所熟知[4]。中华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讲述沙眼衣原体发现者汤飞凡院士时,向学生介绍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将病原接种到自己眼睛[5]。

细菌、病毒之类的微生物虽小,但危害非常大,例如今年内蒙古出现的黑死病,其病原为鼠疫杆菌,致死率非常高,在中世纪曾使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6]。而2019 年12 月份出现至今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给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深深的灾难,已造成一百多万人死亡。目前,国外的新冠疫情仍非常严重,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我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战疫的胜利,这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国家领导人亲自指挥和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科学指引,这一场疫情加深了学生对坚定“四个自信”和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性。

3.3.2 激发创新思维,弘扬科学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微生物学历史上重大创新成果案例,催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在讲述“青霉素”的发现[7]和卡介苗的研制时,发掘背后小故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成立创新研究小组,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医学等领域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挖掘出具有创新价值的选题,可以融入学科专业竞赛或大学生创新训练等,也可以设为毕业论文选题,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3.3 培养思辨性思维

在讲述“细菌的生态”时,将唯物主义辩证理论融入课程,嵌入思辨性思维。在自然界,微生物与人类共存,例如人的体表、口腔和肠道内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8]。两者维持一个平衡状态,如果出现紊乱则会引发疾病。例如人和动物体内的肠道菌群,在正常状态下两者互惠互利;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移位时,这些肠道菌群可能会变成病原菌而致病[9]。利用这些知识点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平衡观,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做出合理的判断。

3.3.4 树立生物安全观

生物安全具有全球属性,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误用、滥用有可能会引发难以控制的灾难。在讲述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时,强调生物安全不仅与实验室人员健康安全有关,同时应严防病原微生物传出和传入实验室,这与社会、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也息息相关。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武器的研制更加多样和危险,难以进行监管,这对我国的生物安全也具有一定的威胁,应高度重视,加强防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极具中国特色的“生物安全观”。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 年4 月15 日正式开始施行,使生物安全管理在我国有法可依。

高校可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选修课,引入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实例,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验室爆燃事故,危害重大,让学生引以为戒,提升学生生物安全意识。通过实操演练,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生物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操作。同时,向学生普及生物安全法律法规,让生物安全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具备生物安全意识,爱护生命、严谨操作。

3.3.5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通过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生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百白破疫苗事件,向学生强调不能唯利是图,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社会。对学生而言,在以后的工作中绝不制假售假,泯灭良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在讲述“结核杆菌”时,引入文明礼仪和职业道德观。由于结核杆菌含脂量很高,导致其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痰内甚至可存活6 个月以上[10]。社会一些人随意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的行为十分不文明,还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通过此事例引导学生遵守文明礼仪,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青年。

医患沟通能力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一种职业需求,对此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与畜主进行沟通,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鉴于发病动物无法描述自己的症状,与畜主或者宠物主人的沟通显得十分重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与畜主或者宠物主人交流时的表现,并进行总结。事后及时与学生交流一些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尽力把专业术语表达得通俗易懂,便于畜主或宠物主人接受。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使其善于表达,最终达到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目的,增强职业能力。

3.3.6 加强生命观教育

肺结核病人具有传染性,因此很多人会有恐慌心理,对其避而远之。在向学生讲述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时,可引入“生命观教育”,即认识生命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互相尊重和互相关心。作为专业人员,老师应教育学生首先做好自我防护,其次不能有歧视心态,尊重和关爱病患。关于艾滋病也是同样道理,尊重隐私,平等对待。对于病患及其家属应做好宣教工作,引导积极向上的心态,按时治疗、定期复查。

3.4 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兽医微生物异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网络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专业课内容和思政内容融合在一起。录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视频(涵盖专业课知识点、思政知识点),供学生提前学习课程知识点,在课堂上强化训练,重难点知识点,并适时引入思政元素,提问或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

充分注重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应用兽医微生物相关日常实例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点和思政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以合作的方式探究一些微生物领域的热点问题,如能否使用噬菌体治疗超级耐药菌的感染、卡介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等,团队合作探讨后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多参加科研人员的学术报告或有关的科普活动,利用寒暑假进行生产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等,激发创新意识和发明创造能力。

3.5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可利用MOOC 平台等评价工具来记录学生对思政类教学资源的点击率和观看时长,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思政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全方位评价对学生的思政育人效果。多数学生认为在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很好,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件。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注重教师本身的反思,推动思政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

4 小结

“一流大学教出来的学生不但博学、优雅,而且懂得如何做人,并且是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公民。”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环节,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并为以后从事本专业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助于专业教师掌握学生的相关思想动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专业课兽医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微生物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