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太周密,有可能适得其反

2023-01-20栾川

现代家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庄充实感落空

栾川

《礼记·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任何事,事先有计划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做事有计划无疑是好习惯,但是——

他已数不清自己的假期计划有多少个版本,只知道都是纸上谈兵,一个也没有落实

暑假的第一天,小庄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周密的假期学习计划。计划不仅对假期作业按科目进行了分解,而且包括下学期的预习任务。经妈妈提醒,小庄又把健身计划穿插在学习计划当中:每天分10次做够100个俯卧撑、分10次跳绳2000个……

周密的计划让小庄心满意足,想到自己开学时拥有健美的身材、摸底考试一鸣惊人的样子,他就忍不住微笑,好像计划已经完成了。

事实上,计划仅仅被执行了一周,表哥一家的来访让计划泡了汤。从少做一篇作文开始,小庄逐渐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计划形同虚设。

眼看假期过半,看着厚厚一沓空白的作业练习册,小庄唉声叹气,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为了把虚度的时间抢回来,小庄又制订了更周密的计划,并发誓坚决落实,结果很快食言……如此不断反复,到开学时,他已数不清自己的假期计划有多少个版本,只知道都是纸上谈兵,一个也没有落实。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落空本是寻常之事,但因为计划落空而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过于周密的计划会带来虚幻的充实感,很可能让孩子陷入自我欺骗的泥潭

《礼记·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任何事,事先有计划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豫”通“预”)。这本是至理名言,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像小庄那样,热衷于制订过于周密的计划,而计划一旦制订完成便抛诸脑后,不予执行。这无疑是有害的。

为什么孩子喜欢制订周密的计划?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做事之前制订周密的计划是孩子的内在需要,但孩子又往往被这种需要所困。

第一,过于周密的计划会让孩子产生“我很努力”的错觉。

过于周密的计划会给孩子带来充实感,因为有了计划,往往表示有目标,有努力的方向,孩子会获得安慰,尽管这种安慰是虚幻的。

如果孩子迷恋这种虚幻的安慰,就会陷入自我欺骗的泥潭。看着由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详尽的图表组成的计划,孩子很容易将其幻化为自己的努力。如果孩子满足于纸面上的充实感,他可能会欺骗自己:我在努力,我很充实,我每天安排得那么满,不是努力的证明吗?

事实上,真正的充实感是在实际行动中获得的,不可能靠空想。

第二,计划越周密越难以落实,也就越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孩子越想通过周密的计划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表明他越不敢承担不确定性,这往往是焦虑的表现,而焦虑的原因便是害怕自己行为失控。换言之,孩子担心自己退步,不敢懈怠,于是通过制订周密计划来缓解焦虑,逼自己完成任务。这样的逼迫让他没有放松的机会,会很快感觉自己被计划捆绑,焦虑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不断加剧。

我们不是说不要计划,而是不要有过于周密的计划。过于周密的计划把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时间精确到分钟,往往是超负荷的,孩子根本做不到。而每一次无法做到,孩子都会有一次挫败的体验,多次做不到之后,孩子就很容易否定自己,陷入無助状态。

如果计划最终落空,随之而来的便是沮丧、挫败、自责。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健康堪忧。

第三,太周密的计划容易让孩子养成拖延的恶习。

每个人都有畏难情绪,一旦计划太难执行,就会想办法逃避,而不是如何去克服,这是人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

逃避的首选办法是拖延。今天的计划完成不了,孩子会对自己说:今天有特殊情况,明天补回来吧。到了明天,又会宽慰自己:被昨天的任务拖累,今天完不成计划情有可原,明天再说吧。就这样,无法完成的任务越积越多,孩子慢慢就养成了拖延的恶习,同时,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

看,过于周密的计划就是这样让孩子越来越沮丧、越来越没有自信的。

计划针对的是未来的时间和未发生的事,而未来的时间和未发生的事是不确定的,制订计划时必须有弹性和灵活度

对孩子来说,既然计划必不可少,而过于周密的计划又容易出现副作用,那么,怎样的计划才是适当的呢?家长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计划只罗列做什么,不要规定精确的时间。

计划针对的是未来的时间和未发生的事,而未来的时间和未发生的事是不确定的,制订计划时必须有弹性和灵活度。

可以安排一段时间内做某事,但不要把时间规划得太死。只要让孩子心中有数,知道方向,从容地往前走就可以。比如,可以规定明天上午做数学作业若干,下午做英语作业若干,不必规定8点至9点做几道题,15点到17点背多少个单词。

第二,计划中的任务不要太多,要在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孩子是未成年人,每天可以承受的学习任务是有限的,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成为一种自我消耗,进而降低学习效率。

如果计划中的任务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孩子可以有条不紊地做每件事。每做完一件事,孩子就会有成就感,自信心就会增强,更有信心做下一件事,这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第三,完成计划的难度要适中,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得着。

家长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计划要让孩子看到希望,有信心完成。

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有畏难情绪,那么计划很容易落空。家长应该对孩子有要求,但不能拔苗助长,如果计划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么计划的性质就变了,由激励变成了惩罚,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完成计划的难度适中,加上任务量不大,孩子也就没有了拖延的理由。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任务,借此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总之,学习计划是孩子努力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而不是束缚孩子手脚的枷锁,更不是伤害孩子心理健康的毒药。家长切不可夸大计划的作用,用过于周密的计划给孩子添乱。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庄充实感落空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小庄
百发百中
绘画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视 角
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