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经类高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20□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基地教学内容专业

□田 恒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政策,对实习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实习运行机制、实习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等从不同角度作了明确规定,凸显了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价值。为进一步巩固实践育人改革成果、规范实习教学行为和提升实习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教高函〔2019〕12号),进一步对高校实习教学工作作了明确,也为各高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在一系列新要求和新的实践教学情景中,如何进一步增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和贡献度也成为各高校改革的新议题。关注和研究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也逐渐多起来。已有文献对专业实习教学内容设计与优化[1]、专业实习基地建设[2]、专业实习的困境与治理[3]等议题从总体偏宏观角度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对高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经验研究不够。本研究将以F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改革为考察对象,深入分析地方财经类高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育教学的经验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改革对策。

一、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举措与成效

(一)推进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举措。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实习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F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实习制度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过程管理机制优化、实习安排形式多样化等方面推进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一是持续推进专业实习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围绕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实习教学经费使用及管理、实习质量管控等制定了具体管理制度,构建起了完整的专业实习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分类推进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实习需要搭建起了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有明确建设周期的实习基地、完成单次实习任务为取向的实习基地三类实训基地。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2020年以来与企业在校内共同建设了“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实践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合理利用、优势互补,形成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学生专业实习之间的协作机制,使学生的实践教学有了多样性选择。三是构建起了从实习教学工作启动、师生实习动员、实习安全责任、实习过程教师指导、实习检查指导、实习评价交流、实习激励等全过程的专业实习管理机制,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四是教学内容安排和形式趋于合理化和多样化,具体体现为专业实习教学内容安排更加契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更加注重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获得专业能力提升。同时,通过申报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校内专业实习平台,以应对新冠疫情对校外实习教学的影响。

(二)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专业实习教学体系优化,专业实习教学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专业实习教学目标更具导向性。将实习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科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实习教学在培养具有公共精神、融经管、有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公共管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优势。二是专业实习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学生的业务工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专业学术能力、语言与写作能力等得到协调发展。三是通过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专业实习教学服务师生的能力得以提升,双方指导教师积极沟通合作、互相学习,一方面增强了学院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学生参与专业实习的积极更高,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学生专业自信不断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根据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目标,专业实习教学设计始终注重发挥实习教学在培养具有公共精神(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融经管、基础理论扎实、有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技能)的公共管理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方面的作用。根据2018~2020年的调查数据,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工作适应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理分析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当问及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获得提升”时,学生选择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创新合作、职业素质等占比分别为50%、76.14%、42.05%、69.32%。通过对2021年、2022年2018级和2019级学生的访谈发现,通过参与“公共管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实习项目”,学生的数据收集、数据价值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语言写作与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实习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实习安排针对性有待加强。一是从学生专业实习时间来看,普遍采取6周左右的实习时间安排,部分实习单位和学生反馈专业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性。实习单位认为6周左右的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刚刚熟悉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掌握一定业务技能实习就结束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实习单位来说都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从工作需要的角度来说,实习单位希望学生的实习时间足够长,这样便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部分学生认为实习时间结束时刚好是工作“上手”的时候,应该进一步延长实习时间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二是从实习内容角度来看,部分专业实习教学内容依然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公共管理类学生专业实习主要遵循“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中感悟”这种专业实习模式,实习内容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业务工作需要而展开,或者学生在学校参与公共管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项目。由于实习单位业务分工和职能专业化实际,在不同实习部门的学生接触的业务工作各不相同,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也存在差异。少数学生反馈实习单位在安排具体工作时不能人尽其才,认为自己的实习工作“很清闲”,很难接触到一些核心的业务工作。校内实习项目尽管学习内容丰富且聚焦大数据前沿问题,但缺少在公共部门实习的真实场景感。

(二)专业实习过程指导缺少协同性,学生专业实习成果转化不够。学院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之间沟通较少,实习指导缺乏协同。学院指导教师虽然也关注和关心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并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但每个指导教师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对其他领域的业务工作不一定熟悉,在指导的针对性上会受到影响。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往往工作事项多、工作任务重,常常忙于处理和应对自己的业务工作,对学生的指导有时停留在工作指派和工作安排上,指导缺乏系统性。在“公共管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实习项目”执行期间,同样存在学院指导教师和合作企业主讲培训指导教师之间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协同性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开展项目设计阶段对学生协同指导不够,造成少部分小组实习项目成果质量不够高,成果展示阶段不够出色。虽然部分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与专业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且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观察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议题,但大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对实习期间关注的问题不再跟进。实习结束后学生对这些成果转化缺少思考,指导教师继续指导学生开展深入研究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专业实习成果未能转化为标志性的教学成果,专业实习教学育人功能未能持续挖掘。

(三)实习基地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基地的综合育人功能发挥不够。目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面临一些新的阶段性挑战和问题。一是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校外实习学生安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许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合作项目暂缓。2021~2022年学生专业实习统一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主要依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探索校企合作实习教学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安排学生到校外对口公共部门开展专业实习依然很重要。因此,如何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受高校“一校一址”校区政策调整影响,学生无法按原有模式跨校区入住实习,意味着现有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因距离学校较远,要开展常态化的实习存在较大困难,也很难依托实训基地实现日常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教学有效衔接。三是部分实习基地因机构改革、单位人事变动等因素造成实习合作延续性不够。四是现有实习基地未能构建起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实习贯通培养的模式。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协同利用不充分,专业实习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发挥得不够。

三、推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更加重视专业实习教育,聚焦专业建设新定位,优化实习教学设计。一是进一步优化“院-系-教研室”三级联动机制,增强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服务意识。按照每年学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院-系-教研室”提前谋划年度专业实习教育工作,系(教研室)根据学院总体安排拟定专业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强化对专业实习全过程管理的关键事项和节点的管控,不断提升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高效指导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可在现有管理机制上进一步激发指导教师的服务意识。同时,增强“院-系-教研室”三级联动对接实习单位,积极争取实习单位领导对学生专业实习工作的支持,努力构建起更高质量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为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实习提供支持和保障,助推专业实习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和专业实习教育治理变革。二是进一步明确专业实习教育教学的定位,增强专业实习教育教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持专业建设上的作用。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育教学改革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遵循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同时在新文科建设总体框架、一流专业建设、学术型人才培养等多重目标下进一步审视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的定位。这要求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实习教育教学的基本定位是“构建起一流的专业实习教育教学体系,更好发挥专业实习教育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三是根据专业新定位,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专业实习教学内容,增强专业实习教学的针对性。专业实习教学内容设计要遵循专业实习教学内容的思政性和专业性、基础性和学术前瞻性、理论性和技术应用性、相通性和特色性、事务性和社会服务性、真实场景性和虚拟性、创新性和创业导向性等一系列基本原则。针对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内容针对性、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可由各专业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共同开发和设计专业实习课程和教学内容;针对校内实践基地实习教学内容问题,可加强对专业实习教学内容教学进行论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将服务学习理念和经验引入到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育体系中,整体性重构专业实习教学内容体系。

(二)加强学生实习全过程协同指导的力度,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一是选择建设一批稳定且条件较好的实习基地作为改革试点,联合制定“全过程协同指导”的实施方案,推动专业实习教学与其他环节实践教学相衔接,为推行全过程指导机制奠定制度基础。学院或各系(教研室)要充分发挥学院指导教师在专业实习指导过程中的积极性,明确从专业实习动员、专业实习准备、专业实习参与、专业实习报告撰写、专业实习总结、专业实习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实习单位要指定专业实习合作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加强对学生开展业务指导。双方指导教师可以开展合作研究,依托合作研究项目开展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综合指导,让学生在专业实习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产出合作研究成果,真正确保全过程协同指导能够落地。二是持续完善校内实习项目的指导机制,增强学生的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的问题意识和数据价值意识,提升学生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能力。在专业实习期间,进一步加强实习开始前的实习动员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性;更加注重指导教师在前期的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就对整个实习计划有充分的准备和思考,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审视自身的整个专业实习过程。学院和教育部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合作单位指导双方教师在指导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反思能力,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自学、指导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团队互助学习+课程集中学习+教师指导+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情景体验+虚拟仿真+学科竞赛+报告撰写+职业资格考试”等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途径达成专业实习教学目标。

(三)紧扣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新建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一是依托现有实习教学平台机制,全力构建支撑“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实习体系。围绕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与地方政府、大数据企业、第三部门等深度合作,转变传统的专业实习组织形式,提升专业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与实习实践课程的融合程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构建复杂问题情景、真实数据分析场景有效提升专业实习教学的效果,推动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二是进一步优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布局结构,建设一批新的实习教学基地。在学院统筹基础上,推进各专业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乡镇(街道)、社区、行业性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建设一批稳定且有发展潜力的实习基地。同时,依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继续推进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建设要注意专业实习需求的综合性,推动开放共享型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制度化持续性合作,为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开展专业实习教学提供多样性的选择和保障。

猜你喜欢

基地教学内容专业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