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民中心观视域下国企帮扶工作的思考

2023-01-20杨昌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作

□杨昌尧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理论。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对落后地区和人口的帮扶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中心观、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对这一工作参与度高、投入度高,取得良好效果,并展现出鲜明优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后脱贫时代”后,有一些企业客观上存在有关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国有企业帮扶不再重要的不正确认识。对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帮扶工作怎么看、怎么干,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厘清。

一、做好帮扶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民中心观的重要实践要求

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历史进程中,贫富差距问题、贫困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们共同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伟大政治家都把富民减贫作为施政的基本目标之一,“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刘向《说苑·政理》)。对贫困问题的研究,有学者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哥德巴赫猜想”,有的称之为经济王国的沼泽地。贫困问题十分复杂,可以说,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阿玛蒂亚·森就认为,“要理解普遍存在的贫困,频繁出现的饥饿或饥荒,我们不仅要关注所有权模式和交换权利,还要关注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生产方式,经济等级结构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

解放前的中国,民不聊生,贫困是一种普遍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人民仍然普遍贫困。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重视扶贫工作、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国的应有之义。“1982年开始的三西地区扶贫开创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减贫行动之先河”[2],从此,我国开启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战役。经过艰苦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进入21世纪,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农村扶贫对象仍然有1.2238亿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到新的更高位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党中央对扶贫工作再定位、再部署、再动员,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繁重的工作是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认真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4]。消除贫困,既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释放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心血,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华民族存在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有企业在帮扶工作中具有显著优势

定点帮扶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据统计,自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建立定点扶贫机制以来,仅中央企业就共计结对帮扶246个贫困县,约占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42%,在扶贫工作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国有企业具有深厚优势,这些优势就是国企帮扶的强大力量,也是国企“六种力量”的生动体现。

(一)国有企业帮扶具有政治优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具有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光荣义务。国有企业是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要坚持党的建设“四同步”。国企姓党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在帮扶工作中,国有企业立场坚决、措施彻底、态度真诚,忠实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团结统一的组织力量,可以有效把国有企业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特别是在帮扶工作需要爬陡坡、啃硬骨头的时候,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二)国有企业帮扶具有智力优势。国有企业是大国顶梁柱、压舱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国有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国家队”,干部职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力量,既是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的生力军,又是人才密集、素质优良的战斗队,干部职工规模大、人才强、成果多。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央企业拥有两院院士241人,研发人员近百万,拥有有效专利90.2万件。国有企业强大的智力优势在扶贫扶智中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干部交流挂职、人员培训、技能指导等方面,可以为帮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国有企业帮扶具有财力优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角色不可替代。国有企业在国内很多同行业中处于“领跑者”“领头羊”位置,在一些领域具有世界实力。根据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全国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额截至2020年底达到268.5万亿元,实力雄厚。在帮扶工作中,国有企业强大的财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地方财政羸弱、造血功能不足等短板,特别是在落后地区,一些好的项目因为启动资金不足,发挥不了效益,相应的,国有企业把帮扶资金集约使用,集中力量办好事,把宝贵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保证做一项成一项、成一项带一片,可以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帮扶效力。

(四)国有企业帮扶具有产业优势。国有企业拥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布局广、价值链长,在能源、交通、建设、制造业、农业、水利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行业影响力、控制力,很多企业处于“链长”位置。国有企业很多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可以在帮扶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一些基础设施以及行业的布局设点,对提升地方综合实力和形象具有巨大作用,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和方便。国企与地方对接,发展壮大一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企业公司,促进地方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显著加快脱贫进程。国有企业搭建一批供需对接平台和行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发挥产业龙头牵引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企地对接不仅能带去资金项目支持,更重要的是带去新鲜理念和有效方法,引领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坚持以认识先导,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做到讲政治,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在扶贫实践中交出生动答卷,取得良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企业开展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专门予以肯定[5]。实践充分证明,国企是帮扶工作一支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三、国企帮扶在“后脱贫时代”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仍需大有作为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中,定点帮扶工作仍然需要国有企业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

(一)要从社会帮扶的长期性看国企帮扶。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后,帮扶工作并没有划上句号。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阶段帮扶工作作了展望,强调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把“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在一定意义上讲,帮扶开发将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也是考虑了帮扶工作的长期性。

1.从世界范围看,贫困问题普遍长期存在。世界银行从1990年开始统计全球贫困人口,按照世界银行的报告,2015年,全球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总人数达7.36亿。贫困问题并不随着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而自动消失,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困人口。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口普查局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有3,970万贫困人口,其中包含1,280万名儿童,贫困儿童中有四分之三是少数族裔。《今日美国报》2019年10月7日报道,每晚至少有50万美国人无家可归。解决贫困问题,更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2.目前农村虽然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但是还很不稳定。许多地方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一遇自然灾害和经济环境变化,一部分人仍可能返贫。改变这些地方长期形成的生产力不发达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努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摘帽的四不摘[7]。

3.我国帮扶标准有持续提升空间。我国1985年把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11年11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帮扶开发工作会上宣布,将201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帮扶标准。按此计算,2020年我国脱贫标准是年均纯收入4,000元,这个标准与联合国确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9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比较接近,但也有区别。进入新时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帮扶开发还要继续深化,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

(二)要更好发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企帮扶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实力强、社会影响大,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帮扶工作中,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发挥好示范作用。虽然自身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任务十分艰巨,但各国有企业仍然要把帮扶工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帮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日程。要出真招、见实效,从人才、项目、就业、资金、产业、技术等方面继续给予后发展地区大力支持,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落后地区发展作出新贡献。

2.发挥好引领作用。国有企业对帮扶工作投入大、效果好,但毕竟不能全包全揽,只能把有限的力量集中使用,投入关键部位,取得实际效果。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可以有效激活后发展地区的内生动力。通过国有企业项目引领,带动地方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国有企业项目广泛吸纳就业,也可以有效提高当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3.发挥好教育作用。帮扶工作并不是单向度输入,而是一个交互作用、多向受益的过程。全社会参与帮扶,不仅能增加帮扶资源,也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融合。国有企业可以把参与帮扶工作作为了解国情、进行干部职工自我教育的机会,作为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帮扶工作,地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将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要改进国企帮扶手段方法。国有企业帮扶工作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帮扶工作仍需建立更具整体性、协同性的工作机制,提出更系统、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工作方案;项目实施仍需进一步结合实际,提升统筹性、持续性和协调性,落实精细化要求;工作中仍需时刻以实事求是的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进一步务求实效、真抓实干,等等。对此,面对帮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立起上下贯通的帮扶工作运行体系,设计出精准实用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创新帮扶模式,把“互联网+”等新理念穿插到工作中去,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

四、结语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都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扶危济困,始终是社会文明中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有企业的爱心和责任所在。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工作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